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生万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工商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1131)
徽商文化下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模型研究与实践
范生万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工商管理系,安徽 合肥 231131)
高职商科专业的教育有别于工科专业的教育,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通过传承徽商文化教育,与龙头商业企业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形成了“四共”、“四合作”校企合作平台,以订单人才培养为载体,形成了现代商务管理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理论体系,提出了高职商科专业中基于商学对接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普适性模型,本文并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了该模型在专业建设中的实践与应用。
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商学对接;徽商文化
发达国家发展的实践经验证明,随着一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商科人才的需求也呈迅速增长态势,培养和储备商科专业人才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尤其是对商科人才的需求更是呈现出刻不容缓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以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职业院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尤其是高职商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更是无较好的成功经验可供推行。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坐落于徽商故里,是一所传统的商科高职院校,多年来一直以传承徽商文化为己任,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实践证明可行的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它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启发性和可借鉴性,可以作为构建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模型研究的典型案例。
(一)发达国家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商科人才培养在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是备受重视的,他们都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如美国有“合作教育”培养模式,是指在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为目标的前提下,学校与工商企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的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理论学习、实际操作或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德国有“双元制”培养模式,是指德国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一种办学制度。“双元制”的一元为职业学校,另一元为合作办学的企业,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为企业培养人才。日本有“产学合作”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产业界、企业、商界向大学投资、在人事上交流、在科研上委托等三种合作方式。此外,还有英国的“工读交替制”培养模式,即人们常说的“三明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在企业工作实践1年,第二个阶段学生到学校完成2年或3年的课程学习,第三个阶段学生再到企业工作实践1年,最终完成全部学业。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以上各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征,即教育部门与生产部门、学校与企业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培养商科人才,这种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我们分析借鉴的,也正是我国职业教育需要推行的。
(二)高职商科人才特性与培养模式再分析
高职商科专业不同于高职工科专业,高职商科人才的特性也与高职工科人才的特性有很大的区别。与工科专业人才相比,高职商科专业人才除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层次的高级性(即策略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的技能型外,高职商科专业人才还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特殊性:商科专科人才以培养智力技能为主,而智力技能为隐性技能,难以量化检验;(2)复杂性:商科专业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而不是物,物的变化甚少,人则是千变万化的,难以以一个模式对待;(3)综合性:某一专业领域的经营管理必须掌握整体营运的知识和该领域的专业知识;(4)实践性:商科专业面向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形形色色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完成转化。针对商科专业人才的独有特性,应该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学校与龙头商业企业合作,按照商科专业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共同开发出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共同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是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涉及到学校和企业在高职商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师资培养、制度保障和评价体系等诸多构成要素。
所谓“徽商文化下的高职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徽商文化为传承而实施的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要研究徽商文化下的商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明确徽商文化及商科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和方式。
(一)徽商文化与高职商科人才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具有“诚、信、勤、义、仁、和”的经营理念,具有“货真、价实、热诚、守信”的职业道德,提倡儒家之“人本”思想,“以儒道经营”,按照儒家的道德规范来行事。商科是研究企业经营及其管理的学科,徽商数百年的经营的成功经验正是商科内涵的完美体现。徽商的成功无疑给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徽商精神对我们世世代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徽商文化指引着我们对高职商科人才的培养。高职商科人才应该是“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商务管理人才,应具有其特有的“商务性”特点。在徽商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商科人才除了具有特殊性、复杂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外,还应具有其特定的特性——“人本”性。徽商提倡儒家之“人本”性思想,在徽商儒文化影响下的高职商科人才应具有敏锐的创业眼光、进取的人生态度、诚信的处世风格和合作的人际关系。
只有充分领悟高职商科人才的上述特性,才能培养面向市场、适应岗位、充满活力的高职商科人才,创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模型。
(二)徽商文化下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模型构建与实践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中,根据高职商科专业的共同特点,找出高职商科人才的共性,积极加强与区域内龙头商业企业合作,构建“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的徽商商业道德环境的校园文化,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精神为指导,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目标,探索构建出了徽商文化下的“商学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普适性模型,凸显徽商文化下高职商科人才培养的特点。
1.传承徽商文化,融入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人本”性
