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摘 要】中国古典明清小说在当代的传播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得到极大丰富,影视剧传播就是渠道之一,它在为明清小说在当代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体现出种种局限,在全面剖析这些局限后探索性地提出对策和解决思路,可以更好地利用影视媒介实现明清小说在当代的传播,对古典文学在当代的传播和弘扬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明清小说 影视传播 局限性 对策
历史上众多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各种传播方式,为教化民众、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古代史中,明清时期是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诞生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及大批优秀小说作品,如《三言二拍》、《儒林外史》、《金瓶梅》、《聊斋志异》等。在明清时期,这些作品往往通过口传、手抄、刻本、编撰唱本、戏曲等方式进行传播,范围窄,影响力有限,效果不甚理想,且受当时社会制度和政治形势的影响,一度出现毁禁现象。随着时代发展和传播思想、传播手段的进步,明清小说逐渐开拓出新的领域和空间,影响力迅速扩大,对海外传播和文化交流产生重要影响,影视剧传播就是主要传播渠道之一。
以“聊斋”为例,早在1922 年就取材于《崂山道士》和《珊瑚》,改编成电影《清虚梦》、《孝妇羹》。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以明清小说为主题的影视剧翻拍成风,仅《聊斋志异》就拍成过多个版本的电视剧和电影,早期比较知名的有1979年大陆版《画皮》、1986年徐克版《倩女幽魂》和一系列从港台蔓延到大陆的“聊斋热”。直至最近两年,该主题仍然长盛不衰,2008年新版《画皮》再次搬上荧幕,2011年《倩女幽魂》翻拍。
影视媒介由于其独特的媒介优势,对明清小说在当代的传播影响非常显著:使古典小说获得了全新的传播方式,改变了其仅依赖文字传播越传越窄的现状,同时丰富了表现形式;在形象信息的塑造上,更多地考虑了时代特征和审美娱乐需求;传播主体多元,传播辐射范围广且时间缩短,推动了明清小说在海外的传播,提升了海外影响力;传播效果提升,给受众充分的想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受众回归到原著。
一、明清小说在当代影视传播的局限
影视剧对明清小说在当代的传播活动同样存在着一些局限,这些局限既有明清小说本身的特征和时代背景造成的限制,也有影视媒介的属性等多种因素导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传播主体上,影视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和商人主导,一定程度上过分追求娱乐化和商业价值
明清小说在古代时期的传播者多为官员和知识分子,出于自身对作品的喜爱,自行保存或小范围传播。如今传播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影视公司、导演、编剧、演员都是传播主体。主要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进行传播活动,易陷入对商业价值的过分追求,强调娱乐化倾向,使得明清小说的传播主旨偏离。
2、在传播内容上,从选材、改编到演绎,信息在多次演绎中出现了分化、误读和偏差
(1)选材局限造成了两极分化,部分篇章或小说因此为人熟知,众多作品并不能通过影视剧传播开来。四大名著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成为影视剧传播的热门选择,但其他知名度较低但同样具备传播价值的作品却常常无缘银幕,在大众传媒时代迅速被遗忘。同样的例子在《聊斋志异》中也能看到,《聂小倩》、《画皮》等具有娱乐空间的篇章颇受影视投资方认可,而《席方平》、《促织》等具有深刻揭露意义和批判价值的篇章因不合时代潮流缺乏娱乐效应而被冷落。这就使明清小说在当代的传播活动出现严重的不均衡,形成两极分化。
(2)影视改编追求商业化忽略传播质量。出于传播活动的需要,编剧要对影视剧进行二次创作。但时下的趋势是,影视改编不再以原作的内容和精神为中心,而是重在为艺术形式效劳,文本沦落为“脚本”。不只是明清小说,甚至整个古典文学的影视改编都在顺应这种潮流。追根究底,这是影视产业出于商业利益、一味迎合票房和收视需要而产生的。
(3)演员的演绎过程中出现误读和偏差。影视改编完成文本的二次创作后,演员的个人理解和演绎直接决定了最后的传播内容。因而演员对最初文本的理解程度、个人的古典文学素养等因素都会影响明清小说的传播效果。如果对内容或主题思想有误读和错误引导,就会使传播活动偏离最初的目标。
3、在传播媒介上,热媒介的属性和图像声音一体的多元感受,使影视传播过于追求感官刺激,造成庸俗和娱乐化倾向
影视媒介动态图像结合音响的生动表现形式,使影视作品的特技、音效等更受关注,但一定程度上带来对作品内涵和精神境界的忽略。其热媒介的属性,使受众更注重影视传播活动的感染力和感性氛围,而忽视了作品理性的内在的表达。这样就造成了影视活动过分追求外在表现手法,追求感官刺激成为流行趋势,出现庸俗化和娱乐化倾向。像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聊斋热就演变成了恶俗的商业片和三级片,以武打特技和色情为噱头,完全没有体现原著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4、受众方面,在跨文化传播中无法准确把握受众需求,难以逾越障碍
