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合舫
自从微信成为一种手机上的生活方式以来,海外的微信类产品LINE、WhatsApp、Kakao Talk的价值也不断被推高,而它们最直接的威胁对象——运营商们被不断看空。看上去,未来的天下已经被这些新生代社交工具抢走了。
微信们的确有广阔前景,但是运营商的价值在这一轮的比拼中,却明显被低估了。国外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但是国内市场,运营商们的确还有更多的价值释放空间。
其中最大的价值,就是运营商和用户之间建立的信任关系。举个例子,无论微信、手机QQ还是其他成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当涉及到用户注册、登录等场景时,都要发送验证码到手机号码上——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但是潜台词是,无论BAT、无论哪家创业公司,要想获得用户的信任,都需要通过运营商。这也直接说明,运营商和用户至今的信任关系,是移动互联网所有领域、所有场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信任关系,没有任何公司能取代。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有两点主要原因。
首先,在中国的商业文化中,优质国企的被信任度一般情况是要大于民企的。在运营商们攻城略地的前几年,很多民营企业都没有长大,更不会有BAT这种寡头的存在。有了国企这种身份,当用户需要填写身份证和其他的个人信息,甚至银行账号时,一般不会产生怀疑。而当一个APP、一个互联网公司让用户填写这些信息,可能用户都会迟疑半天。即使现在火热的微信支付,在页面的下方,也写有保险公司的担保——这同样是一家国企。
有了这种信任关系,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释放价值,并不是难事。甚至如果要偷懒,都不用自己去创新,只要微信们做了什么,照着再做一个,成功的几率不会比微信们小。现在中国移动决定将传统的短信、语音业务升级成类似微信的“融合通信”,把手机中原有的“通话”、“消息”、“联系人”,升级为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届时,用户不需要单独安装其他应用,就可以直接像WhatsApp、微信等一样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通信功能。这就是一种直接复制,虽然难以断定到底会夺回多少微信们的市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会对微信们造成不小的威胁。
以这个动作为出发点,只要运营能力跟得上,就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移动支付。移动支付还是一个刚刚启动的市场,运营商如果愿意,通过各种手段把手机号和用户的银行账号绑定,仅仅这一步,就能让微信们相形见拙。
再加上运营商的覆盖能力和谈判能力,和线下各种商家合作,在海量用户前,拿下商家并非难事。
未来或许真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普通用户出门只用带手机,在商场及各种地方消费,只需要拿出手机刷一下就完成。而即使手机丢了,由于有手机号码的绑定,运营商能立刻进行安全措施。要完成这样的闭环措施,理论上无论腾讯还是阿里,都有可能。但是腾讯阿里的短板都非常明显,比如安全性保障、比如线下商家店铺的运营体系等等。从更实际的场景上看,运营商和国有金融机构的联合,比腾讯们和金融公司的联合,实现的可能性要大。原因自然来自信任关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如果某天,中国移动告诉你,通过某种措施,让手机号和银行卡绑定,还赠送话费和若干商户的优惠,用户自然会相信这种来自国企的承诺。
对运营商们来说,恐怕也知道这种基础的信任关系是他们最大的价值。中移动们如果用好这种和用户的信任关系,能延展的不仅仅是“融合通信”、移动支付,更多和生活方式相关、想象空间更大的商业模式,都能在此实现。
毕竟在商业世界,有什么关系比信任关系更强更有力呢?目前看来,还没有。
作者为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