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苗+金雪涛
摘 要:广播影视企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直接反映了公司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整体经营状况,基于16家广播影视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通过计算规模弹性系数判断广播影视企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广播影视业上市公司的经营均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资产规模与规模收益弹性之间有极强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广播影视业;上市公司;规模经济效应;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4)03-0079-06
规模经济是传媒产业的一个主要的经济学特征,这一规模经济包括生产方规模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就生产方规模经济而言,传媒产业的特点是高初始生产成本,低边际再生产和分销成本,所以伴随产量递增平均成本递减的规律存在;就需求方规模经济而言,由于任何信息内容产品都需要传输网络平台,信息内容产品存在着互联的内在需要,正是这种与网络的规模密切相关的需求导致了所有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更大的价值,从而超过一定用户基数后为用户服务的增量成本也会递减。对企业规模经济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深化人们对很多行业基本属性的认识,在实践上可直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相关经营数据来计算规模经济效应可以反映我国广播影视产业中企业资源利用和运营绩效。然而目前对广播影视业是否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出我国16家广播影视业上市公司的规模弹性系数,并寻找影响我国广播影视业规模经济效应的原因,以期为实践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综述
综合国内外的各类研究发现,对广播影视业规模经济效应研究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定性地研究广播影视业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与呈现形式,另一类是具体研究广播影视业规模经济的测度问题及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定量分析相关传媒企业的经营绩效。
(一)广播影视业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与呈现形式的研究
国内研究的主要结论是广播影视业应当通过建立多元化业务模式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英国学者吉莉安·道尔(2004)认为传媒集团横向扩张可增大市场份额,获得规模经济;纵向扩张延长产业链,可降低公司交易成本;斜向扩张向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分散风险,获得范围经济[1]。丁晓正、胡正荣(2005)定性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业难以存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原因是管理体制导致的市场分割、事业单位的性质无法激励媒介组织降低成本并创新多元化产品、严格的市场准入抑制了资本和规模的扩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2]。张辉锋(2004)[3]、朱虹(2004)[4]、耿蕊(2006)[5]、喻国明(2007)[6]等从市场需求扩大和生产成本降低的角度解释了企业规模扩张的原因,并强调媒介组织要充分重视依靠全方位客户挖掘,从规模经济构建转向推动范围经济发展。
(二)广播影视业规模经济效应的测度研究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研究了多元化业务发展与规模经济效应之间存在曲线关系;二是具体研究广播影视业规模经济的存在、测度问题,主要表现为利用财务分析、因子分析、DEA等方法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却各不相同,说明这一研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1)弗罗利达大学新闻传播学院Sylvia M. Chan-Olmsted、Byeng-Hee Chang(2003)选取了索尼、时代华纳等7家传媒集团2000—2001年的数据,分析了产品、地域多元化与市场绩效的关系,结论是:国际性产品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呈曲线关系,即随着跨国经营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投资风险的提高,公司绩效会下降[7]。贝戈蒂克安(2004)也在其专著《媒体垄断》中表达出对大型传媒集团过度多元化会带来负面效应的担心[8]。Jane和Paul(2004)以1 489家日本公司12年数据为样本得出国际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呈S曲线关系[9]。姚德权、陈晓霞(2008)[10]、郑小强(2012)[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传媒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股权的进一步集中可提高绩效,媒体规则是形成高股权集中度的重要原因。(2)周玉波(2006)[12]、束义明(2011)[13]以10多家传媒类上市公司2001—2004年数据为样本,得出结论是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公司业务部门的数量与总资产收益率正相关,提出中国传媒类公司必须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但在操作层面上,应谨慎选择目标行业和实现途径,在政策环境上,政府放松管制是多元化的必要条件。李然忠、刘亮(2010)利用1994—2008年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对中国广播影视业集团化规模效应进行计量分析,指出广播影视业的集团化扩张存在规模效应,其原因并非来自于集团化所导致的固定资本存量规模的增加,而是集团化所引起的原有劳动力重组造成的[14]。刘玉丽(2006)[15]、李倩(2012)[16]等利用DEA方法测度2008—2010年我国37家传媒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结果表明在此期间37家传媒公司的技术效率总体在不断上升,从2008年开始规模报酬递增的传媒公司逐渐增多,到2010年所考查的37家传媒公司没有任何一家传媒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二、计量模型和数据描述
(一)计量模型的构建
本文以Christensen,Jorgenson和Lau于1973年提出的超越对数(Translog)生产函数为理论模型,对我国广播影视业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状况进行测算与分析。这种方法对广播影视业进行考察有如下优点:1)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规模经济和要素替代弹性不施加任何限制条件,一般地,就替代可能性而言,对于任意的生产技术,该函数都能较好地近似;2)模型考虑到了多产品企业的联合生产,其参数的经济含义直观明了且易于通过标准统计方法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