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梅
【摘要】货币政策是央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手段,并在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的主要手段,一直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其效果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立意于研究从1994~2013年这个经济周期中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文章利用计量模型,主要考察货币供应对GDP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政策 有效性
一、各宏观经济变量涵义及数据处理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活动最终成果,其增长速度用来衡量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因此,在宏观经济分析中,GDP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消费物价指数CPI
通货膨胀通过收入、财产再分配和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来影响经济。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和财富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引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所以,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动态比较相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把握通货膨胀可能的发展变化。
(三)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能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是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及现金货币构成。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M0, M1,M2三个层次:MO=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十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二、各经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一)GDP与CPI关系分析
虽然把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新创造财富的度量有失妥当,但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GDP仍然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参考标准。而CPI指标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反映了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还在某种程度上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二)CPI与PPI关系
PPI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而CPI则反映出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所以从消费与生产的关上来说,PPI对CPI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反过来CPI对PPI也存在一定的反作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之间的变动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
(三)GDP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一国货币供给量既是由国家控制的外生变量,同时也是应经济体内部需求而生的内生变量。从这一角度理解,国家货币供给量的多少不是完全由国家决定,而只是国家根据市场需求而发行。
三、上述经济指标间相互关系的实证检验
(一)GDP与CPI的实证关系检验
建立模型如下:Ln(CPI)t=α+βLn(GDP)t+γLn(CPI)(t-1)+et。对GDP与CPI的相关序列进行检验后,发现ΔGDP~I(0)与ΔCPI~I(0),即GDP与CPI均符合一阶单整序列,建立回归模型有结果如下:
Ln(CPI)t=1.741776-0.01678Ln(GDP)t+0.667815Ln(CPI)(t-1)+ et
(0.917540) (0.015237) (0.176687)
t=(1.898310) (-1.102585) (3.779651)
R2=0.602321 ■■2=0.552611 F=12.11673
从上述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整体的拟合程度较好,但解释变量GDP的t统计量不显著,说明其对被解释变量CPI的解释程度并不理想。
(二)GDP与M2的实证关系检验
由于M0、M1、M2各层次货币供给量具有同质性,加之M2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包含了M0、M1,故建立模型时选用了广义的货币供给量作为解释变量,以GDP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如下:GDPt=α+βM2t+et。通过对GDP序列和M2序列的单整检验发现:ΔGDP~I(0)与ΔM2~I(0),即GDP与M2均符合一阶单整序列,故有下列回归结果:
GDPt=32703.26+0.503842M2t+et
(4885.29) (0.013532)
t=(6.694588)(37.23447)
R2=0.987183 ■2=0.986471 F=1386.406
通过对上述模型残差的检验发现为平稳序列,即说明GDP与M2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故上面回归结果能反映二者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这说明货币供给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三)CPI与M2的实证关系检验
为考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广义货币供给量(M2)之间的关系,构造如下模型:Ln(CPI)t=α+βLn(M2)t+γLn(CPI)(t-1)+et。建立协整方程有:
Ln(CPI)t=1.835334-0.014434Ln(M2)t+0.642736Ln(CPI)(t-1)+et
(0.938065) (0.012154) (0.642736)
t=(1.965520) (-1.187605) (3.505431)
R2=0.606834 ■2=0.557688 F=12.34763
从上述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解释变量M2的t值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当期的广义货币供给量(M2)对当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当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更多的受到前一期物价指数的影响,并且前一期物价指数每变动1%大概可引起当期物价同向变动0.64%,这种影响是很显著的。
四、各经济指标相互关系及原因分析
从上面对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可知: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更多的是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如前面分析原因相似,其一,造成这种问题的可能原因之一是数据选取的时间较短且为年度数据,近20个数据所具有的代表性有待商榷;其二,模型中分别考察的是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但影响物价的因素不仅仅只有GDP或是M2,所以在模型中单纯的考察一个因素可能对得出GDP和M2对CPI解释能力不显著的结论。
