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中的创意图形设计研究

2014-06-20 21:19李文燕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创意传播

李文燕

摘 要:“点对点”带有信息时代下的自由主义以及共享主义的精神,很快的演变为一种传播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随之出现的MSN、QQ、微信、百度Hi、易信、来往、LINE等即时通讯软件的网络传播,都是“点对点”中的代表。在这些网络传播模式中,信息的传播在用户之间展开,用户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用户的发布者。而基于这一平台,网络中的图形设计也得到了发展,图形的创意设计也得到了新的平台。

关键词:网络图形;创意;传播

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简称P2P)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点对点技术有许多应用,共享包含各种格式音频,视频,数据等的文件是非常普遍的,即时数据(如IP电话通信)也可以使用P2P技术来传送。[1]

1 网络图形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1.1 将字符变为图形

网络信息的传播最初是以文本的形式进行传播的,但是人们很快厌倦了枯燥无味的单纯的文字的排列,开始赋予文字以新的生命。于是,人们用ASCII字符为元素,通过组合、排列形成生动有趣的图形。如:O(∩_∩)O~~(开心)、%>_<%(哭)、(~﹃~)~zZ(睡觉)、(*^__^*) (害羞)、(⊙o⊙)…(饿)、=_=(困)等等,这些简单的由字符组成的图形在网络交流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将原本冰冷的字符,经过联想变为了生动的图形。这种图形比文字更为生动有趣,也增加了人们对于交流的兴趣。

将字符变为图形的这种有创意的图形设计,将文字符号转变为图形符号,根据字符原本的视觉特点,把它作为图形的基础元素来加以组合、排列,形成简单但又能很好表达信息的象征图形,比文字来的更加生动,更容易让交流者接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1.2 将图形变为字符

网络交流中,交流者往往用几个简单表情图形来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语言,虽然简单,但包含的信息量却是很大的,人们可以省略大段的文字,用几个简单的图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难过)、(害羞)、(高兴)、(太棒了)、(生病)等等。除了网络中提供的图形表情,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己制作、分享自己喜欢的图形表情。

这种看图说话的图形表情在网络中应用广泛。原因是因为简单、生动,就像创意图形一样,能够准确的传递信息,并且被受众说理解和接受。这是一个“设计师—图形—受众”的过程,也是“情感—图形—情感”的解码的过程,在这样一个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情感的相互感应。

1.3 动画表情

网络上即时通讯除了文本和圖像之外,还包括了很多的动画表情,动画表情是网络交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将静止的表情变为连贯的动作,使图片更加生动形象。

2 移动互联网助推表情火爆

“人都是懒的”,LINE大中华区总裁Frank Lee认为表情贴图得以流行的首要的原因在于手机。如今的表情贴图除了可以表达人们的情绪之外,还能够表达更加具体的信息。现如今的表情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情绪类的,一种是场景类的。以前需要文字来表达的信息现在只要表情贴图就可以搞定,这大大降低了输入时间的成本,使沟通更加快速,更加频繁,这些都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沟通的便利。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移动设备让网络更深入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人的延伸,当移动设备随时联网时,人也是随时联网的,任何一个网络上的推送消息都是直达人本身的,并且对人造成打扰,正是这种普遍的注意力的分散的情况下,图片成为了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短信这种还在采用纯文本来沟通的工具就显得枯燥无聊,已经不适应互联网新世界的居民了,它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表情则可能是压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结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消除了人们在地理位置上的界限,能够让相隔千里的人们进行沟通,在这种沟通当中,人们最常使用的便是文字,但是文字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研究表明:“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通过文字表达的信息只占35%,剩下的65%靠肢体、表情、语气等表达。很显然,在人们在互联网的沟通交流中会相应的丢失一部分信息,这很容易引发误解。由此可见,用表情来进行沟通可以消除单独由文字沟通带来的误解,是刚性需求。表情的出现和发展是互联网发展传播交流功能的一个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夏志红.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1-25.

猜你喜欢
创意传播
纸品手工艺术创作技法浅析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广告创意设计中的视觉传达策略探索
浅谈运动品牌标识的设计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