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纪录片中的政治传播现象

2014-06-13 06:20张闯
新闻世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纪录片受众政治

张闯

【摘 要】电视纪录片的属性与政治传播需求是息息相关的,电视纪录片需要在政治传播的引导下实现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控,无论是在题材选择上还是在制作过程中,电视纪录片与政治传播的联系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 政治传播

电视纪录片中进行政治传播是早已有之的现象,从两者的相互关系及共同利益来看,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两者的结合是相互选择的结果。而在纪录片中进行政治传播的多种表现形式也为政治传播效果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将电视纪录片中政治传播的概念及内涵充分理解并运用,才能更好地促进电视纪录片的政治传播效果。

一、电视纪录片与政治传播的联系

电视纪录片是对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等生活形态以记录性的语言进行电视专题报道类的节目。从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进程来看,经过上世纪八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一直处于发展相对缓慢的阶段,而在近几年又出现了一定的回暖现象。在自上而下的政治传播中,上层建筑的思想或决策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传达出来,在以往的媒介活动当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纪录片的特性在中国社会步入不断深化改革的时期之后,更加符合政治传播所要实现的目标。这种双向选择表现在两个方面。

1、电视纪录片需要在新时期注入政治传播元素

电视纪录片中的政治传播因素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从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进程来看,在历史上曾存在着体制内纪录片与体制外纪录片的分别。体制内纪录片站在国家、政党的利益上进行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这其中的政治传播是非常明显的。而体制外的电视纪录片则是以个人、社会精英为主体制作的,虽然其发展一直在前者的引导和监督之下,但更多的是体现个人思想与自由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之后的一个时期,无论是体质内还是体制外的电视纪录片创作都受到了冲击。直到和谐社会理念提出以后,体制内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迎来春天,但由于前一时期受众的大量流失以及竞争对手的活跃,电视纪录片需要在创作时不得不在政治传播这一大的框架内进行。通过这一元素的注入,使电视纪录片在不丧失原有属性的前提下,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找到新的定位,实现蜕变。

2、政治传播在新环境下通过电视纪录片实现目标

国家要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警察、监狱等暴力手段,另一种这是通过文化、信仰等相对温和的手段。这样的两种途径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互配合发挥作用,只是主导性上的差别。随着社会的变化,电视纪录片能够很好的契合媒体政治传播的需求。新闻对于真实性和时效性的追求是纪录片所不能及的,但从受众的角度来看,纪录片能够满足受众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在表现手法上,电视纪录片有自身的特色,能够委婉的表达政治传播的意图,引发受众的思考。选择电视纪录片这种形式实现政治传播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流无论是从速度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媒体所能达到的程度,因而通过传统途径进行政治传播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纪录片这种形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社会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也为受众接受这种形式的政治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政治传播的既定目标。

二、政治传播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表现

电视纪录片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在其创造过程中需要坚持真实性原则,这是其创作的核心和灵魂,即所选取的主题或对象一定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与传统的新闻作品不同的是,在事实基础上进行纪录片的创作可以进行艺术加工,纪录片能够更具生命力和表现力,政治传播有了更大的空间。

1、电视纪录片题材的选择反映了政治传播的意图

政治传播是需要使某种观念深入人心,让受众接受来自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个过程牵扯众多因素。通过对纪录片题材的选择可以实现某种程度上政治传播目标。例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电视纪录片讲述的是在中国各个地区颇具代表性的美食,从这些美食的制作以及背后所流传的故事传说中宣扬中国源远流长的美食文化,这部纪录片,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一阵美食热潮。

这部纪录片有没有实现某种程度上的政治传播的预期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在那个时期,诸如有CPI持续上扬,股市不振,楼市宏观调控未取得预期效果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部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当时社会关注的重心。而由此推开来看,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国家电视台所选取的电视纪录片题材中,很少有直面社会上尖锐冲突或者难以下定论的问题,而是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方向,比如对于历史、探险等问题很偏爱。即便涉及政治领域也多是讲述历史的,或者宣传红色革命精神。这种题材的选择会构建一个“拟态空间”,而这个空间反映了政治传播的需求。

