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泽明的生平看电影《乱》中的创作心理

2014-06-13 06:20:58许恩茂
新闻世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黑泽明李尔王创作

许恩茂

【摘 要】黑泽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导演之一,早年的成功和晚年的多种遭遇让他对人生有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个人经历和背景的不同势必会影响艺术创作中的心理。黑泽明在1985年拍摄的电影《乱》是对莎士比亚经典悲剧《李尔王》的一次成功改编与移植,作品不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也流露出许多黑泽明自己的影子。

【关键词】黑泽明 《乱》 创作心理

黑泽明被世界公认为电影史上杰出的电影大师之一,在他88年的生涯中,黑泽明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与奇迹,然而不同于其它导演,黑泽明的电影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特点,他总是用精彩动人的故事、刻画传神的人物、引人反思的主题,形象生动地表达着自己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在他每一部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属于黑泽明自己的世界。

在完成自己独立导演的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前,黑泽明在1936年加入了P·C·L电影制片厂,同年就在《处女花园》等三部电影中担任第三副导演。在1937年至1943年间黑泽明在多部电影中担任过副导演,经过几年的锤炼和积累,他过人的天赋和出众的导演才华很快被人发现,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从第三副导演很快晋升为仅次于总导演的第一副导演。这段难忘的时光为他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黑泽明的一生中共拍摄了31部电影作品。这些影片可以说是黑泽明一生的集中体现,黑泽明曾经说过:“我每拍一部影片,就等于经历过一段五光十色的人生,也就是我从电影上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我是和每一部影片中各种各样的人融为一体生活过来的……作品中的这些人物,都像是我生的,或者是我培育的一般,我对他们每个人都有爱的感情。”

黑泽明虽然获奖无数,被斯皮尔博格等国际知名导演称作是最为推崇的“文化英雄”,但他的艺术生涯却不是常人想象的一帆风顺,在黑泽明的从影生涯中经过了数次的起起伏伏,同时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他的伟大。黑泽明生于1910年3月,在做了多年的助理导演工作后,终于在1943年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独立导演的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让他一举成名,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人物变得家喻户晓。对黑泽明来说1950年可以说是他人生最为重要的转折点,《罗生门》的拍摄完成让西方世界对东方电影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也为他赢得了人生第一个重量级的奖项—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从此他的才华和声誉便跨越了国界在世界电影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1965年之前他共拍摄了24部影片,包括 《七武士》、《蜘蛛巢城》、《红胡须》等佳作,然而在这之后,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本电影的生存空间被其他娱乐形式所挤压,国内的电影市场急需新鲜血液的加入刺激电影行业的复兴,此时黑泽明等老一代艺术家经受着极为艰难的考验。1971对于黑泽明来说是他从影来最困难的一年,离开了工作多年的老东家—东宝电影公司,无人愿意再为他投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对于《虎!虎!虎!》执导的拒绝,这些都让这位世界级导演一蹶不振,多次试图自杀。几年后经过调整又重新振作起来的黑泽明接受了前苏联的邀请拍摄了合资电影《德苏乌扎啦》,然而资金的匮乏却一直困扰着黑泽明。终于在卢卡斯和科波拉两位大导演的共同努力下,黑泽明得到了拍摄《影子武士》的资助,虽然这部史诗级影片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捧走了金棕榈大奖,但是在国内遭到了猛烈的抨击,缺乏人文关怀、一味迎合西方观众、缺乏日本内涵表达等等,潮水般的批评一齐涌向了黑泽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影《乱》诞生了。该片耗资一千多万美元,在当时的日本可以说是投资最大的影片,为了达到气势恢宏的效果,全片动用演职人员3万余人,战马15000匹,还烧毁了为拍摄而修建的三座城堡。为了达到燃烧城堡时熊熊大火的效果,搭建城堡的木头都是黑泽明精心挑选从国外进口而来。

《乱》这部电影改编自莎士比亚经典悲剧《李尔王》,莎翁在他的《李尔王》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 “疯子领瞎子走路是这个世界上的一般规律”,黑泽明在《乱》中则改编成了另一句颇有意味的台词:“在这狂乱的时世里发疯才是正常”,两位大师对于“疯狂”用了不同的方式进行着诠释。然而黑泽明没有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改编,而是从情节、人物、艺术表现手法等多角度进行了再创作,因此《乱》被世人称为改编莎翁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从影视剧的创作规律来看,创作心理有一个漫长的发生与形成过程。“创作心理是在历史的、民族的、文化的积淀的土壤上生长起来的意识之花。这些历史遗产从一开始便决定着人们的创作心理活动的素质水平。同时作用于和影响了这种心理的,还是时代的、社会的条件;在个体来说还有具体环境的(地区性的)、阶级的、家族的、家庭的影响”。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改编都离不开日常的积淀与感悟。从黑泽明在1985年之前的这些经历中就不难看出,在一个时代中,人都是渺小的,命运不曾完全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生平的很多事件让他变成了一个悲观主义者,这些对他在《乱》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把这些悲剧心理通过自己的镜头血淋淋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乱》这部影片从各方面都表现出了黑泽明自己的悲观创作心理:

