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真
有的人饮食一向较规律,也不常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却深受胃病的困扰,一到生气、烦躁时,胃部就明显不适。其实,这类胃病正是由于长期的不良情绪导致的。不管是生气、郁闷导致的肝气犯胃,还是思虑过度导致的脾胃之气耗伤,情志因素造成的胃病都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人之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对体内脏腑各有影响,肝属木,脾胃为土。肝在志为怒,主管情志疏泄。人的情志舒畅时,肝气条达,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但如果经常生气、郁闷,肝气就会郁结化火,从而克制、侵犯到脾胃,使脾胃的生理机能受到影响。人在生气时会吃不下饭,民间有句俗语叫“气都气饱了”,这就是愤怒、生气的情绪导致的肝气犯胃。
不管是爱生气也好,常郁闷也好,时间一长,胃部各种不适症状就开始出现了。比如,有些人以前可能只是情绪不好时没胃口,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遇到烦躁郁闷的状态,就伴有上腹部隐痛、腹胀,以及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胃主降浊,如果肝郁令胃气的通降功能受阻,人就会发病。之所以在烦闷时会腹胀,就是因为身体里的浊气下不去,憋在了胃里。不通则痛,于是上腹部会有隐痛感,有时会连带腰肋痛,这都属于肝胃气滞。有些人在心情不好或情绪受到刺激时,胃部不仅会闷胀,甚至发生呕吐,这是胃气上逆,也是胃失和降的表现。脾气不好的人容易发火,火气大就会灼伤肝阴,进而耗伤胃津。这样的人常有胁肋隐隐作痛、胃脘胀痛、饥不欲食以及口干、大便干燥的症状。这些人平时应注意保持开朗轻松的心情,少生气,治疗上宜采取舒肝解郁、和胃理气的原则。
如果说肝郁是引起胃病的导火索,那么过度的思虑则是耗伤脾胃之气的重要源头。因为“思伤脾”,思虑太过易伤脾气。脾胃相表里,脾气虚弱将直接影响胃的健康。脾的功能是主管消化吸收,把胃里腐熟的精微部分作为营养运输到全身。“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会使脾气郁结,脾的这种升清和运输的功能失调后,身体接收不到营养物质,会感到少气、乏力、自汗。脾气弱了,胃里受纳的食物无法运化,阻滞胃中,人就感到腹胀,吃不下东西。脾气无力运化体内多余水湿,还会导致大便溏泻等一系列肠胃病症。
若处在情志因素导致的胃病初期,不妨让食疗药膳助我们一臂之力。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款扁豆佛手粥。用料是:白扁豆60克,佛手干品15克,粳米100克。先将佛手加清水煎煮,取汁弃渣。再把扁豆和粳米洗净,放入药汁,用文火煮至粳米和白扁豆熟烂为好。每日一剂,随量服食,5天为1个疗程。
白扁豆性味甘温,健脾化湿,是治疗肠胃疾病常见的食材。佛手芳香健胃,气清香而不烈,性温和而不峻,作用持久缓和,它既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又能疏理脾胃之气,对肝胃气滞型的胃病患者最为适宜。肝气得以疏理,就不会横逆犯胃,胃气和顺则疼痛自然消除。对肝气犯胃兼有气滞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症见胃脘疼痛、腹痛连胁、消化不良、饭后饱胀、上腹隐痛、遇情志不舒症状加重的人来说,这款扁豆佛手粥可起到行气止痛、和胃化湿之效。佛手在一般中药店都有售,有此症状的人不妨一试。
如果季节不当令,没有新鲜的白扁豆可食用,大家还可以在药店买些茉莉花,和佛手一起煮成药汁,再煮粥食用,这样化湿的功效少了一些,不过同样可以舒肝解郁,适合情志因素导致的胃部不适、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用。
总之,因不良情绪导致的胃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情志的调节,只有心情好了,不给气机留以郁滞的死角,健康才不会受损。
责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