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淑
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朋友都喜欢问她,你们家谁对你最好?女儿总是不加思索地回答:第一:妈妈,第二:爸爸,第三:兔呆呆(女儿的一个玩具),第四:邓冰杰(隔壁邻居家的孩子),第五……虽然第三往后会经常变化,但她从没有把爷爷奶奶排上榜。一开始,我们也没当回事。
我的小姑子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留下了腿脚不利落的后遗症,所以我婆婆一直对她照顾有加,尤其在她结婚生孩子后,基本上是跟着小姑子一家过。我婆婆特别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什么都操持得井井有条。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但相比较而言,对我们她就鞭长莫及。我们夫妻俩平时都要上班,女儿早早地就上了托儿所,一家人的生活就像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
“奶奶”在女儿的眼里充其量只是个称呼,从未把她当做自己至亲至爱的家人。那次,女儿生病了,我们急忙请假赶到幼儿园,又急忙奔赴医院。等女儿身体好转,回到家已是半夜了,一家人疲惫到了极点,肚子更是饿得咕咕叫。做好了饭,我们仨坐在桌边一边慢慢吃着,一边商量着明天谁带孩子去医院输液。这时,女儿嘟着小嘴来了一句:都怪奶奶!
“嗯?”我和爱人都莫名其妙。“要是奶奶在我们家,今天我们就有晚饭吃了,明天就有人带我去医院了。”“啊?!”尽管在平时忙碌的工作中也很渴望婆婆能帮我们解决点儿后顾之忧,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习惯了三口之家的忙碌与奔波,对婆婆也没多高的期望,殊不知女儿却心存记恨。
“奶奶没办法呀,姑姑腿不好,奶奶当然要多照顾她呀。”爱人很平和地对女儿说道。 “对呀,奶奶还是爱你的,你想啊,每年冬天,奶奶都会帮我们一家人做暖融融的棉鞋;每次我们去姑姑家,奶奶总会做好多好多你喜欢吃的菜;奶奶还经常打电话来问你好不好……”在孩子面前,我要维护她奶奶的形象,告诉她什么是爱,什么是亲情。
“那她怎么不像对大虎弟弟(小姑子的儿子)那样,天天接送我上学?”女儿还是不满。“那是因为姑姑不能接送大虎,妈妈可以接送你,等你长大了就可以自己上学。”我继续解释。“嗯!那要是奶奶在我们家,我们就可以天天吃到奶奶最拿手的圆子。”“想吃奶奶做的圆子啊,那我们可以打电话给奶奶呀,奶奶一定会做给你吃的。这样,我们明天就打电话给奶奶,怎么样?”女儿点了点头,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和奶奶说点什么。
我意识到不能让女儿对奶奶如此抵触,于是后来经常找机会对女儿说这样的话: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她很爱你!奶奶又送好吃的来了,我们和奶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姑姑腿不好,我们要多帮助她……
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下,奶奶也慢慢进入了女儿的爱心榜,出现在女儿的《我的家》的画作里,有时她还会主动打个电话给奶奶:奶奶,我想你了!作为妈妈,我要告诉女儿:爱,无处不在,有时就是一碗圆子,一份牵挂,一份担心,一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