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联,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何种走向?我们应该如何结合自身国家的发展认识政治和经济?经济与政治之间有着什么样的相互制约?经济决定政治,还是政治制约经济?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探讨经济和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也构成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中认识政治、从经济和政治的统一中认识经济、经济是政治稳定的根本、政治是经济的内在机制四个方面对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进行探讨,验证了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经济 政治 马克思主义 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生活的生存条件是这样定义的:只有进行必要的生活资料的生存才能维持人类的社会生活;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人们和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和相关联的生存关系适应,而政治根源和物质的生产关系相互关联。恩格斯曾经针对“经济因素决定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最终”学说,根据社会主义历史的进程来说,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及宗教等相互间的综合作用”[1]。在这些“综合因素”之中,政治和经济有起着关键性作用,恩格斯曾说过:“经济和政治两种力量相互交汇:经济运动起重要作用,此外,经济和政治的相互独立性产生运动的政治权利。总体来说,经济运动能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的道路,但是它也要经受自己造成的且具有独立性的政治权利的反作用,也就是国家的权力与其产生的反对派的运动的反作用。”[2]
从此处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针对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从辩证的角度来看,经济决定了政治,而经济是由政治集中体现。这样的集中表现则反过来影响决定经济的发展。在当代的社会,政治与经济相互并存,且存在着依赖、影响、交叉、合作关系。这些观点和美国经济、政治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所说:“在世界上所有的政治制度中,大部分政治是经济性的,而大部分经济亦是政治性的”的观点不谋而合。[3]
所以,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不存在决定性关系,相反,表现出社会系统中的结构整合与功能互补的关系。要达到这样的关系,这就要求政治和经济的相互配合,共同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中认识政治、从经济和政治的统一中认识经济、经济是政治稳定的根本、政治是经济的内在机制四个方面对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进行探讨,验证了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联,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何种走向?我们应该如何结合自身国家的发展认识政治和经济?经济与政治之间有着什么样的相互制约?经济决定政治,还是政治制约经济?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探讨经济和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也构成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一、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中认识政治
诗句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逻辑性的角度来看,对待同一事物和对象,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认识,能够做出不同的概括且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我们能够对已知的世界进行全新的认知,当然,也可以对世界的物质性进行全新认知。“政治是经济的内在机制”,这主要是从二者的关系来定义“政治”关系的。在形式逻辑上,我们可以用关系定义的方式来进行论述。人类从和对象相关的事物来认知新事物的性质及特征,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经济和政治关系紧密,二者间的性质和特征相互比较,从比较中认知,从认知中加固了解。[4]
什么叫政治?政治的定义就是政治制度、权力、关系及状态,表现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的本质部分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主要体现在制定的主要方针、政策以及主要路线上。我们可以根据政治和经济的主要内涵来阐述这样的思想,而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将社会关系的基本体现的很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的有机统一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基本发展。[5]在人类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经济是政治的决定基础,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第二性的角度出发,经济决定了政治,是派生的,从某个角度来说,是被动决定的。一般来说,经济决定着政治,换句话说,政治随着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经济制度的变化必然引发经济的变化。
政治是对人社会地位关系的规定和社会发展的规范、导引。政治是人本质中交往这个要素的集中体现,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制度形式。当人们使用“上层建筑”来表示政治,并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时,往往将政治与经济规定为两个“领域”或“部分”,似乎政治是经济分离存在的一个特殊实体,它与经济的关系,只是外在的联系或制约。如果只是在概念中的规定,政治概念与经济概念、文化概念当然是可以分开并独立存在。在概念上将政治与经济、文化作为相互外在的,是很容易的,也可以从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来谈它们的相互关系,但这并不等于在现实中真的分别存在各自独立的经济、政治、文化。
人生和社会发展是统一的矛盾过程,人本质的四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社会矛盾,并在个体人格、价值、权利、自由中综合体现。经济是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但这个“基础”并不是像房屋那样的地基,而是强调其根本性和普遍重要性。经济贯彻于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对政治、文化活动提供基础和保证作用。同样的,政治、文化也都贯彻于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全部,作用于经济的全过程。
政治是人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它规定着人的社会地位并导引社会发展。政治集中体现于人的权利的界定,以及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政治的主要功能,就是规范和制约人的利益和行为。原始社会的家族关系及其首领对家族成员的组织、协调,以及与外部家族关系的处理,是初始的政治,演变到阶级社会及国家出现,政治就集合于代表阶级利益的国家和构成集团的规则,近代以后,又出现了政党和各种团体,政治关系更为错综复杂。国家、政党、团体等总体政治形式,将个体人的分散的个别权利集合起来,形成社会势力,各社会势力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就成为政治的内容。