一、从人物设置上来看,主人公秀虎是导演以莎翁悲剧李尔王为依据创造出来的人物,年轻时秀虎勇猛善战,驰骋沙场,多年的南征北战让他变得多疑猜忌,血腥残暴,晚年秀虎想把自己的事业托付给自己的三个儿子,然而却事与愿违。太郎和次郎觊觎王位已久,三郎的极力反对没有引起秀虎的注意,反而激怒了他。秀虎退位后太郎和次郎很快就背叛了自己,借故将自己逐出城邦,孝顺的三郎在邻国做了驸马,得知此事后立即出兵营救,可是三郎最终也在接秀虎的归途中死于敌人的埋伏。黑泽明在影片中为了反映出主人公秀虎的悲凉和孤独,在影片一开始就给主人公身边安排了颇具悲观色彩的小丑,在影片多处小丑都以夸张讽刺的口气唱出此时秀虎无奈凄凉的心境,悲凉的环境加上小丑的唱词更加凸显了主人公的无奈。而且小丑本身也带有浓重的日本能剧风格,表演方式本身带着强烈的悲剧意味和气氛。小丑的巧妙设置也在空间上让主人公秀虎显得更加荒诞悲凉,充满着强烈的悲剧色彩。

二、从音乐风格上来看,音乐可以说是本片的一大亮点。黑泽明在改编过程中把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完全日本化,在片中大量使用日本能乐作为背景音乐,强烈的日本风格非常好的烘托出了导演所要表达的情绪。在太郎、次郎攻打秀虎城堡的片段中,黑泽明没有继续使用日本能乐这一方式,而是配合使用了交响乐,音乐的戏剧化转变更加反衬出了此时主人公的绝望、无奈和凄凉。这样的处理方式大大提升了影片的悲剧色彩和思考意味。

三、从佛教元素的使用上来看,黑泽明对于佛教元素的加入不仅仅是单纯的本土化考虑,这样的处理使得故事更具有东方色彩,在思想内涵、主题意义上跟莎士比亚的戏剧相比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影片末尾中末夫人的弟弟鹤丸站在悬崖边,手中的佛像因为不小心而随风吹落。导演最终的这一安排便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这与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表现生命宿命论非常相似。可以说黑泽明用鹤丸这个盲人本身和悬崖峭壁等意象来表现出自己看不到的未来和无奈凄凉的心境。

四、从画面构图上来看,影片大量使用了东方绘画的表现手法,通过天空、阳光、乌云等自然景色传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全片中黑泽明大量使用类似中国绘画中“留白”的表现手法,这不仅让观众陷入了回味无穷的思考当中,也表达出了黑泽明对于自己人生的理解与思考。

影片《乱》和黑泽明其它的大多数作品一样,充满着个人艺术风格,但是这部片子是导演在75岁高龄时拍摄出的,他不仅实现了对《李尔王》的完美改编,全片恢弘的场面、精良的制作都让人赞不绝口。《乱》可以说是导演自己的一次总结,大起大落的经历让黑泽明对人生有了不同的思考和诠释,在《乱》的创作中便带有了强烈的悲观主义色彩。□

参考文献

①雪帆、朱晶:《黑泽明自传》[M].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

②杜隽,《黑泽明的〈李尔王〉、〈乱〉——谈黑泽明的移植与改编》[J].《台州学院学报》,2007(5):39-43

③彭定安,《创作心理的形成及其结构与活动规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7(2):47-53

④王立峰、张颖,《黑泽明电影〈乱〉中的人性思考》,《环球纵横》,2013(2):106-107

⑤王文斌,《黑泽明电影的主题传承与风格流变》[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3):31-34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黑泽明李尔王创作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黑泽明的战争创伤——电影《八月狂想曲》主题探析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李尔王》
环球首映(2019年3期)2019-11-01 06:23:11
离开李尔王的荒野
海峡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9:02
《一墙之隔》创作谈
西方的黑泽明
东方人忘了黑泽明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