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健 王明春 郭思玲 徐凌忠
(1.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2; 2.泰安市泰山区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疼痛经历会对患儿产生长期影响,引起长期的行为学改变及对疼痛耐受力降低。学龄期的患儿对“自我”有较清楚的认识,能与医护人员完成基本的交流。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86例学龄期患儿进行术后心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7~12岁学龄期患儿86例,其中疝囊高位结扎术26例,阑尾切除术24例,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18例,尿道下裂整形术18例,常规采用患者自控镇痛泵(PCA)术后镇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男35例,女11例,平均年龄(8.63±1.32)岁,平均体重(30.57±5.18)kg,平均身高(142±10.40)cm;对照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龄(8.55±1.38)岁,平均体重(30.87±5.61)kg,平均身高(139±9.70)cm。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两组均按统一临床路径标准,用自控镇痛泵(PCA)完成术后镇痛。镇痛溶液的准备:将吗啡0.5 mg/kg加入50 ml生理盐水内。治疗参数的设置:PCA泵能按程序以ml为单位工作,单次剂量:1 ml;锁定时间:5 min;背景给药速率:1 ml/h;4 h限量13 ml。开始PCA前,应用静脉单次给药。当出现吗啡药物导致的呼吸抑制时,可采用纳珞酮0.5~2 μg/kg 静注。当患儿不能忍受术后疼痛时,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或加用阿片类药物可待因、曲马多等。
1.2.2测量工具及内容 采用定式问卷,研究者向患儿及其父母介绍填表方法及项目的含义,患儿根据指导语作出独立的回答,并由其父母记录在问卷纸上。对疼痛程度的测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且在疼痛测量时排出其他因素如便意、恶心呕吐、姿势不适、恐惧和焦虑对评分的影响[1]。
1.2.3心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饮食及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治疗组增加心理干预:① 向患儿及其父母介绍麻醉和手术的主要操作及术中应注意的事项,让患者对麻醉和手术过程有个基本的认识。②详细介绍患者最关心的术后疼痛、出血、排便时间、换药等问题,在精神上给予安慰。③术后伤口疼痛时采用分散注意力、放松疗法、游戏疗法、引导想像、认知治疗等方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④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解释,如哭闹不止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
1.2.4观察指标 ①术后12h、24h使用VAS 表测量患儿疼痛强度。②统计24h内加用镇痛剂的情况。③观察患儿应用镇痛剂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瘙痒、感觉及运动障碍。
术后12 h,24 h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组加用镇痛剂6例,对照组1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P<0.05)。术后出现镇痛剂的不良反应,治疗组为10.87%(5/46),明显少于对照组35%(2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术后12 h,24 h疼痛VAS评分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m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术后疼痛是围术期患儿应激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术后疼痛不仅使神经内分泌功能活跃,体内儿茶酚胺、皮质醇等激素水平升高,由于缺乏中枢抑制和发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等因素,小儿可能对疼痛更加敏感,更有可能经历较成年人更剧烈的疼痛。新的医学模式将人的生物、生理、心理活动和社会适应性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2]。儿童在围术期常处于一种心理应激状态,即焦虑状态[3]。近年来将泵用于控制较大儿童术后疼痛,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认为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许琴[4]研究采用心理干预对术后疼痛进行辅助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刘旭江[5]研究证明心理干预治疗可给患者创造一种积极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明显减轻手术应激给机体带来的负影响,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周燕[6]研究对手术患儿采用改良骶管麻醉联合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本次心理干预用于学龄期儿童术后止痛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患儿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明显减少镇痛药的用量及应用次数, 副作用明显减少。分析原因,由于学龄期的患儿好奇心强,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知识经验的增长,对“自我”有较清楚的认识,已经有能力依据实际和客观存在拟定自己的行动计划及行为准则,能与医护人员完成基本的交流,患病心理与成人相似,非常注意医生及家长对疾病的态度,一定程度上积极配合治疗。由于知识缺乏,虽有抽象思维但很幼稚,有一定心理依赖性,尤其是以往家庭生活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患儿,遇到陌生环境和处境会紧张不安,焦虑恐惧,需要用其它患儿的亲身说法给予教育,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恐惧、焦虑、失望、不耐烦可使痛阈降低,而愉快、兴奋、有信心可使痛阈提高,而且利于将来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因此,心理干预用于学龄期儿童术后止痛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缺乏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及长期效果观察,可进一步结合疼痛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医学等多学科使心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完善及标准化实施。
[1] 王士雷,李永庆.小儿疼痛的测量和术后疼痛的治疗[J].医学综述,2010,6(6):284-285.
[2] 彭瑞骢.医学辨证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13.
[3] 黄静.不同心理于预对各年龄段儿童围术期焦虑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10:953-954.
[4] 许琴 ,曾艳.心理干预在术后疼痛中的临床应用[J].医药前沿,2012,7(21):142-143.
[5] 刘旭江.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0,19(11):1418-1419
[6] 周燕. 改良小儿骶管麻醉联合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疗效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 ,11(6):7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