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多模式镇痛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

2014-06-13 02:31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病人

赵 娜

(新汶矿业集团禹村医院,山东 新泰 271213)

通常来说,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组织非常多,同时还需要涉及到磨臼、截骨等相关操作,导致病人在术后存在剧烈的疼痛感。而病人在术后24h以内发生的急性疼痛非常不利于病人实施早期的功能性锻炼,对于病人的手术效果与髋关节功能恢复造成巨大的影响。鉴于此,我院从2009年开始,针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多模式镇痛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70例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当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范围为42~74岁,平均年龄为(51.2±5.4)岁。致伤原因:退行性改变11例、DDH4例、车祸致伤为14例、摔伤41例。排除药品过敏、心理疾病、神经传导障碍类疾病、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病人均实施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入院到进行手术的时间为3~8d;手术的时间范围为1.5~3h,平均手术时间为(1.7±0.8)h。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将其随机分为单纯镇痛组与多模式镇痛组,每组各35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70例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均是由我院同一组的麻醉师与医师进行,全部病人均采用椎管内麻醉措施,采用常规的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安装假体。

1.2.1多模式镇痛组 术后开始以前的3 d,口服西乐葆200 mg Bid×3 d,手术开始以前8h添加200 mg的剂量,超前镇痛提升痛阈,抑制病人中枢痛觉超敏;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实施“鸡尾酒”措施(生理盐水100 ml、得宝松1 ml、吗啡5~10 mg、罗哌卡因150 mg、1∶1000的肾上腺素0.6 ml),在术冲洗完毕以后,实施缝合之前,进行混合注射于切口皮下软组织、关节囊、臀中肌,实施浸润注射;手术完成以后的第二天采用40 mg的特耐针实施静脉注射;手术完成以后的第三天实施西乐葆200 mg qd×3 d;在这个阶段,倘若病人的疼痛评分在7分以上,则需要进行静脉注射1 mg的诺杨[1]。

1.2.2单纯镇痛组 手术完成之后选择麻醉科镇痛泵实施镇痛,依照病人的疼痛状况来调整对应的剂量,手术完成以后根据病人的阵痛需求及其诉求,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其他类的镇痛药品。

1.3护理干预措施

1.3.1相关概念的更新 无痛理念主要展现的是医护人员针对病人实施的一种人文关怀,其属于治疗理念的改革,医护人员在进行诊治的进程当中,自身所处的位置发生的转变,从之前只考虑病症不考虑病人的感受,转变为不但要考虑到病症,同时还应当尽量选择缓解病人痛苦的操作模式,研究分析降低病人痛苦的治疗与护理措施[2]。这就需要医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教育,让护理人员掌握镇痛药品的原理、方法以及各种不良反应,同时还应当让护士掌握动态疼痛的评估措施,使得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无痛护理的操作手法[3]。

1.3.2术前制定方案及动态评估 手术开始以前,在麻醉师与医师的共同指导下,制定一套个体化的护理措施。髋关节置换术完成以后,随着麻醉效果的逐渐消失,24 h以内病人的疼痛感最为严重,护理人员要针对病人术后进行VAS评分,0~3分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同时要做好相关的动态记录[4]。

1.3.3加强宣教及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向病人介绍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要向病人介绍之前成功的手术病例,帮助病人树立足够的信心,以此来调动病人的能动性。要向病人实施疼痛控制方面的宣教,手术开始以前教导病人非药物镇痛措施,详细讲解相关药品镇痛的作用及不良反应[5]。要彻底改变病人传统认识存在的误区,消除病人不愿意报告疼痛、担心成瘾、害怕发生难以治愈的不良反应的顾虑,使得病人及其家属能够主动配合并参与到镇痛的过程当中来。

1.3.4严密监视、及时干预 在手术完成以后,护理人员要严密监视病人的疼痛诉求、生命体征以及面容等,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如何使用自控式的镇痛泵,定时定量服用药物,注意是否出现不良反应,针对呕吐恶心剧烈或者过敏的病人应当立即停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高龄病人,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与其家属进行交流,便于掌握详细的情况;当病人疼痛加剧的时候,应当首先进行外源性因素排查:锻炼的频率或者强度是否不当、是否存在假体脱位、患肢体位的摆放是否合理、输液是否存在局部外渗或者过快的情况,是否存在包扎过紧等因素,当一一排除了上述因素之后,护理人员再实施非药物的护理干预:分散病人注意力、心理疏导、物理治疗(按摩、局部冷敷等)、缓解病人心理负担、保持房间内环境舒适与安静等;倘若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则应当立即进行上报,必要的时候则需要医师会诊来进行镇痛方案的调整[6]。

1.4统计学处理 针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两组的疗效或者计数资料对比运用χ2进行检验,两组的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手术完成以后的0h~24h以内各个时间段,多模式镇痛组的镇痛效果都明显优于单纯镇痛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完成以后的24~48h以内,两组病人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髋关节置换术后单纯镇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 VAS评分统计分析

3 讨 论

疼痛属于一种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伤害的刺激,情况严重的会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疼痛当作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7]。临床当中,病人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后越早活动,对于预防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越好,然而因为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剧烈的原因,使得病人惧怕前期进行的功能性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不良后果与并发症的几率[8]。之前所实施的镇痛措施,大部分都是采用在手术完成以后使用镇痛泵的单一模式,之后在依照病人对于疼痛的耐受性,根据诉求给予相关的镇痛药剂,然而镇痛泵当中的药品是由芬太尼等药剂组成,其对于人体中枢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对于人体胃肠道的蠕动也会产生抑制效果,所以相较于一般病人而言,采用镇痛泵的病人肠胃功能恢复要长1~2d左右[8]。

多模式镇痛的理念主要包含超前镇痛、手术中局部镇痛以及手术后按时给药这几个环节,而护理干预则始终贯穿于整个镇痛的过程当中。多模式镇痛采用的术后按时给药,摒弃了以往根据患者的自身意愿的按需给药模式,从而保证了患者体内镇痛药物的稳定血药浓度, 在术后各时间段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单纯镇痛组,保证了患者术后的良好睡眠、早期的功能锻炼、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研究当中,在手术完成以后的0h~24h以内各个时间段,多模式镇痛组的镇痛效果都明显优于单纯镇痛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完成以后的24h~48h以内,两组病人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明了,针对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多模式镇痛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多模式镇痛组术后即行早期功能锻炼,具有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许伯林,杜祯华,王庆安,等.舒芬太尼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的观察[J].华西医学,2010,7:367-368.

[2] 李甲莲,杨承祥,梁桦.氯诺昔康联合芬太尼术后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小板活化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6:411-412.

[3] 胡微澜,叶建新,任珍.高乌甲素伍用芬太尼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对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6:204-205.

[4] 王冰舒,张杨,陈健.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合并围手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10,16:316-317.

[5] 叶坪,寇伯龙,张斌.塞来昔布在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3:155-156.

[6] 赵君,吕卫华,陈虹君.高龄髋关节置换4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34:187-188.

[7] 阙纤沣.综合性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6:115-116.

[8] 叶向柳,李桂珍.护理干预对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的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4:307-308.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病人
髋关节活动范围
谁是病人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