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月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心血管外科,山东 泰安 271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深静脉回流障碍。如若不及时治疗,将造成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者还可以影响动脉供血。因此充分了解DVT的病因、高危因素、预防措施,并采取干预护理措施防止DVT并发症发生,对DVT患者的预后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收集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12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要点,以对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收集124例DVT患者,男72例,女52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8.5±18.2)岁。左下肢DVT 72例,右下肢DVT 47例,双下肢DVT 5例。
1.2统计学处理 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或原发疾病与下肢DVT发生做χ2检验,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血栓形成各相关因素中,外伤骨折、脑血管病卧床、心功能衰竭及大手术(心、胸、腹)后与下肢DVT的发生密切相关(P值均<0.05)。恶性肿瘤、剖宫产术后、怀孕、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等因素与下肢DVT虽未见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但它们也是形成下肢DVT的重要高危因素。见表1。
表1 124例DVT患者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注:*P<0.05。
3.1DVT易发相关因素分析
3.1.1外伤骨折、大手术等。约一半的下肢DVT发生在手术中[1]。全麻方式、手术中及术后长时间仰卧、肢体制动、血容量减少、静脉血流减慢、凝血功能和纤溶失衡等均与DVT形成相关。另外,手术后功能锻炼欠缺,引起下肢静脉血液瘀滞,同样是导致DVT形成的因素[2]。
3.1.2脑血管病、心功能衰竭患者常常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尤其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血流变学异常,全血粘度皆有不同程度增高,血液的凝固性增加[3],再加之疾病本身致长期卧床,故而容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1.3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肿瘤细胞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4];化疗药物对血管内皮也有损伤作用,化疗后的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使患者活动量减少,卧床时间增长,血液流速变慢,这些皆为导致血栓形成的原因。
3.1.4解剖学方面,右侧髂总动脉和左侧髂内动脉都在左侧髂总静脉前面,致使左侧髂总静脉两处同时受压[5]。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左侧发生率高于右侧的主要原因。
3.1.5其他相关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6]显示,下肢DVT的凝血因子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妊娠期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产后因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生理性变化导致血栓容易形成;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会影响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增加,导致下肢DVT容易发生。
3.2DVT预防护理干预
3.2.1做好健康指导。预防下肢DVT的发生首先应做好健康宣教指导,给病人讲解患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下肢DVT预防重要性的认识。避免久站;避免卧床时间太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肥胖者应积极控制体重。
3.2.2外伤骨折术后患者是发生下肢DVT的重点人群。早期进行自主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是预防DVT的关键。下肢功能锻炼时要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在必须制动期间也应进行股四头肌及小腿相关肌群收缩运动。
3.2.3对于大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应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DVT形成。卧床期间至少每2h翻身1次,主动或被动活动四肢,做趾屈、背屈、足踝翻转运动,并行下肢肌肉被动按摩,以辅助促进血液回流。
3.2.4对孕妇或产后患者,避免久坐,适当抬高下肢。避免穿用过紧的衣裤。剖宫产术后患者应注意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防止血液浓缩。产后第1周是下肢DVT的高发时期,应鼓励及早下床,并注意适当活动。注意饮食高纤维摄入,防止便秘,以防排便困难时盆腔压力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2.5对于下肢DVT的其他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下肢DVT的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高危因素,调动患者积极性,鼓励患者适当自主活动。密切关注双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长径。
3.3下肢DVT并发症预防护理
3.3.1肺栓塞预防护理。肺栓塞是下肢DVT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在血栓形成1~2周内发生。肺栓塞发生后,肺动脉高压除机械性梗阻外,同时栓子表面的血小板活化并脱颗粒,释放各种血管活性物质,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和血管通透性改变,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7]。护理过程中:(1)发病早期要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膝关节屈曲15°,注意保暖;(2)避免大幅度活动,如突然变换体位,禁止挤压肿胀的患肢。(3)防止便秘,避免用力排便;保持充分水分摄入,注意高纤维素饮食;(4)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严格戒烟,避免香烟中尼古丁对末梢血管的刺激作用;(5)遵医嘱严格溶栓治疗,并配合抗凝、祛聚治疗。(6)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每天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周长径2次。一旦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等,应立即配合抢救。
3.3.2出血预防护理。DVT非手术治疗时通常采用抗凝和溶栓治疗,抑制血栓蔓延,配合自身纤溶系统溶解血栓以达到治疗目的。抗凝和溶栓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出血,发生率达12%~45%[8]。出血轻者出现皮下瘀点、瘀斑、齿龈出血,重者呕血、便血、咳血、血尿、阴道流血等,严重者颅内出血。护理过程中:(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出血或意识改变立即协助处理;(2)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患者跌倒、碰撞,使用床挡保护;(3)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定期复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必要时及时汇报医师。
3.3.3血栓后遗症预防护理。多数DVT栓塞的血管能再通,但这些静脉内的瓣膜常被破坏,造成继发性静脉瓣功能不全。一旦发生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会造成患者步履蹒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护理过程中:(1)卧床休息期间抬高患肢,避免加重患肢肿胀;(2)患肢血管暴露明显,避免患肢碰撞出血;(3)密切观察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4)出院后酌情穿弹力袜。
综上,本研究中确定了下肢DVT发生的相关因素与高危因素,以此为依据,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采取措施注意防治下肢DVT后的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1] 王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综合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5,12(6):660.
[2] 段志泉,张强.实用血管外科学[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543-564.
[3] 赵春霞,赵红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20(7):842.
[4] Frisoli JK, Sze D.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J]. Tech Vasc Interv Radiol, 2003,6(1): 49-52.
[5] 刁永书,李虹,许辉琼.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教育与研究,2005,1(2):25.
[6] YIN Guancheng, JIN Xing, MING Hanxin, et al. 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 gene 6936A/G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2012,3:989-992.
[7] 张舒,康晓楠,刘银坤.肝癌时糖蛋白聚糖结构的变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16 (36):4071.
[8] 王玉琦,叶建荣.血管外科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1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