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2014-06-12 09:40许新春卢丽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血症

许新春 陈 枫 卢丽娟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民分院儿科,福建 厦门 3611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极为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可引起胆红素性脑病,最终导致不可逆性的神经系统损害,使患儿遗留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1]。故尽早明确病因,给予简便、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儿预后的关键。本文就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有针对的干预性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0例,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随机将10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出生体重2.4~4.6 kg,平均(3.1±1.5)kg;血清总胆红素值236.9~487.2 μmol/L,平均(340.1±114.3)μmol/L;黄疸出现时间是出生后2~10天,平均(4.3±1.7)天。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出生体重2.2~4.7kg,平均(3.6±1.3)kg;血清总胆红素值227.9~490.2 μmol/L,平均(335.1±120.5)μmol/L;黄疸出现时间是出生后3~11天,平均(4.6±1.4)天。两组患儿的出生体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出现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疾病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

1.2.1心理护理 多数患儿家长往往以为新生儿皮肤出现黄染属于正常现象,无需治疗,会自然好转;或因为对新生儿的关爱以致过分担心、焦虑。此时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宣传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预后等基本知识。耐心解答患儿家长所提的相关问题,消除其顾虑,鼓励其多给予患儿照护、爱抚,增强与患儿的情感交流,使患儿尽早康复。

1.2.2哺乳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应鼓励母亲尽早给予频繁有效的哺乳,以利于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为产妇营造一个温馨、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使体力尽快恢复。每天观察产妇乳房充盈情况及乳头活动度,过度充盈时进行乳房按摩,以增加乳头活动度,方便婴儿吸吮,建立良性循环。

1.2.3保暖护理 保暖是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的关键环节,因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善,特别是黄疸新生儿体温相对偏低,需选择温床保暖,使体温维持在36.5~37.0℃。有效控制体温可加快黄疸消退时间。

1.2.4光照疗法护理 目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光照疗法,治疗前患儿应佩戴合适的眼罩,注意保暖及水分和热量的补充;注意患儿臀部的护理,以免褥疮的发生及感染;注意患儿胆红素值的变化,发现不良症状及时向医生汇报。

1.3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患儿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黄疸完全消退无其他伴随症状;有效: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所改善,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黄疸以及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不符合上述指标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每组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总胆红素值的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4小时总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72小时、120小时后观察组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总胆红素值的比较(μmol/L)

2.2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多因体内胆红素排泄减少、胆红素产生增多所导致,一旦总胆红素持续不降则很可能影响新生儿的听力、智力、肾脏以及神经系统发育,还可能诱发多种新生儿合并症,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能及时去除病因,积极预防,并给予简便、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治疗,将对患儿的预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人员多与患儿家属沟通,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其了解该病的危害性,使患儿得到早期、有效的治疗。临床多采用光照疗法,提高母乳喂养质量,加强患儿保暖,对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72小时、120小时后总胆红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预后显著提高,值得临床重视,进一步推广。

[1] 宾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707-708.

[2] 沈洋,王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防治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191-193.

[3] 王秀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48-49.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血症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