适应时代的需要,根据明清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不仅满足国内受众的需求,同时面向全球市场。但影视进行海外传播时面临的文化差异常常导致传播活动遭受挫折,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跨文化传播时难以逾越文化和思维鸿沟的障碍,不了解海外市场,难以准确把握受众的需求。
例如《西游记》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传播,虽然收视率得到保证,也先后被日本、越南翻拍,但仅被当成一种奇幻历险记进行娱乐性观赏。而2010年《赵氏孤儿》预期的全球热潮并未实现,海外传播遭遇滑铁卢。
二、明清小说在当代影视传播的对策
以上这些局限性直接限制了明清小说借助影视媒介实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传播,使传播效果削弱。所以笔者在对局限性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和建议,作为一种尝试性探索。
1、针对传播主体方面的局限,目前只能通过一些倡导性的缓和的措施来逐渐引导和改造过分追求商业价值的倾向
(1)将文化价值和商业利益有机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同时要学习和借助古典文化提升作品质量,实现单纯追求商业价值到商业与文化并重的转型。在这点上可以借鉴美国《功夫熊猫》中使用中国熊猫和侠义的文化。
(2)明清小说学术研究领域同影视产业进行沟通合作,将经典文化灌输和移植,通过合作取得双赢。
(3)发挥政府的倡导作用,利用天然优势通过宣传倡导和政策引导等方式来引领影视传播同古典小说的文化精髓结合。
2、传播内容上的应对方法
针对选材局限的问题,可以在迎合时代口味的同时注重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掘古典文化的时代意义,在现实中找到契合点,进行影视改编和传播。
正如《儒林外史》围绕着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展开,所以在当代的影视传播中并不受到关注,但认真思考该著作放到当代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能对当下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提出一些质疑和批判,起到很大指导作用。
编剧在影视改编时要抑制商业化利益驱使,尊重原著的内涵精髓,发掘其精神意义。同时,在改编时还要努力克服文言文带来的障碍,在掌握文言文与现代文学的扎实功底上全面理解文本内容,才能给优秀的影视改编打下基础。
虽然影视传播是以图像和音效的综合体验来传播,但文字剧本仍然从根本上决定了影视作品传播的内容质量。《杨门女将之十万火急》毫无意义的台词对白让整部作品的传播主旨不明。相较之下,在对剧本深入解读之后的徐克版《倩女幽魂》在丰富故事情节和画面张力的同时,充分展现了原著中反抗霸权、追求真爱的内涵和精神境界,这点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要提高影视演员的素质和文学素养,选择演员时充分考虑综合素质和气质特征,配合对原著的研习以及相关训练。
87版央视《红楼梦》在正式拍摄之前,先从全国挑选符合原著中人物气质特征的演员,之后集中学习原著,模拟小说中的生活状态,进行围棋、书法、礼仪甚至包括姿态的严格训练,最终成就了经典。
3、避免过度娱乐化倾向,将娱乐化和精神内涵结合,除了需要理性的思索、对古典文化的熟悉和热爱,还需要整个影视行业的自律和良好风气。
4、深入了解国内和海外市场及受众,制定相应的影视传播策略
(1)对于国内受众,在进行影视传播时要注意传统文化的植入,因为文化环境提供的认同,可以直接提升至内涵精神层次。
(2)在针对海外市场和受众时,要配合文化概念阐释,避免文化冲突,充分给予受众浓郁的中国文化风情,塑造出中国古典文化的经典形象。同时在文化概念的鸿沟上,就要注意在影视编剧时以埋入线索等多种手段来进行引导。
但以上这些策略的基础都建立在对明清小说在当代传播的大力推进和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原著的传播的基础之上。
总之,明清小说在当代的影视传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体现出一些局限,这些局限对传播活动产生种种障碍,影响其传播效果的实现。因而我们必须在全面深入了解这些局限后逐渐找出对策和解决思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检验和调整。同时迎合科技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契机来寻觅更好的改进和组合,丰富相关理论,从而更好地利用影视媒介推进明清小说在当代的传播,实现古典文学在当代的传播扩散以及古典文化的弘扬和在海外的传播,展现其新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①谭邦和:《明清小说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②王平主编:《明清小说传播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③张富莉,《〈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0
④欧丽婷,《〈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
(作者: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