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充实和发展,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数学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巩固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它是课堂教学所不能代替的。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参与人员多少的限制。安排合理的数学课外活动,让学生去寻找、了解生活中的数学、课堂以外的数学,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进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充实和发展,体验和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产生强烈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勇气,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在数学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好乐、好胜、好玩,对游戏情有独钟的本性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尽可能地采用多种不同层次的数学课外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趣味性课外活动的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数学活动形式呆板、内容乏味、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只有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创设形式多样、富有创意、与生活紧密联系并充满趣味性的课外活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愉快的绘画式活动
爱画画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天生就是一个小画家。我们在设计课外活动时,结合教学内容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安排一些绘画式活动,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应用所学数学知识。
例如,学生学习了平移、旋转和对称的相关知识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应用平移、旋转和对称的知识,由学生自由想象和发挥创造力,设计一幅自己满意的图案。时间:约两周。
两周后,学生兴致勃勃地拿来活动成果,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漂亮的图案画:两只头顶着头的“凤尾蝶”让大家感受到彩蝶正在翩翩飞舞;一个个三角形、长方形和正五边形等图形在经过多次平移、旋转后形成的“花边大荟萃”呈现出了一气呵成的排列组合之美;“小雪松卫队”“鸟儿展翅飞”“鱼儿排排坐” ……带领大家进入到一个个神奇的童话场景中。
这样的课外活动,学生们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但让他们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绽放出思维的火花,把一次次的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实践证明“画数学”是孩子们喜爱的一项数学课外活动,孩子们在“画数学”的课外活动中领悟了数学知识的魅力。
2.有趣的游戏式活动
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活动本身具有“玩”的色彩,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与所学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蕴含于游戏中,寓学于乐、寓用于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猜拳出数,比大小”游戏,巩固、提高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
猜拳是学生们熟悉且喜欢的游戏,而笔者对此加以了变通,把纯粹的游戏与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游戏规则是:两个同学为一组,同时出拳,比比看,看谁出的数比较大或者比较小;然后再把这两个数进行加减,分别算出得数,看谁算得快。这种游戏巩固、提高了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又摒弃了以往单调、枯燥的纯计算题的复习形式。
这样的游戏活动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意于课外”,使课外游戏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活动。
二、实践性课外活动的设计
教育专家杜威指出,传统教育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地、自由地运用他在校外所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作业往往是学生解决一些经过“人为加工”的问题,积累丰富的做“题”经验,但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实际问题时却显得不知所措、无能为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来设计“实践”性课外活动,给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1.实际体验,在生活中学会数学技能
在教学完“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后,笔者没有像往常一样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而是让学生跟着家长一块儿到超市进行购物活动,让学生经历选择物品、付钱和找钱的完整过程。在具体实在的操作中,学生初步掌握了购物技能以及人民币的换算,体验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历程,相关基本知识也得到了掌握。
这样的实践性课外活动,让知识生成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易于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价值,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获得了生活技能。学生在独立完成这类实践性课外活动的同时,自然地把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去,亲身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2.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发展数学本领
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符合学生天性的一种学习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操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进行说一说、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
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中“认识钟面”一课时,考虑到这部分知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难度,笔者在课前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一个钟面,在做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已经预先向家长学习了关于钟面的基本知识,同时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难点。
实践性课外活动,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在自我操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而且能激发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endprint
三、述说性课外活动的设计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的表述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动热情、学习兴趣、好奇心。适当地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实现有效调控的主要方法。
1.我是发言小能手,说给同伴听
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他们遇到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总想发问,对自己明白的事情总想表达出来。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们创造说的条件,给他们提供说的机会,把疑问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想说、敢说、善说和会说。学生积极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同时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作出教学的调整。
例如,在教学了“认识物体”一课后,笔者请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有的学生说:“今天老师与我们一起玩了有趣的拼搭,我认识了好多物体,我发现书本是长方体的,铅笔是圆柱体的,日光灯管也是圆柱体的,乒乓球是球体,老师的粉笔盒是正方体的……真奇妙!”有的说:“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铅笔会经常从桌面上滚到地上,而且还滚得很远,但是方橡皮却不会滚。原因是铅笔是圆柱体,它会滚动;橡皮却是长方体的,方的滚动不了。我终于明白汽车的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的,而不是方的,我真开心。”把数学知识紧密地与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
2.我是乖巧小宝贝,说给爸妈听
课堂学习时间总是有限的,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为创新的广阔天地。“我是乖巧小宝贝,说给爸妈听”是学生适当运用课堂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例如,在教学完“认识位置”一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回到家跟爸爸妈妈说说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的小朋友各是谁;同时,让小朋友观察自己的卧室,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完“认识钟面”后,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校的作息时间表说给爸爸妈妈听,以便他们掌握自己上下课的时间。
通过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不仅将原本单一、无味、冷漠的数学知识放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那些“僵硬而无生命力的知识”“死的知识”变成“极具生命力的知识”“活的知识”,更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外活动要取得好的效果,一方面要求活动本身应结合教学,具有可行性,防止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使数学课外活动不是单一枯燥的,而是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多元复合体。另一方面,还应强调数学活动的“做”,展现一种活动的过程,注重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在学生参与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培养学生的自我活动意识。此外,也应注意在课外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防止不了了之,发挥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
(浙江省建德市明珠小学 3116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