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本的文体特点及英译策略

2014-06-13 20:48张微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英译原则

张微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旅游业日益兴旺发达,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来中国旅游,因此对应的英文旅游介绍资料成为必不可少的宣传手段。基于此,通过分析中英文旅游文本的文体差异,以期研究并推荐适当的旅游文本的英译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旅游文本;英译;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4-0156-03

旅游文体以描述见长,与异国情调、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在旅游文本翻译中,我们不单要正确使用这一外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还要根据该语种使用者的文化、思维模式及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相应的翻译。因此,在介绍翻译策略前,我们需要对旅游文本的文体特点进行分析。

1旅游文本的文体特点

1.1词汇特点

旅游词汇的丰富性是旅游文本最显著的特点,旅游词汇涉及文化、经济、政治、宗教、地理、历史、民俗、休闲与娱乐等,有时甚至会使用某一领域的术语,例如介绍某名胜古迹的建筑或风景点的地理风貌等。旅游文体中还大量使用特定文化专有名词,如人名和地名等。

汉语旅游文本中,文字使用比较文学化,常用夸张的手法,而英语旅游文本则常用口语体(含方言)、文化用语和大量的描述性文字,力求体现艺术性和美感。除此之外,在将旅游文本英译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中英文的词汇的语义范围、内涵意义、情感意义及社会意义的差异。

1.2句法特点

在旅游资料中,中英的句式也有差异。汉语用词富于变化,句子讲究对仗工整,整体风格协调一致。而英语旅游文体句型则灵活多变,长短不一。在时态上,一般性的描述用一般现在时,涉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时一般用一般过去时,语态上多用被动语态来表现静态的景观。而汉语呈“无时间性”(timeless),只能通过词汇手段来强调时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此外,中英的句子结构差异还包括:英语主语突出,汉语主题突出;英语组句多焦点透视,句子成树状结构,汉语组句多散点透视,句子成竹式结构;汉语思维重逻辑,句式严谨规范,缺乏弹性,汉语思维重语感,句式长长短短,灵活多变。

1.3语篇特点

旅游文本的目的是向潜在的旅游者传达旅游目的地景点自然风光以及文化信息,使游人产生怡情的享受,感受人文和自然之美,进而“劝说”读者做出旅游的选择和决定。因此中英旅游篇章都具备相应的信息功能和诱导功能,但其表达方式却有明显的差异。

英语旅游篇章重点在于对景点地理环境、服务设施、优势和不足诸方面的纯信息进行传输,而针对风光景色的描述性篇幅则较少;中文的旅游篇章则重点介绍旅游资源的社会身份特征,如社会影响、历史、发展业绩,更加能够突出旅游资源的风光景色和人文特色,并且将史书、文学作品及诗歌对于景点的颂扬和描述添加入旅游文本中。

中文旅游篇章用词雍容华贵,词藻堆砌,四字结构,文采浓郁,工仗格律,诗情画意,意趣盎然,尤其擅用古典词诗名句,和谐相生,寓情于景,迎合汉民族审美思维习惯,让中国旅游者浸淫于优美词句之中,激起其文化期待视野,获得审美感受。而英文写作追求文字简约、客观,讲求句法逻辑,体现语法显性,构架主次分明,空间立体树式结构明晰,偏重理性,忌讳同义重复和用词累赘,使旅游者在朴素平淡的遣词之中获得对旅游景点的理性认知,品味旅游文化资源。

2旅游文本的英译策略

汉英翻译中,常见的标准翻译原则主要有五种,其中包括:以译出语或译出语文化为取向,以译入语或译入语文化为取向,以作者为取向,以旅游者为取向,以及以美学为取向。旅游文本的目的是向潜在的旅游者传达旅游目的地的景点自然风光以及文化信息,使读者做出旅游的选择和决定。因此,旅游文本翻译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文化背景、认知习惯、审美情趣以及阅读心态等,或增或减,或改或编,或并或缩或述,灵活处理,以达到说服读者的劝诱功能。

2.1增删变通,符合文化

旅游文本的终极目的和功能就是要通过描述景区的丰富信息,感染潜在游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汉英文本的差异,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需要,改写原作文本,通过在译文词量上的适当增加或减少,使译文既能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例1:在我国最早的典籍中,即有关这条河的记载。尚书禹贡:“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诗经大雅:“沣水东注,维禹之绩。”说明沣水在远古就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译文:Records about this river can be found even in the earliest Chinese classics, which proves that the Feng River has been well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

