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参花搽剂的体外抑菌试验及初步临床观察*

2014-06-12 09:40周庆秋
关键词:铜绿金黄色湿疹

高 云 周庆秋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复方参花搽剂是泰安市中心医院在原制剂参花搽剂基础上改进处方及工艺而成的新制剂,主要有苦参、金银花、黄柏、白鲜皮、蛇床子、白芷、地肤子、龙胆草等八味药材组成,有清热燥湿、抗菌止痒之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渗出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皮癣等多种皮肤病。本文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及临床疗效观察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研究,比较两种制剂的药效。

1 体外抑菌试验

1.1仪器与试剂 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各6株,山东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试验菌株变形杆菌6株由泰安市中心医院院临床标本分离,鉴定按照NCCLS文件方法进行。游标卡尺,规格(0~150 mm)×0.02 mm:安徽桐城量具厂。恒温培养箱,规格GI6-2,美国SHELLAB。LB培养基粉,上海纪宁实业有限公司。LB营养琼脂, 上海纪宁实业有限公司。恒温气浴摇床,规格THZ-82B,金坛市国旺实验仪器厂。复方参花搽剂(自制,批号20130805)。参花搽剂(泰安市中心医院提供,批号20130709)。

1.2方法与结果

1.2.1菌种保存 将取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进行菌种的保存。在超净台下,用经过酒精灯反复灼烧的取菌环,选取一个生长良好的菌落,轻轻刮取菌落表面,再将取菌环在培养液中轻轻震荡,使刮取的细菌充分散落在3 ml LB培养液中,置于37 ℃恒温摇床,170 r/min培养6小时。取出后用移液器反复吹打混匀,取700 μl菌液,加入高压过的甘油200 μl,放置于-20℃冰箱中封存。

1.2.2细菌培养 在超净台下,进行接种培养。用无菌接种环,挑取菌种冰晶,在3 ml LB培养液中轻轻震荡,使菌种均匀分布于培养液中,37℃恒温摇床170 r/min过夜培养16小时。隔日早晨进行转种,无菌条件下,取过夜培养16 h后的细菌,以1∶100的比例加入新鲜LB培养液中次代培养,置转速为170 r/min,37℃恒温摇床培养2.5~3 h,使细菌达到对数生长期。

1.2.3抑菌活性测定 采用K-B纸片扩散法[1-3],用移液器轻轻吹打混匀菌液,无菌涂抹棒沾取菌液,均匀涂抹在LB 琼脂培养基表面,再分别将经过浸泡的含复方参花搽剂、参花搽剂药液的滤纸片(直径0.4 cm),轻轻放置在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皿放置于37℃培养箱过夜培养48 h,观察并测量抑菌环直径(d/mm)。用0.9%的生理盐水浸泡的滤纸片作为阳性对照,用空白细菌培养皿作阴性对照。重复5次,取平均值(d/mm)。

1.2.5试验结果 由表1结果可见,复方参花搽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参花搽剂有较强的敏感性,抑菌圈大于19 mm, 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参花搽剂中度敏感。

参花搽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处于13~19 mm之间,属于中度敏感,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处于8~13 mm之间,属低度敏感。

复方参花搽剂组F=106.580,P≤0.01,表明复方参花搽剂对四种细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参花搽剂组F=5.914,P≤0.01,表明参花搽剂对四种细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种药液间对每种细菌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金黄色葡萄球菌t=14.93,P<0.01,说明复方参花搽剂与参花搽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组间变形杆菌t=5.946,P<0.01,说明复方参花搽剂与参花搽剂对变形杆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组间大肠杆菌t=9.334,P<0.01,说明复方参花搽剂与参花搽剂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组间铜绿假单胞菌t=4.306,P<0.01,说明复方参花搽剂与参花搽剂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1 抑菌试验结果

注:-表示无抑菌作用

1.3讨论

复方参花搽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强于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说明复方参花搽剂对革兰氏阳性菌(G+)有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G-)亦有抑菌活性,且对G+菌的活性强于对G-菌的活性。临床实践表明,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止痒,用于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症。金银花清热解毒[4],所含绿原酸及黄酮类化合物同样具有天然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变形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为疮疡要药;黄柏、蛇床子、地肤子、龙胆草、白芷等可以加强主药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共为辅药;全方为伍可用于荨麻疹、湿疹、渗出性皮炎、湿疹、手足癣的治疗。

