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军
如今为了追求长寿,人们都在努力寻找长寿的秘诀。有人认为是饮食问题,有人认为是心态问题,有人认为是遗传问题,等等。其实各类研究证明,人的长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绝非某种单一因素能够决定的。
既然长寿是多种因素促成的,要想长寿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持之以恒地落实到行动上,才有可能达到长寿的目的。
◎名词解释
健康素养 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卫生部在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中发现,我国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即每100人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不到7人。从健康素养3方面内容来看,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4.97%、6.93%和20.39%。调查还显示,我国居民具备相关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传染病预防素养、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其中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
10大健康素养
根据上述调查,卫生部制定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提出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并遵照执行的10大健康素养——
1.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吸烟者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研究证明,只要有戒烟的动机并掌握一定的技巧,都能做到彻底戒烟。
2.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建议每人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对于血脂异常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遵守讲求卫生的社会公德,自觉养成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
4.生病后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生病后要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样既可以减少疾病危害,还可以节约看病的花费。要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按照医生的要求调配饮食、确定活动量、改善自己的行为。
5.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
注射和输液等医疗操作都有一定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应做到:遵从医嘱,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6.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肺结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随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随地吐痰时产生的飞沫进入空气,传播给他人。所以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掩口鼻。这也是当今社会文明素养的表现。
7.经常开窗通风。
勤开窗通风,保持屋里空气流通,就可以避免呼吸污浊、有毒的空气,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维护健康。
8.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生食品有细菌、寄生虫卵等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和加工,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
9.每年做1次健康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以便有针对性地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对检查中发现的健康问题和疾病,要抓住最佳时机及时采取措施。
10.应该远离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具有生物危害等危险物。
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是保护自身安全的关键。但要注意,危险标识只起提醒和警告的作用,它本身不能消除任何危险,也不能取代预防事故的相应设施。
危险标示图有:
3大养生建议
上述10条内容非常简明,也非常易于实施,为了对健康负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遵照施行便可。这里,我给大家提3点建议:
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近些年,各种媒体的健康教育活动非常红火,这是因为国民普遍看到自身面临的健康危机之后,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了。但是,接受了大量的健康教育,很多人却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他们从健康教育中所得到的知识或者说法与他们的生活实际不相符,那些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际应用。或者健康教育的内容良莠不齐,真伪掺杂,而有些人缺乏辨别能力,用其指导养生,自然南辕北辙。其后果轻则徒费时间精力,重则伤身折寿。
因此,每个人都必须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需要努力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自觉维护健康,避免医疗风险,这样才能颐养天年。
适当多关注中医药养生
学习一些简便易行的中医药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法,尤其是学会按自己的体质进行养生保健。
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良方》自序中记载,人体对某些物质的反应具有很大的差异,“酒之于人,有饮之愈石而不乱者,有濡吻则颠眩者;漆之于人,有终日抟漉而无害者,有触之则疮烂者”。意思是同样是喝酒,有的人海量狂饮也不醉,有的人则稍饮一点就出现眩晕;同样是接触油漆,有的人经常搅拌也无异常,有的人则一接触就皮肤溃烂。究其原因,就是人各自体质不同,自然反应各异(编者注:9种体质详情可参阅本刊2013年12月《冬季,辨清体质“个体化进补”》)。弄清自身的体质类型,进而找到相应的调养方式,养生保健效果事半功倍。
养生宜在专家指导下进行
养生知识不是自然掌握的,需要学习。近年来,国民教育中过分注重科技知识的内容,而对于人体自身的了解及生命价值的重视却远远不够。因而,自身健康出现问题后却不知如何维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健。
养生是一门专业知识与方法构成的体系,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难以系统掌握,因此,养生还是最好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只不过要找真正的专家。
养生,坚持才是硬道理
我曾经放了一个“太极操”表演的视频,现场观众观看后,普遍认为很好。很多人争相模仿,练太极拳。然而,真正坚持的有多少人?
不止是传统的太极操,如今社会上各种健康操花样翻新,门类极多,看似红火。然而,很少能够有一种健身操普及成功,绝大多数都是一阵风,吹过就完事。
因此,任何一种养生方法,最主要的是选择适宜自己的,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就健身来说,无论你选择哪种健身操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引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因此,想长寿,需学习、需坚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