基于自主学习导航的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微探

2014-06-20 08:34:43徐莉红
科教导刊 2014年15期
关键词:导航心理需求

徐莉红

摘 要 2012年浙江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明确提出要“凸现‘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重点考察‘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堂形态”的主题。县教研室组织全县教师进行“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习能力”的培训,主张使用“自主学习导航”(以下简称“导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积极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变革。笔者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发现,由于对以“导航”为载体教学的误解误行,出现了课堂教学表面热闹、无序等现象。因此,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导航”来整合提炼“这一课”的核心价值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梦想、展示灵性和迸发智慧火花的学堂。

关键词 导航 阅读自主性 核心探究点 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Junior Modern Reading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Self-learning Navigation

XU Lihong

(Zhejiang Tonglu Bipu Middle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1516)

Abstract In 2012, Zhejiang Province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class quality rating clearly to "highlight the 'Confirm teaching by learning' classroom teaching philosophy, emphasis on the 'student-oriented, learning-centered' classroom form" theme. County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county teachers' changing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learning ability, "the training, advocates the use of" self-learning navig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navigation"), the first school to teach, to be taught to learn, actively promote classroom teachers changes.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teaching of modern reading, due to a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navigation" as the carrier of teaching unintentionally, there has been a lively classroom surface, disorder and so on. 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of modern reading, clever use of "navigation" to integrate refining "the lesson" core values issues, stimulate students' reading autonomy, attention to student's psychological needs, so that the classroom as a student flying dreams, spirituality and show burst sparks of wisdom school.

Key words navigation; reading autonomy; core probe point; psychological needs

1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导航”使用现状

(1)搬“导航”答案,现代文阅读教学热闹。学生在课前用“导航”预习过课文,但只是把学生预先知道的在课上说说,看似热热闹闹,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会得到提升,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很少,被老师点名或小组轮流方式被动发言的较多。(2)照“导航”宣科,现代文阅读教学无序。将“导航”中所有问题都当作教学问题来一一解决,课堂教学从基础字词落实到课文内容概括,从情感分析、语句赏析到片段仿写,看似很有条理,步步深入,用于教学后,学生却像没头苍蝇一样跟着老师、跟着导航走,最后导致整个课堂教学散乱无章。(3)用“导航”模式,现代文阅读教学死板。语文学科是学习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学科,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的积累与实践,不是单纯的训练分析可以解决的。一篇又一篇内容、文体迥异的被选入教材只是进行模式化的训练,其结果可想而知——老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

2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导航”运用的策略

2.1 善用“导航”激发学生阅读自主性

用“导航”重在引导学生专注阅读,明确“这一课”的阅读要求。但是,学生由于受人生经历和个人认知的限制,对课文的理解需要更多的辅助性资料来帮助解读课文。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老王》中的“愧怍”一词,笔者在课前增加了杨绛生平介绍及杨绛回顾文革岁月的文章。这一资料的补充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杨绛,为学生提供了作者的眼光来解读文本,也为文本的加深理解作了铺垫。

阅读“这一课”必然有阅读的具体方法,为达到开启孩子思维的目的,《老王》一课的导航资料增加了温馨提示: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地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一知人论世说为学生读文提供了合适的方法,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2.2 巧用“导航”整合提炼“课”的核心探究点

2.2.1 把握学生真实的需求点

教师在解读文本、设计教学之初必须先了解学生目前知道了什么,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真实水平出发提炼教学核心探究点,然后再来组织课堂教学。

“克隆动物能为人类带来哪些好处?结合文意,分点概括”是“导航”中的一题,学生基本都能从文中寻找到正确答案,但解答完成后学生心中仍存在“仅有好处吗”的疑问,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辩对克隆人的看法。虽然花费了不少教学时间,但切实地关注了学生的需求,引领学生于语文丰厚的人文土壤中汲取养料,师、生、文本和作者携手并进,让课堂在共鸣的喜悦中升腾。

2.2.2 采撷学生未知的存疑点

当学生缺乏理解文章所需要的知识或者原有知识跟文章的信息产生矛盾的时候,他们的看法及思维方式与正确的概念及思维方法大相径庭,教学上称学生的这种想法为“相异构想”。如若教师能够抓取这一系列的“相异构想”来设计教学核心探究点,组织课堂教学,课也就不会散乱了。

