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萍 姜 玮 李艳茹 周丹娜 刘志宏 马 辛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除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方法外,随着疾病发病机制中脑功能异常发病基础的研究,脑刺激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在脑刺激治疗技术中,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是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1-3]。既往研究证明,这两种治疗方法在抑郁症治疗方面是等效的[4-5],但也有关于治疗效果不一致的研究[6]。国内尚无直接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的研究。
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接受rTMS治疗的30例抑郁症患者和接受MECT治疗的30例抑郁症的疗效进行了比较,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1 对象 入组标准: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或住院的患者,男女均可,年龄范围为18~60岁,符合国际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系统(ICD-10)的抑郁症诊断标准,接受rTMS或MECT治疗。排除标准:精神发育迟滞,物质滥用(尼古丁除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脑部外伤史,脑电图有棘波,氯氮平服用剂量400mg/d以上,对麻醉剂或肌松药过敏者。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60名患者,其中30名患者接受rTMS治疗(rTMS组),30名接受MECT治疗(MECT组)。rTMS组男性9例,女性21例,平均(34.04±9.91)岁;MECT组男性1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5.03±8.1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2.1 观察指标 ①病例资料表:采用自编病例资料表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②临床症状评定:收集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的分数,评定时点为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
1.2.2 rTMS治疗方法 rTMS治疗由经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使用英国Magstim公司生产的高频磁刺激(HSMS)治疗仪,型号为Rapid2,线圈为8字形。rTMS治疗参数:频率为10Hz;治疗部位为左背侧前额叶,即线圈两侧为国际脑电图电极放置方法的F3位置;刺激强度为110%运动阈值,运动阈值的测定部位为C3前0.5~1cm,强度自50开始,逐渐增加,直至观察到对侧上肢或手指抽动为止。rTMS治疗时间:每天20分钟,每分钟40个刺激,连续10个工作日,共8000次刺激。
1.2.3 MECT治疗方法 MECT由经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MECT治疗使用醒脉通Ⅳ型ECT多功能治疗仪(美国SOMATICS公司),统一采用DGx模式,刺激波形是单脉冲方波,电流强度910毫安,刺激波宽是1毫秒,刺激能量是年龄×80%。刺激部位为非优势半球顶颞叶刺激。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1 rTMS组与MECT组HAMD评分比较 MECT组和rTMS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均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MECT组减分明显高于rTMS组。
2.2 治疗前后rTMS组与MECT组HAMD各因子分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各因子分比较发现,睡眠障碍因子和自杀因子的改善方面两组有差异。其余各因子无差异,见表2。
表1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表1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组 别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t P rTMS 组(n=30) 21.03 ±7.63 15.12 ±5.63 0.34 0.02*MECT 组(n=30) 25.81 ±6.31 8.42 ±6.13 0.23 0.00**
注: 注:*P <0.05,**P <0.01,下同
表2两组治疗前后HAMD各因子分比较()
表2两组治疗前后HAMD各因子分比较()
组 别 rTMS组治疗前 治疗后MECT组F P治疗前 治疗后睡眠障碍因子 1.83 ±1.25 0.43 ±0.29 1.76 ±0.96 1.40 ±0.99 7.88 0.01**自杀因子 1.89 ±0.76 1.40 ±0.99 1.91 ±0.83 0.43 ±0.29 3.87 0.00**
本研究发现,rTMS和MECT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均有效,这和国内外许多研究是相一致的[1-4]。如刘增龙等报道,MECT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为86%,尤其对有明显的自杀、木僵或拒食患者的效果好。MECT的抗抑郁作用与神经可塑性有关,抑郁症患者经MECT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明显升高,抑郁症患者MECT治疗后的疗效与血清BDNF变化有正相关性,即血清BDNF增加越多,MECT抗抑郁疗效越好,提示MECT的抗抑郁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DNF的表达,恢复神经元可塑性,促进神经元存活,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与既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与MECT相比,rTMS在减分率上显著低于MECT,说明rTMS治疗作用较MECT治疗作用弱。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的差别可能在于刺激参数、刺激部位、线圈的类型和大小以及合用的药物。本研究MECT治疗参数选用的是非优势半球顶颞叶,治疗安排为前4次是每日1次,随后是隔日1次。这种治疗方案在疗效方面是快速有效的。其次,这种差异也可能与患者年龄有关。既往研究报道,年龄也与抗抑郁药效果有关[7]。
本研究还发现,在对HAMD各因子分的影响上,rTMS和MECT有不同的影响。MECT改善自杀行为的作用更强,这和国外[8]的报道相一致。本研究还发现,rTMS对改善患者睡眠更为有效。这提示我们,对不同症状特点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为回顾性研究,将来需要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该结果。其次,在对临床指标的评价上,只使用了HAMD,限制了对各因子分的进一步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合并使用其他有针对性的评估工具如自杀量表、匹兹堡睡眠量表等对发现有意义的因子进行进一步分析。
总之,rTMS和MECT作为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脑刺激治疗,对于抑郁症是有效的,可以作为抗抑郁治疗的有效选择。并且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抗抑郁作用特点不同,建议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选用不同的脑刺激疗法,对于自杀意念明显的患者,建议合并使用MECT治疗,对于睡眠障碍明显的患者,建议合并使用rTMS治疗。
[1]李凝,董玲,王学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双相抑郁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759-1761
[2]刘增龙,栗克清,张香云,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47-148
[3]周德祥,徐清,张菁,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0):1456-1458
[4]Janicak P G,Dowd S M,Martis B,et al.Repetitive transcrai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versus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for major depression: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J].Biol Psychiatry,2002,51(8):659-667
[5]Rosa M A,Gattaz W F,Pascual-Leone A,et al.Comparison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unipolar non-psychotic refractory depression:A randomized,singleblind study[J].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2006,9(6):667-676
[6]Krisanaprakornkit T,Paholpak S,Tassaniyom K,et al.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Six case reports and review[J].J Med Assoc Thai,2010,93(5):580-586
[7]Schutter D J.Antidepressant efficacy of high - frequenc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ver the 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in double- blind sham -controlled designs:A meta-analysis[J].Psychol Med,2009,39(1):65-75
[8]Keshtkar M,Ghanizadeh A,Firoozabadi A.Repetitive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 versus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J ECT,2011,27(4):3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