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光+刘佳+武岳+李静
摘 要:全国出现的雾霾天气为全社会所重视,而京津冀地区特别是环绕首都的河北又是最严重的大气污染区。因此,河北大气污染防治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其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防治办法要从全域规划入手,必须顺应自然,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求突破,在改进消费模式上促变革。
关键词:生态文明;大气污染防治;绿色崛起;全域规划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4)03-0013-03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大面积出现的雾霾天气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京津冀地区特别是河北(环首都圈①)更成为了全国大气污染重点控制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介绍《2013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报告》时指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近乎常态化的雾霾天气,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外对此都很关注。2013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37.5%,比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低23%;而河北11个设区市平均达标天数仅为129天,达标率平均为35.3%。京津冀地区特别是河北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环境形势。
二、充分认识大气污染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近十年,河北省大气污染的组成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基本变化规律为大气环境中颗粒物、二氧化硫等燃煤特征污染物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受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偏重的产业结构和粗放的发展方式钳制,污染物浓度仍处在较高水平且下降速率逐年趋缓。同时,又由于机动车尾气、细颗粒物等排放呈较快增加趋势,全省大气环境呈现复合型污染特征。
河北是经济大省,长期粗放式发展导致大气污染的逐渐累积。其中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偏低的能源效率、偏重的产业结构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高城市人口密度,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尚未普及,致使污染物过量排放、集中排放。这就决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所以必须从调结构、转方式入手,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河北省偏重的产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才能标本兼治,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由此可见,河北省大气污染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
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所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又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就意味着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重大调整中,需要同时解决好结构调整与社会稳定的矛盾、落后产能退出和新兴产业不足的矛盾,需要做好长期的战略部署和准备,既要打攻坚战,更要打持久战。
三、调结构转方式,需要壮士断腕、绿色崛起
2012年李克强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压力还在加大。当前,一些地区污染排放严重超过环境容量,导致突发环境事件高发。由此可见,环境保护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致使资源与环境已经成为发展的最大制约[1]。197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5.71亿吨标准煤,2012年为36.2亿吨标准煤,增长了5.3倍。目前中国单位GDP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2.9倍、日本的4.5倍。
从河北省来看,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六位,产生的GDP为全国的1/20,财政收入仅为全国的1/34,而能耗却占到了全国的1/12。由此可知,河北省的GDP是靠拼资源消耗、拼生态环境换来的。若长期保持这种发展模式,将会使资源消耗殆尽,经济发展将无以为继。
为了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根据多年环境保护摸索已经基本找到达到预期目标的道路。即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从河北省的实际出发,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求突破,在改进消费模式上促变革。在中共河北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上周本顺书记指出,河北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调结构、治污染已成为河北省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必须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从牺牲环境的发展转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转向更加依靠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
当前,河北省面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只有绿色崛起,才能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同时,绿色崛起必须以提高资源环境效率为内涵,才能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方向。在当前复杂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必须把降污染与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兼顾当前和长远,在污染治理中促进转型,在转型中解决污染问题,强力推进河北经济社会转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短期内河北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矛盾、落后产能退出和新兴产业不足的矛盾将十分突出。因此,转型升级和大气污染防治将会付出重大代价,也将会带来暂时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代价是值得的。只有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传统产业的比例,才能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兴起、城镇化进一步加快,置换出发展空间,腾出发展容量,才能实现河北的真正崛起。
1995年罗马俱乐部提出一篇题为《四倍跃进》的研究报告,其副标题是“一半的资源消耗创造双倍的财富”[2]。该报告重点讨论了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认为除非财富成倍增长,否则贫穷问题无法解决,而且除非资源消耗削减一半,否则地球无望回到生态平衡的状态。《四倍跃进》辨证地看待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而不是把环境与发展简单的对立。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可以兼顾的,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其关键就是资源效率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革命就是解决方案。《四倍跃进》列举了50个来自各个领域、已经实现了四倍或四倍以上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实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四倍跃进”的广泛可行性。
综上所述,河北省的大气污染防治,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有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绿色崛起,才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
四、建设生态文明,需要顺应自然、全域规划
在中共河北省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周本顺指出,河北曾经吃过改革开放力度不够的亏。为什么我们在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上,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有不小的差距,根子就在于改革创新的精神不够强,改革创新的魄力不够大,改革创新的氛围不够浓。其中的分析评价不仅适用于经济社会方面,也适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面对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的紧张局面,河北省必须转换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摒弃追求局部的、眼前的功利目标和物质享受,不顾一切,不计后果,无限度地向自然榨取的发展思维。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人类社会从生态系统获取生存资源,并向其排放废弃物,这些行为造成了对生态系统的扰动。一旦它超越了制衡机制的承受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被破坏,系统就会衰亡,其结局是寄生于其上的人类社会系统瓦解。古巴比伦、古埃及、玛雅是众所周知的先例。在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中,生计方式显然是最基本的问题。问题在于,是让自己的生计方式尽量顺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是追求现代的生计方式而彻底改变原有的生态系统。顺应还是改造,势必导致不同的结果。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答记者问时指出,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结合河北的生态环境实际,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全域规划,全面深化改革。所谓全域规划,就是要局部,更要整体;要眼前,更要长远。要从整个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高度上,从这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大战略上,审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不能陷在眼前繁杂的事务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全域规划与顶层设计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是着眼于从全局、整体上解决问题,一个是着眼于从高端、源头上解决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河北人民福祉、关乎河北未来的长远大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时空尺度与之相适应的系统完整、有机关联的规划,需要在全域视角上统合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重大关系,需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如何与生态功能区相适应,如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给予科学回答,以指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为了确保“全域规划”的稳步实行,首先,需要树立“全域规划”的环保价值观,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环保不是某个地方的事,而是整片区域的事;环保不是某个领域的某个部门的事,而是所有领域所有部门所有公民的事。其次,需要建立“全域规划”的法律保障体系,根据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特点和规律,在本区域以及与周边地区联合制定相关地方环保法律法规,才能为污染防治措施的具体落实打下基础。最后,需要制定“全域规划”责任追查机制,对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熟视无睹、监管不到位的监管者要严肃追查责任,使得整个污染防治系统都担当起来,确保治理措施产生真正的效果。
河北是一个尚未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区域,这个区域直接由目前的传统工业文明转向生态工业文明,我们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告别发达地区已经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拥抱一种更为健康、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而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必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经济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挑战,同时也是机遇。现在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共识,生态文明建设能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也能催生很多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回收和利用旧钢铁产业就是一个着手点,德国的废钢回收率已达80%,荷兰是78%,中国仅为20%。可再生能源更是新兴产业,丹麦的风能发电已经占到了该国总发电量的20%。河北省的产业转型升级中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了京津冀地区的碧水、蓝天、白云,河北省应该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变被动为主动,义无反顾地走河北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并最终以一个环保大省和强省的形象出现在全国舞台上。
注释:
①包括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沧州市、衡水市、廊坊市。
参考文献:
[1]关华,赵黎明.低碳经济下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与调控[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5):84-89.
[2]厄思斯特·冯·魏茨察克,艾默里·B·洛文斯,L·亨特·洛文斯.四倍跃进[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校对:张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