在《阿长与〈山海经〉》的“导航”后增加了个题“自读课文后还存在哪些疑难问题,请把它们一一写下来”。批阅整理后发现学生对阿长这个人物的种种作为看法不一,于是我就围绕阿长这个人物来设计教学,开始是让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眼光看待阿长,然后话锋一转“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看待阿长的呢?”引发学生深入文本解读阿长,解读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深厚情感。课一开始就用上学生的“相异构想”, 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当然也可以包括所写。问题让学生去提、去议,答案让学生去辨,结论让学生去得,最终定能发展各种水平学生的思维。

一堂课的“核心价值问题”来源于学生,学生才更会有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完全根据学生的理解来确立,这也离不开老师对“这一课”的解读。每一课都有了自己的核心探究点,课堂教学就会有的放矢,学生学习也会重点突出,阅读能力螺旋式提升。

2.3 妙用“导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2.3.1 捕捉学生即时的兴奋点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在“导航”中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以此展开教学,收获颇丰。

《奇妙的克隆》的“导航”中有个填空题:全文按顺序安排结构。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于是课堂上关于“克隆”的内容解读只做了简单处理,之后马上抛出问题:提供课文这样的四块内容,让你来介绍克隆,你会怎么写?这样一下就把学生的兴趣给抓住了,小组内条缕分析后竟然发现还只能跟作者的安排差不多,文章的顺序自然就明白了。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奋点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联系生活的写,师生间的比拼,组际间竞赛,原文的找茬、改写等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必须和学习内容相契合。使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会使师生间产生情感共鸣,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2.3.2 珍视学生潜在的关注点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想学什么,而不是教师要教什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坚持让学生先学、自学,必能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也能更多了解学生在关注什么,这样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因势利导。

执教《老王》关于“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一句,学生很快从杨绛与老王的交往中找到了答案,仍有学生提出了疑问:“文章结尾部分作者明确写了‘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由此可以肯定,愧怍不在于付钱。”看来之前的分析是有问题的,文本中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于是我又和学生一起细读课文,重新分析。很庆幸在学生对“愧怍”继续关注时,没有因为之前的理解和课时问题而停步,而是让学生继续深入文本开展讨论,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阅读能力也在提升。

学生在关注什么,也就会对这个进行深入思考,当学生的注意力并未转移时,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潜在关注,有针对性地寻找触点组织“二次提问”, 把学生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让课堂充满智慧和创意。

2.3.3 顺导学生随机的生成点

课堂中,不论我们的计划考虑得多么周密,学生的学情估计得多么准确,都只是预设;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因此我们根据学情设计了教学流程后,在课堂上仍然要坚持顺学而导。

在教学《背影》时,当学生认识到父亲为“我”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作者又花了许多笔墨详写时,有位学生提出了自己新的问题:年迈衰老的父亲为身强力壮的儿子买橘子,又做了这么多细致入微的事情。父亲对“我”的爱是否太“过”了?顿时,教室炸开了锅。这本是“导航”中的一个发展性问题,但是由于我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讲头,备课中就忽略了。课上,我灵机一变,又将这个问题还给了学生,让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再思考,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不一会儿,就出现了学生争相发言的精彩课堂。课后想来,这一问题既指向作者的写作意图,又要把握作者的情感,更指向一种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幸好备课的疏忽,没有在课堂生成中再被忽略,没有支支吾吾就一笔带过。

当学生迸发出的火花与教师的预设有出入时,教师要顺应学情,这样文本才挖掘得深,教学就有力度和厚重感,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角,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变“听懂了”为“学懂了”。

3 结束语

以“导航”为载体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立足“以学定教”的理念,教师既要深入教材,钻研教材,同时又要吃透学情,在诸多的文本价值中做出选择,大胆取舍;既关注“这一课”的核心价值问题,又密切了解学情,让教师的教切实服务于学生的学。也就是带着这篇文章所特有的情和学生的学情进入课堂实践教学,与学生漫步于语文课堂,使课堂在生成中精彩而丰满,最终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开创无限阅读潜能,让课堂教学真正高效。

参考文献

[1] 邹本军.初中语文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研究,2011(14).

[2] 周彩丽.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与运用[J].学科建设,2012(7).

[3] 刘次林.以学定教的实质[J].教育发展研究,2011(4).

[4] 王荣生.语文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 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导航心理需求
基于快速检索功能于GPS地图导航的运用
为现代农业“导航”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青年时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0:56:52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基于激光导航路径识别的电力巡检智能机器人设计
受众心理需求与陌生化手法在广告中的运用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2:43:18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15:22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
学生心理需求角度下的管乐训练教学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4:12:53
智能手机菜谱软件的设计
科技视界(2016年4期)2016-02-22 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