参花搽剂中主药同为苦参,制剂同样具有以上功效,但抑菌效果比复方参花搽剂弱。中药制剂的抑菌作用原理比较复杂,但究其原因应与有效成分的浓度有着正相关性。2种药液对比试验结果表现出差异性较大,主要与处方改进及制剂工艺优选有关,传统意义上的经验煎煮法不考虑吸水率及加水倍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的科学设计等因素导致苦参碱、绿原酸等成分提取率较低,而复方参花搽剂系经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的最佳工艺进行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率高,随着有效成分浓度的增大细菌敏感度提高,抑菌效果明显增强,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2 临床疗效观察

湿疹与皮炎是临床上皮肤科非常常见的疾病,发病初期病人皮肤红肿,出现皮疹、丘疹,病程持续进展的病人皮肤表面通常会出现糜烂、水疱、血痂等症状,同时伴剧烈肿痛,极剧瘙痒,病人难以克制反复抓挠,进而加速病情进展,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到患者的心理。

2.1资料与方法

2.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中旬至2013年11月之间的在泰安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患湿疹的58例病患志愿者,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6]判定。病程3天~3个月。病例资料年龄2岁~63岁,男30例,女28例,每组29例。治疗组,男14例,女15例,平均年龄38.5岁;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3岁。两组间性别、症状、年龄、病情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1.2方法

2.1.2.1治疗方法 用药前将患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晾干后搽用药液。治疗组使用复方参花搽剂,批号20130805,对照组使用参花搽剂,批号20130709。用药方法为用棉签蘸取药液轻搽湿疹部位,每日2次,早晚各用药1次。连续使用5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人恢复情况使用1~3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1~2天。注意事项为禁忌辛辣刺激饮食,禁忌用热水清洁患处。

2.1.2.1疗效标准 痊愈:全部皮疹消失, 病人无瘙痒感。显效:80%的皮疹消退, 病人瘙痒症状明显减轻。有效:50%的皮疹消退, 病人瘙痒感觉稍减轻。无效:用药后湿疹未发生变化或病情进一步进展。复发:痊愈病人4周内又出现皮疹、瘙痒感现象。有效率以痊愈+显效+有效计。

2.2结果

2.1.1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观察了3个疗程,疗程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10.2%。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2.1.2随访结果 以上两组病例治疗结束后,对痊愈者41人进行了4周以内的随访。治疗组痊愈志愿者22人中,1~4周内复发病人5人,复发率22.7%。对照组痊愈病人19人中,1~4周内复发病人8人,复发率42.1%。治疗组的复发率比对照组的复发率低20%。

2.3讨论

临床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复方参花搽剂作为纯中药制剂对湿疹总有效率近100%,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改进后的复方参花搽剂与原制剂参花搽剂相比,具有有效率高尤其是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这与苦参碱等药理成分的综合提取率增加有直接关系。临床观察结果与体外抑菌试验结果一致,验证了经处方及工艺优化之后的复方参花搽剂提取工艺合理、质量标准稳定、治疗作用确切,病人使用简单便捷,无局部刺激,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湿疹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随着环境的改变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临床上此类疾病呈现出日趋增长的趋势,且无年龄、性别选择性,复发率极高。湿疹皮炎发病原因非常复杂,简单来分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因素间互相联系,作用协同。外因如化学制剂、动物毒素、鱼虾、花粉、化妆品、日晒、尘埃等,内因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代谢因素、精神因素等,心理因素对此类皮肤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议此类病人除药物治疗外,要保持饮食生活规律,调整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及适应能力。中药制剂可以减少病人因药物过敏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优势明显。

本研究从体外抑菌试验到临床试用观察,从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两个方面入手,两方面结果一致,证实了经处方及工艺改进后的新制剂复方参花搽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湿疹皮炎的治疗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使用效果优良。因时间等原因,临床采集病例样本较少,下一步将继续观察复方参花搽剂的长期临床效果。

[1] 肖启国.嗜血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 :11-16.

[2] 邓育芳,陈晓能,曾福英.纸片扩散法常规检测淋球菌药敏试验可靠性探讨[J].医技与临床,2013,11(12) :53-54.

[3] 包绵俊,金任毛,黄毅,等.大肠杆菌对几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J].试验研究,2012,(8) :36-37.

[4] 管仲莹,赵金明,林巧智.金银花提取物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现代医生,2009,47(15) :150-153.

[5] 张宁.金银花叶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性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8,(3) :9-16.

[6] 韩秀琴,王娟鹏,张璜峰.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2) :40-94.

猜你喜欢
铜绿金黄色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那一抹金黄色
那一抹金黄色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金黄色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