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与作用,具体表现于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上。法律是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控制的基本方式,也是集中概括于国家的阶级关系、势力对比的均衡态相对固定的表现。政治的根据,在于人性的社会性,在于人本质中的交往要素。社会性的交往和交往的社会性,是人类得以形成社会并为个体人提供总体生存条件的保证。政治之所以成为社会矛盾大系统的一个层次,就在于交往所结成的社会关系,政治的作用,体现于对交往节点的界定和控制。人与人的交往结成错综复杂的矛盾,交往的各个节点,都是矛盾的集合,从总体上界定、控制、调节这些关节点,是社会生活有秩序展开的机制,也是政治的内容。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政治是以人格、价值、权利等为前提,在从总体上对权利的规定的基础上,控制和调节人的交往,从而制约和协调社会关系的。这样,就形成以法律为框架的社会制度和以政策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政治作用的范围,法律和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对经济权利的界定和对经济利益的调整,历来是政治的社会功能所在。脱离政治所谈的经济,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由此我们可以说,现代资本主义思想家所鼓吹的以数理为原则、摆脱政治和文化的“纯经济”,是完全脱离实际的,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绝非只是方法问题,而是掩饰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必要手段。在作用于经济过程的同时,政治还制约着以经济为基础的伦理、国际关系、人口、环境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制约着文化的各个环节。这种制约,也是以法律和政策为主要方式的,并与经济共同作用着。只有从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才能认知政治,也只有充分考虑政治的作用,才能规定经济和文化的矛盾与发展。[6]endprint
二、从经济和政治的统一中认识经济
经济的定义,从狭义上来看,主要是指经济的关系、基础、制度及基本状况的综合。从广义上来说,则是指的是社会的生产及再生产,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除此以外,也包括经济活动,工作以及相关事务,但是它们也是被经济关系所制约和限制,由经济关系所制约。[7]经济和政治存在内在的有机统一,也就是具有统一的人生与社会。人类的存在主要可以归结于四个基本要素:劳动、需求、意识与交往。无论是个体生活还是总体发展,无论带有简单性还是复杂性,都是由这四个方面构成。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是从这四方面的不同程度来进行组合。经济主要体现着劳动与需求,但是在此其中交往和意识也是占据重要方面,政治主要集中在交往的要素,与此同时意识的要素同样制约着劳动与需求。经济和政治构成了有机的系统,二者的每个部分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在这样的社会系统中,个体都带有自己的能动性和作用性。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是利用这样的结构体制制约着自身发展。经济是人以劳动在交往中有意识地满足需要的社会活动。与其他有关经济的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主要的特点就在于明确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并把劳动视为经济的核心。这与将封建领主、官僚地主或资本所有者视为经济主体,将贵族血统、官位政治和资本(财富)视为经济核心的封建意识、官文化或资本主义的定义的差别是明显的。劳动社会观对经济过程及其矛盾的研究,也就以此为基点展开。经济作为人的社会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过程,经济矛盾源于人本质四要素的关系,体现于其系统的各个层次。经济矛盾的存在与解决,以及解决后新矛盾的出现和再解决,就是经济发展。经济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人的经济,经济的人。经济中的利益、关系、矛盾,也都可从人本质各要素的关系中得到说明。
资本主义经济学将经济定义为财富主体的主要过程,人类是财富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因素,更加是一种主要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资本也是相同的。经济发展的根本宗旨,就是利用经济来促进财富的增长,将“人力资源”与“其他的合力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以求资源效益最优化。中国经济学界对于这样观念也具有深刻的影响。但是,中国的某些经济学家把物质财富改为“生产力的发展”。对此,我们可以从书中窥知一二。经济是人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本质内容,其发展的主体是人,人的劳动体现物质财富的生产,同时,人的技能素养也提供人类生产手段。从广义的角度来探讨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经过人类劳动改造的生产资料,这些都是相对于人类的主体而言。生产经济发展和人类的根本目的基本保持一致:通过生产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的技能素质。在这里,依然存在人类的消费的重要环节,换句话说,也就是“物质生活水平”,一些人将这样的消费水平当作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从本质上来讲制约着人类的素质水平的提升,但是从反面来讲,只有素质技能水平的提高才可以促进消费品的生产。“破坏力”这样的词汇就是消费品当中的一部分,虽然有部分并不是有利于提高人类素质技能的提高,只有对其进行限制,才可以符合人类素质技能水平的自由均衡发展。
在经济中,人本质中劳动的核心地位得以充分展示。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也是人从动物的一般性升华人性特殊性的根据。劳动的内在动因,是需要,即人的生命力所体现的生理和心理欲求。劳动作为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满足着人不能从适应自然中得到满足的需要。由于劳动,人又改变了其生理和心理欲求,即改变需要,并导引着需要。这种需要又是进一步劳动的动因,由此而要求人提高其劳动技能,并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生产力的劳动又在改造更多的满足需要的物质资料和提供服务的同时,刺激着、改造着、导引着人的需要。
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主要表现为劳动者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性。人类用劳动有意识地在活动中满足人类需求且不断提高人类技能素质。生产力是人类的技能素质主要表现,表现为社会性,而非直接和个别特征。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判别生产关系对于人类的生产力的适应程度。在人类发展的上千年历史上,劳动者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被不断扭曲,而非劳动者却占据主导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总体的素质技能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不够息息相关,乃至于少数的非劳动者通过使用暴力及垄断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这样的生产关系和当时的生产力是适应的,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缺陷,阻碍着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升。但是劳动者的素质技能依然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工业化时代,资本的竞争使得劳动力产生竞争,二者之间又存在对立统一,一方面导致物质财富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也使得劳动者的素质技能迅速提高,于是,那些少数的非劳动者占据生产资料而且支配劳动者的生产关系,受到了素质技能提高的劳动者的挑战,这构成了主要方面,这就是用人的本质与人性规定的经济。[8]
三、经济是政治稳定的根本
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经济建设。我国的经济建设能否大步发展,不但是我国的重大经济问题,更是我国的政治问题。本文主要从下面三个问题进行论述:
