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铿
不要太看重GDP的增长,不要相信GDP增长一个百分点能解决多少就业的陈词滥调。有些改革近期可能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如产业结构调整、雾霾治理、消除过剩产能等,必须准备付出一些代价,勇敢地跨越过去。
改革是发展经济的动力,是最大的红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这都是基于长远发展而言,但有的改革即期效应非但不能立竿见影,甚至会影响经济增长。因此,改革既要重视长远,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又要重视眼前的问题,争取稳中求进。
今年经济能否稳中求进?较多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的GDP增幅可能比去年低一点,为6%~7%。在宏观政策稳定的前提下,我认为今年的经济情况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经济状况会比去年略好一点,有可能达到8%的增长速度。
当然,不要太看重GDP的增长,不要相信GDP增长一个百分点能解决多少就业的陈词滥调。经济的发展、增速和就业没有一对一的关系。产业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下工夫,GDP会增长较快,但就业解决则不明显。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GDP增长不会特别明显,但就业会增加很多。就业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劳动密聚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和对就业的贡献截然不同。在就业困难时,即使影响增长速度也要力保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中国今年GDP的增速到6%也不是很可怕,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年争取8%的速度是有可能的。这是基于对2014年经济形势的预判以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作出的结论。
经济形势略好于去年
总的说,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2014年经济形势会略好于去年,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达到8%。今年对经济形势有利的因素至少有三个:
一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形势较好,人民币主动升值或许没有人理睬了。人民币币值有可能稳中有降。欧美经济向好,人民币的币值下降有利于商品出口,中国的外贸会趋好,外需会增长。
先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形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去年发达经济体复苏明显,尤其是美国。欧元区经济经过政府债务的折腾,去年企稳向好。日本经济在安培经济学主导下,总体来说在经过多年低增长后开始回升。
再看国际形势,美国的货币政策将回归正常,量化宽松政策不断减弱,今年可能宣告结束。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币值产生影响,印度、印尼、巴西等国家货币汇率都较大幅度下降,应该主要从它们国内找原因。中国经济体量大,外国资本影响有限。美国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不会有大的冲击,也不大可能引起世界货币危机。我相信,发达经济体复苏,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得到遏制,有利于中国外贸增长。可以预判,2014年中国的外贸情况好于去年,“三架马车”之一的“外需”会好于去年。
二是国内通胀压力减小,如果再着手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就业增长,居民消费会平稳增长。“内需”也有可能好于去年。
三是畸形消费产业,即由“三公经费”形成的消费型产业在2013年接近调整到位,调整中对冲击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今年会逐渐减弱,至少会比去年小。这些消费产业包括高档餐饮、高档旅馆、公费旅游等,去年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使这些畸形消费产业受到巨大影响。截至目前,这些产业虽然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但是调整已经接近尾声,比如,餐饮业纷纷改变经营方针,面向大众消费。
外贸需求、居民消费需求以及去年影响经济增速的畸形消费产业调整都得到改善,今年的经济形势略好于去年,应该是有可能的。
当然,今年依然存在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其一是仍然存在金融风险。房地产业、地方债务、影子银行等问题目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都将制约宏观政策的力度和效果。
其二是财政扩张受制约。尽管今年仍实行积极财政与稳健货币政策,但财政赤字不可能加大,政府收入增长也会受制约。去年的财政赤字达到了1.2万亿元,是近年最高的一年。今年的数据将在“两会”公布,这个指标不会比去年更激进。今年的政府收入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因为房地产在各种政策的影响之下,预计会降温,从而导致政府收入受到影响,财政扩张受到制约,最终对经济增长也会有一定影响。
其三是改革和消除高增长时期留下的某些后遗症,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今年是新一届政府改革的元年,会面临许多困难,解决在高增长、高投资年代形成的后遗症也面临许多困难。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改革是动力,也有险滩。有些改革从长远看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但是近期可能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如产业结构调整、雾霾治理、消除过剩产能等,都会与GDP增长、就业、地方财政收入有关联,不仅有一定风险,而且会遇到各种阻力,必须准备付出一些代价,勇敢地跨越过去。
改革是动力也有险滩
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扩内需。有人把扩内需和投资混在一起,实际上内需主要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国家应该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方面制定有效办法。居民的消费要增加,前提是就业要充分,收入要增加。如果就业受到影响,老百姓的收入就不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多年来,居民消费不旺,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例逐年减少,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GDP的分配,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应该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否则经济增长非但不可持续,而且会形成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政府收入占35%左右(12.9万亿元),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处在合理的区间。居民收入与政府收入有重复,只能用最终消费率来衡量。当前我国最终消费率约为46%,比世界平均水平65%低19个百分点。可见,GDP的分配居民收入占比小,企业,特别是垄断型大企业利润占比大,对此必须认真予以调整。
根据当前小企业困难多,居民就业和增收难的实际情况,我提出“大企业让利,小企业减负”的建议。大企业让利主要是国有垄断性行业要让利。但是现在国企都在叫苦,什么“高管收入不高”、“电价不提,企业都亏损”等论调不一而足。那么,“不让利就让位”好了。你占那么多有利条件还亏损,理应让位。我认为,为了缓解财政困难,从现在起,就应该着手实施“国有资本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至30%”的措施,并且规范国企内部的分配原则,限制高收入。国企必须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职务消费和行政性业务经费,大力增加普通职工的收入。endprint
中小企业是普通百姓的主要就业平台。现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的主要问题是税负重、不合理收费多和融资难、融资贵,劳动成本高。对此,政府的责任是减税,坚决取消乱收费,努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协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必须着手整饬“影子银行”,规范理财产品。努力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低一点,税赋少一点,千方百计让中小企业活起来。而中小企业活起来了,就业形势、居民增收的形势就会好起来,“内需”才能真正扩大。
影子银行一定要“去影子”。所谓“去影子”就是让各种理财产品和民间金融机构透明化、合法化,并且依法进行监管。没有必要去争论什么是“影子银行”概念。我认为金融业务都必须有监管,凡是没有实行有效监管的,存在有借贷关系和投融资活动的机构、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包括银行的理财产品,各种融资平台,私募基金和P2P理财机构和网上金融业务等。
现在许多P2P民间理财机构做得很好,是打破商业银行垄断的希望所在。它们促进了利率市场化,解决了小微企业的困难,应该进行保护、引导和扶持,当然也应该监管。监管是为了减少风险,尽量实现信息对称、透明,防患于未然。绝对不可以在“去影子”过程中把它们弄得灰头土脸。
监管要立法,但立法有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比较长。建议国务院尽快出台关于影子银行的管理法规。法规不一定很完善,指导思想是既扶持行业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又遏制减少可能的风险,让各种金融活动健康发展。积累监管经验后,在法规基础上再立法。
要让金融机构真正服务实体经济,必须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在互联网时代,P2P理财、网络银行是发展大趋势,谁也阻止不了。有人说,影子银行的产生是因为钱多得银行装不下了。我认为这并不对,是因为银行太霸道了,肆无忌惮地“盘剥”储户(投资者)和贷款人,从中获取暴利,人们忍无可忍了,于是有人呐喊:“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未来民间理财和互联网银行一定可以打破金融垄断,改变现有金融体制。
总之,改革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智慧;既要解决长远问题,又要着眼当前的具体问题。我相信,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改革将顺利推进,中国经济发展一定会比去年好。
(作者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现任中央财大统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