中文旅游资料的撰写者们在描述一个景点时,往往喜欢旁征博引,如这段对西安附近“八水”之一的“沣河”的描写。中文撰写者引经据典的目的,无非是想证明沣河的悠久历史。但是,所引的汉语文字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难以明白,更何况外国旅游者:就是翻译者费九牛二虎之力将引文的来龙去脉在英语中交代清楚,效果又会如何?不如省些力气,作上述处理,求得功能上的对等。

例2:路左有一巨石,石上原有苏东坡手书“云外流春”四个大字。

译文:To its left is another roek formerly engraved with four big Chinese characters Yun WaiLiu Chun (Beyond clouds flows spring) written by Su Dongpo (1037—1101),the most versatile poe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1127).endprint

“云外流春”这四个字的翻译如果只用音译,外国游客根本看不懂。如果只用意译,容易引起误解,认为苏东坡写的是英文。这里用添加法,音译加意译,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关于此句中历史文化人物“苏东坡”也是如此。苏东坡,中国人无人不知,而外国人却未必都知道。此处增添了必要的文化信息,说明了苏东坡的生卒年代和他在北宋文学史的地位,较好地传达了原文要表达的意图:“云外流春”四个字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2.2重构调整,主次有别

在进行英译时,为了使译文顺畅更符合英文的篇章结构,译者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重新谋篇布局,灵活变译,实现读者阅读习惯的认同。因此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彻底摆摆脱原文的语序和句子结构,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迎合西方直线思维,先总后分的篇章结构习惯。

例3:没有见过冰雪的港澳同胞,不妨在一二月份去哈尔滨,那里是冰雪的世界,可以观赏雪景,看冰灯,滑雪,滑冰。

译文:Harbin is particularly good for sightseeing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and therefore it is highly recommended to Hong Kong and Macao compatriots who have never seen snow before. In these two months, Harbin turns itself into a world of ice and snow, where tourists can either enjoy the ice festival or go skiing and skating by themselves. (新汉英翻译实务)

原文从汉语言习惯出发,呼唤游客,然后介绍时间和地点,以景观活动结束,体现出“先分后总”的汉话段落撰写思维,而英译文则按照英语思维的习惯,重新谋篇布局,体现出主次有别,中西不同。因此英译时以“Harbin”这个主题为核心,使用“先总后分”的写作模式,使译文结构严密,脉络清晰,以适应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2.3视点转换,关注差异

为使译文能够准确流畅,译者通常需要转换视角,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原文的意思。在旅游文本中,英语旅游语篇遣词精炼、简约,加强理性认知;汉语语篇用词雍容华贵,烘托感情效果。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转换视点,以关照旅游语篇行文的风格差异。旅游翻译中经常使用视角转换的方法包括词类转换、句子成分转换、分句转换、表达方式转换、主被动互换等。

例4: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译文:Ancient Chinese garden builders were all highly educated, and good at verse and painting. Rich in literary allusions and analogous with the freehand brushwork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are the recreation of natur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the decoration of land by planting trees, shrubs and flowers, and designing and materializing mountains and watercourses. Sometimes they are called “a silent poem and threedimensional painting”

原文是一个流水句,主语都是“古代的造园者”。译成英文是因只能有一个主句,其他成分很难全部放到到一个句子中,因此对原句进行了拆分。其中拆分后的跌入句译文转换了视角以便达意。

例5:分析文化层的土质和堆积,我们发现代表跨湖桥文化的跨湖桥遗址和下孙遗址,都和江南地区较为普遍的山前坡地形遗址不同。

译文:From the analysis of soil property and pileup of the remains, Kuahu Bridge Remains and Xiasun Remains, which represent Kuahu Bridge Culture,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comparatively prevalent Shanqianpo Remains in the Jiangnan region.

中文文本中用的“分析”是动词,与后面的“发现”形成了连动式,而连动式在英语中并不常用,所以在英文文本中使用了“分析”的名词形式,并用from这个介词来表现“分析”和“发现”的关系。

3结束语

旅游翻译是涉及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的翻译实践和研究,还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跨宗教的交际活动。单一的翻译策略或翻译方法不能适用于所用的旅游文本英译实践,除本文所介绍的三种主要翻译方法外,还有许多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如替代、释义等,这需要译者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并予以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3]陈刚.旅游英汉互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贾文波.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J].上海科技翻译,2003,(1).

[6]戎林海.新编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7]王君.旅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的路径选择[J].外语学刊,2008,(5).

[8]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2).

[9]张莹.翻译学科世纪末的转向[J].中国翻译,2007,(6).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tourism, more and more foreign tourists come to China to travel. The corresponding English tourism materials become the essential means of propagand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ourism text, som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ranslation are stated and promoted in the article.

Key words:tourism text; translation; principle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译原则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