第一,历史经验的反复证明。我国的近代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其综合国力和国家的社会政治的稳定性息息相关,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及社会制度的巩固,更加和国家的主权、独立性以及国家的国际地位等有关,一个国家经济的落后一方面会引起社会的政治动荡,另一方面更为引起国际上的被动,主权的缺乏,以及影响领土的完整性。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经济建设。我国当前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依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过程中,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方面存在着各式的矛盾,阶级矛盾的存在,因为国际的内部因素依然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我国的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人民渐渐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这样的主要矛盾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随处可见,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体现着这样的矛盾,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就是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为了使我国人民获取这样的根本利益,我国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及全国人民的核心任务。所以,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局就是经济建设,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问题,只有依靠发展,才能解决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问题。endprint
第三,由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从当前的世界大时代背景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从当今的国际角度和国内形势来看,各个国家的竞争来看,世界各国由之前的政治军事的斗争与竞争转化为经济和科学的竞争,进而体现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强国必先强大国家的经济,只有经济壮大国家才会强大。因为我国的经济与科技的基础比较他国而言较为薄弱,发展的起点也比较低。在激烈的国际地位中能否占据重要地位,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我们只有把经济建设放在现代化建设中心战略上。
四、政治是经济的内在机制
马克思说过:“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因此,经济是依靠政治作为产生、壮大、发展的基础,经济决定政治,这是经济的主要功能性。马克思说:“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来产生:第一,具有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人类的国家制度与精神方式由社会结构及自然决定。政治从经济而来,为经济服务,但是政治和经济不能划分等号,取而代之的是‘集中化的经济,更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就清楚地阐明了政治是经济的内在机制,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说,主要体现在:
第一,经济建设的发展为政治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源动力。通过经济的发展会促进政治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中发展壮大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与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但是,在一些具体制度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利因素。要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就必须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而体制建设的改革,就是从体制入手,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动力以促进发展的过程。[9]
第二,政治的内在机制的作用是和经济的建设息息相关的,经济的性质决定了政治的作用。恩格斯说过:“虽然其他的条件,对于政治有着很大影响,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具有重要意义,它构成了一条贯穿在全部发展进程且唯一能使我们理解的发展进程的红线。”
第三,政治对经济起决定性作用,政治内在机制对其又有着体现。怎样实现这样的条件?只有通过政治的不变革,对于错误的路线不纠正,经济就不能够发展。这和政治的特定条件息息相关,也就是不变更它。经济不能够发展,才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它主要是指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是经济。改革政治的“一定条件”之所以会出现,就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根本结果,这是由政治发展成为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所决定。假如没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的存在,就不会出现政治的改革创新。相反,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政治的变革的大致方向,也只能是和经济的发展规律相互适应于服务,为经济的发展将发展道路的障碍清除干净。相反的话,这种变革就只能够制造经济的退步,结果可想而知,迎接我们的只能是失败。因此,政治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性作用,不过表现于经济的决定性作用,是经济决定性做的一种表现形式,换句话说,从根本上来讲,一定程度上,政治是由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决定的。[10]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7,182页。
[3]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政治与市场[M].1992,(11):9.
[4]房宁.为什么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J].前线.2003,(7).
[5]石水.“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评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89.
[6]刘永佶.劳动主义(下卷)[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580.
[7][10]宋保权.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谈谈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J].商业研究.1978.
[8]刘永佶.三层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的内在统一[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1,(2): 95.
[9]郑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J].时事报告.1997,(3).
作者简介:王照地(1987-),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法学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