“教书育人,文化先行”。徽商文化育人,不是一门两门课程可以解决的问题,他应该是一个“熏”和“泡”的过程,让接受教育的对象时时刻刻处于徽商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中,接受徽商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境由心造,境与心会。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作为深受徽商文化熏陶的商科类高职院校,构建了“墙面有徽文化,校园有徽小品,课上有徽故事,课外有徽活动”的徽商校园文化育人环境,让校园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校园每一处园景育人,让师生能与古人今人对话,能和名家大家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商科专业学生的商道商魂教育,自觉把“先做人再做事、做好人方成事”徽商精神蕴育到教育教学中去。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专门设立了以弘扬徽商文化为主题的校园雕塑,将“以信取物、以义取利、以诚待人”刻在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商科专业学生的熏陶和教育;在实训环境的建设过程中,不仅重视器物的投入与更新,而且将做人的道理做成实训室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地将生产实践与诚信为人结合起来;同时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引入徽商文化课程,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徽商文化专题讲座等。通过一系列显性渠道教育和隐性方式渗透,进一步培养和塑造了具有传统与现代徽商精神交融的理性主体,为培育优秀的商科高职专业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2.商学对接,融入商科人才培养“五要素”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作为具有多年办学经验的传统商科类专业学校,一直以传承徽商文化为己任,以文化育人为先导,坚持“一心一意办高职,立足商科创特色”的办学定位,实施“素能本位、商学对接”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对接”为路径,不断改善各专业能力结构、课程体系和专业标准,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产学研结合之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商学对接之一:融入产业要素。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地处安徽合肥,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的核心位置,学院一直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服务为目标,强调安徽的地方性特点,积极融入“两区”的经济建设,紧贴“两区”的产业发展,围绕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改造老专业,开设新专业,积极为区域先导产业发展服务。
商学对接之二:融入行业要素。根据教育部2011年颁发《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的文件精神,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积极融入学院各专业(群)的行业中,申请加入了教育部商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商业高职高专教学研究会、安徽连锁经营协会、安徽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协会等行业指导委员会或行业协会;积极引入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对接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引入行业企业的技能大赛标准对接学院的技能大赛。通过上述方法和途径依靠行业指导学院的专业建设。
商学对接之三:融入企业要素。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看,校企合作是建设我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道路之一。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作为传统的商科院校,在省级示范院校建设中,不断加强与区域内龙头商业企业的合作,积极吸引著名商业企业参与学校的办学,共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学院主持的 “省级商科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中已经成功引入徽商集团、苏宁电器、顺风速运、中海物流等知名企业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引入他们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建立生产性的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采用“全程式”或“后程式”订单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商科专门人才;建立视频传真互动系统,将他们的工作现场和企业专家现场授课引入课堂,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一堂课程的授课任务,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建立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机制,学院选派专业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给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指导实验实训。通过多种校企合作路径实现对商科人才智力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从根本上解决商科人才培养中人才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综合性问题。
商学对接之四:融入职业要素。职业要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毕业后要高质量就业和创业,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一个标准的职业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一直坚持以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将学生毕业后成为职业人的职业要素一直贯穿于商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之中,按照职业工作过程的特征和职业资格标准要求,通过环境熏陶、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岗位体验、第二课堂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质量。
商学对接之五:融入实践要素。2011年5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首次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随后在教育部颁发的 《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这里的“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是靠单纯的学历教育可以培养出来的,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可以完成的,应该是高等职业院校立足于“层次高”、“收入高”、“技能高”而培养出的人才。对于高职商科专业来说,其面向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更需要立足“三高”,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安徽工商职业学院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搭建真实实训环境,密切企业工作过程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教育,让学生反复训练、反复实践,在工作中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图1即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构建的徽商文化下高职商科专业“商学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普适性模型示意图。
图1:徽商文化下高职商科专业“商学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模型
徽商文化下“商学对接”的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徽商环境下高职商科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是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普适性模型。通过传承徽商文化,培养学生进取、诚信、合作的优良品质,通过商学对接,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解决了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对接、教材建设与岗位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师资培养与企业挂职锻炼对接,实训环境与商业环境对接,职业技能大赛与企业技能竞赛对接等难题。“商学对接”融入了高职商科人才培养的五要素,使本模式具有了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当然,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该模式还需不断修正和完善,以适应高职商科教育的需要。
(注:本文系2011年安徽省卓越技能型人才计划项目)
[1]柴福洪.何谓“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J].当代职业教育,2011,(12).
[2]马元兴.我国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屠春飞,马山水.商科人才培养与企业资源开发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4]艾华武.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