【摘要】货币政策是央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手段,并在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的主要手段,一直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其效果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立意于研究从1994~2013年这个经济周期中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文章利用计量模型,主要考察货币供应对GDP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政策 有效性
一、各宏观经济变量涵义及数据处理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活动最终成果,其增长速度用来衡量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因此,在宏观经济分析中,GDP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消费物价指数CPI
通货膨胀通过收入、财产再分配和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来影响经济。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和财富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引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所以,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动态比较相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把握通货膨胀可能的发展变化。
(三)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能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是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及现金货币构成。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M0, M1,M2三个层次:MO=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十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二、各经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一)GDP与CPI关系分析
虽然把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新创造财富的度量有失妥当,但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GDP仍然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参考标准。而CPI指标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反映了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还在某种程度上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二)CPI与PPI关系
PPI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而CPI则反映出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所以从消费与生产的关上来说,PPI对CPI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反过来CPI对PPI也存在一定的反作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之间的变动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
(三)GDP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一国货币供给量既是由国家控制的外生变量,同时也是应经济体内部需求而生的内生变量。从这一角度理解,国家货币供给量的多少不是完全由国家决定,而只是国家根据市场需求而发行。
三、上述经济指标间相互关系的实证检验
(一)GDP与CPI的实证关系检验
建立模型如下:Ln(CPI)t=α+βLn(GDP)t+γLn(CPI)(t-1)+et。对GDP与CPI的相关序列进行检验后,发现ΔGDP~I(0)与ΔCPI~I(0),即GDP与CPI均符合一阶单整序列,建立回归模型有结果如下:
Ln(CPI)t=1.741776-0.01678Ln(GDP)t+0.667815Ln(CPI)(t-1)+ et
(0.917540) (0.015237) (0.176687)
t=(1.898310) (-1.102585) (3.779651)
R2=0.602321 ■■2=0.552611 F=12.11673
从上述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整体的拟合程度较好,但解释变量GDP的t统计量不显著,说明其对被解释变量CPI的解释程度并不理想。
(二)GDP与M2的实证关系检验
由于M0、M1、M2各层次货币供给量具有同质性,加之M2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包含了M0、M1,故建立模型时选用了广义的货币供给量作为解释变量,以GDP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如下:GDPt=α+βM2t+et。通过对GDP序列和M2序列的单整检验发现:ΔGDP~I(0)与ΔM2~I(0),即GDP与M2均符合一阶单整序列,故有下列回归结果:
GDPt=32703.26+0.503842M2t+et
(4885.29) (0.013532)
t=(6.694588)(37.23447)
R2=0.987183 ■2=0.986471 F=1386.406
通过对上述模型残差的检验发现为平稳序列,即说明GDP与M2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故上面回归结果能反映二者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这说明货币供给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三)CPI与M2的实证关系检验
为考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广义货币供给量(M2)之间的关系,构造如下模型:Ln(CPI)t=α+βLn(M2)t+γLn(CPI)(t-1)+et。建立协整方程有:
Ln(CPI)t=1.835334-0.014434Ln(M2)t+0.642736Ln(CPI)(t-1)+et
(0.938065) (0.012154) (0.642736)
t=(1.965520) (-1.187605) (3.505431)
R2=0.606834 ■2=0.557688 F=12.34763
从上述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解释变量M2的t值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当期的广义货币供给量(M2)对当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当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更多的受到前一期物价指数的影响,并且前一期物价指数每变动1%大概可引起当期物价同向变动0.64%,这种影响是很显著的。
四、各经济指标相互关系及原因分析
从上面对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可知: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更多的是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如前面分析原因相似,其一,造成这种问题的可能原因之一是数据选取的时间较短且为年度数据,近20个数据所具有的代表性有待商榷;其二,模型中分别考察的是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但影响物价的因素不仅仅只有GDP或是M2,所以在模型中单纯的考察一个因素可能对得出GDP和M2对CPI解释能力不显著的结论。