2、电视纪录片的制作与政治传播的联系

一部电视纪录片的制作并不是简单的题材选择与内容填充,而是关注角度、声音、画面、旁白等多种角度综合运用的成果。显然,政治传播过程中,对题材的选择有着明确的取向,需要在国家、政党的既定政策之下,符合全局利益与宏观方针。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纪录片中,包括《京剧》、《China·瓷》等一系列的纪录片都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受众会对悠久的戏曲文化、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广受欢迎而形成印象。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京剧的式微,瓷器成为廉价与劣质品标签,这些事实也客观存在着。但显然后者是政治传播中不希望深究的对象,过度挖掘隐藏的内容与政治传播主体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不相吻合的。

不仅在选择叙述的角度上,在纪录片制作的技术上也有政治传播影响的层面。《非洲》这部纪录片是由英国广播电台制作的,纪录片中呈现出黄色和绿色两种主色调,实际内容里大都是关于非洲的自然景观,对非洲的社会景观关注是很有限的。在旁白和配乐上,也是使用具有非洲特色的当地音乐,纪录片中在这种欢快的音乐下当地人载歌载舞的画面屡见不鲜。从这种记录方式上来看,纪录片的制作技术满足了政治传播在特定问题上的深究,而显然,这需要运用制作手段彰显一些东西,掩盖另一些东西。

三、电视纪录片中的政治传播展望

从电视纪录片中进行政治传播的整体实践来看,在未来的电视纪录片制作播出当中,政治传播的现象依然会存在,并且能够大有所为,这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执政者转变执政理念息息相关。早在2013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就已经下发通知,预计在2014年加大对国产纪录片的扶持力度,除了每年500万的扶持基金,还要求34个上星卫视每天播出不少于30分钟的国产纪录片。一方面,广电总局的通知使国产纪录片迎来了春天,另一方面,电视纪录片主管单位的直接介入,意味着政治传播在电视纪录片中更大范围内的运用和实现。在这一政策之后,如何在电视纪录片中通过多种形式展现政治传播的需求,既符合国家关于纪录片制作与播出的基本方针,又能够将政治传播自然融入到各个地方特有的文化背景中,政府,媒体,公众都对国产纪录片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在数量、质量上,还是在题材的多样性上,电视纪录片中的政治传播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从更开阔的视野来看,电视纪录片中的政治传播不仅仅是国产纪录片所独有的,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国外众多的优秀纪录片当中也存在着鲜明的政治传播现象,在包括叙述方法、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国外电视纪录片中的政治传播现象都颇具特色,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构成了这个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意识形态上的差别使各个国家的政治主张随着国家利益而不断调整变化,但是对于政治传播的必要性的认识,以及利用电视纪录片进行政治传播的需求在不同属性的国家中却是相同的。国家形象纪录片是近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对外展现国家风貌的一种主要形式,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建设成果的展示,更是包含着国家政治态度和观念的一种宣扬,如消除外国民众对于中国崛起的担忧,寻求更多的合作机遇等。既要接地气,又要有洋口味,多种别具特色的政治传播现象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表现,对于电视纪录片自身品质的提升,以及政治传播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纵观电视纪录片中政治传播的发展轨迹,其对于政治一体化、政治民主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经验需要在以后的电视纪录片制作以及传播过程中继续保持和发扬的。而另一方面应当使今后的纪录片创作能在一个相对确定的尺度内更加具有创造性。在此基础之上,充分激发受众对电视纪录片的热情,突出国家电视台在政治传播中的引导作用,以国家电视台的特殊地位为电视纪录片中的政治传播指明方向,使纪录片中的政治传播的发展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①王大国,《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征》[J].《新闻爱好者》,2010(11)

②李恩吉,《纪录片的真实性与艺术性》[J].《新闻传播》,2003(9)

③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纪录片受众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纪录片之页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