【摘要】货币政策是央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手段,并在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的主要手段,一直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其效果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立意于研究从1994~2013年这个经济周期中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文章利用计量模型,主要考察货币供应对GDP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政策 有效性
一、各宏观经济变量涵义及数据处理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活动最终成果,其增长速度用来衡量经济增长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因此,在宏观经济分析中,GDP指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持续、稳定增长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消费物价指数CPI
通货膨胀通过收入、财产再分配和改变产品产量与类型来影响经济。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和财富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引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所以,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动态比较相结合起来,才能正确地把握通货膨胀可能的发展变化。
(三)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能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是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及现金货币构成。中国人民银行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分为M0, M1,M2三个层次:MO=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十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二、各经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一)GDP与CPI关系分析
虽然把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新创造财富的度量有失妥当,但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GDP仍然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参考标准。而CPI指标在某种程度上不仅反映了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还在某种程度上衡量一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二)CPI与PPI关系
PPI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而CPI则反映出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所以从消费与生产的关上来说,PPI对CPI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反过来CPI对PPI也存在一定的反作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之间的变动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
(三)GDP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一国货币供给量既是由国家控制的外生变量,同时也是应经济体内部需求而生的内生变量。从这一角度理解,国家货币供给量的多少不是完全由国家决定,而只是国家根据市场需求而发行。
三、上述经济指标间相互关系的实证检验
(一)GDP与CPI的实证关系检验
建立模型如下:Ln(CPI)t=α+βLn(GDP)t+γLn(CPI)(t-1)+et。对GDP与CPI的相关序列进行检验后,发现ΔGDP~I(0)与ΔCPI~I(0),即GDP与CPI均符合一阶单整序列,建立回归模型有结果如下:
Ln(CPI)t=1.741776-0.01678Ln(GDP)t+0.667815Ln(CPI)(t-1)+ et
(0.917540) (0.015237) (0.176687)
t=(1.898310) (-1.102585) (3.779651)
R2=0.602321 ■■2=0.552611 F=12.11673
从上述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整体的拟合程度较好,但解释变量GDP的t统计量不显著,说明其对被解释变量CPI的解释程度并不理想。
(二)GDP与M2的实证关系检验
由于M0、M1、M2各层次货币供给量具有同质性,加之M2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包含了M0、M1,故建立模型时选用了广义的货币供给量作为解释变量,以GDP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如下:GDPt=α+βM2t+et。通过对GDP序列和M2序列的单整检验发现:ΔGDP~I(0)与ΔM2~I(0),即GDP与M2均符合一阶单整序列,故有下列回归结果:
GDPt=32703.26+0.503842M2t+et
(4885.29) (0.013532)
t=(6.694588)(37.23447)
R2=0.987183 ■2=0.986471 F=1386.406
通过对上述模型残差的检验发现为平稳序列,即说明GDP与M2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故上面回归结果能反映二者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这说明货币供给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三)CPI与M2的实证关系检验
为考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广义货币供给量(M2)之间的关系,构造如下模型:Ln(CPI)t=α+βLn(M2)t+γLn(CPI)(t-1)+et。建立协整方程有:
Ln(CPI)t=1.835334-0.014434Ln(M2)t+0.642736Ln(CPI)(t-1)+et
(0.938065) (0.012154) (0.642736)
t=(1.965520) (-1.187605) (3.505431)
R2=0.606834 ■2=0.557688 F=12.34763
从上述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解释变量M2的t值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当期的广义货币供给量(M2)对当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当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更多的受到前一期物价指数的影响,并且前一期物价指数每变动1%大概可引起当期物价同向变动0.64%,这种影响是很显著的。
四、各经济指标相互关系及原因分析
从上面对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可知: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更多的是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如前面分析原因相似,其一,造成这种问题的可能原因之一是数据选取的时间较短且为年度数据,近20个数据所具有的代表性有待商榷;其二,模型中分别考察的是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给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但影响物价的因素不仅仅只有GDP或是M2,所以在模型中单纯的考察一个因素可能对得出GDP和M2对CPI解释能力不显著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