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孟泉 Tel: 010-88383907 E-mail: mengquan1982@gmail.com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由长时间劳动引起的过劳、精神压力大、亚健康、抑郁症、甚至过劳死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和研究课题(孟续铎等,2012)。过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面共同解决,过劳研究也涉及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劳动生理学、心理学、职业卫生等诸多学科。如何掌握疲劳程度,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是防止过劳的关键。由于我国目前过劳研究刚起步,在进行产业疲劳调查时,多借鉴国外量表,尚缺少自行开发的调查量表,而蓄积性疲劳调查量表更是匮乏。本文引进日本最新的蓄积性疲劳症候调查量表—CFSI(Cumulative Fatigue Symptoms Index)(以下简称CFSI),通过对CFSI这一科学有效、简单易行的量表的研究,一方面供我们进行过劳调查时使用,另一方面也为我们下一步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疲劳调查量表作参考。
所谓工作疲劳,就是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有疲劳感及劳动机能衰退的现象。它是劳动者的身心在工作过程中同时产生多种变化的现象,是人们劳动活动和休息交替循环的日常现象。疲劳具有可逆性,通过休息可以解除疲劳,同时疲劳又具有累积效应,如果不及时休息,疲劳会蓄积,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导致过劳发生,无法持续劳动或发生失误、事故,甚至引起健康障害(小木和孝,1983)。
由于现在还不能清楚地解释疲劳的本质,因此对疲劳还无法直接准确地测定,除了通过心理、生理等检查法间接判断疲劳,往往通过对劳动者本人的主观感受,即自觉症状的调查来判断疲劳程度。疲劳测定和评价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测定法。直接测定肉体负荷、作业负荷、测定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和体内物质代谢的变动等。(2)记录法。对作为行动记录的生活时间以及影响作业指标的病假、事故调查等进行纪录。(3)问卷调查法。通过一定的量表对劳动者疲劳的自觉症状进行调查。疲劳调查时需要进行哪些调查项目,调查问卷和量表的选取就显得十分重要(杨学涵,1988)。
在日本作业疲劳调查中,日本产业卫生学会产业疲劳研究会于1970年制定公布的《自觉症状调查表》,影响最大。量表不仅能了解作业者作业负荷对应的症状和疲劳症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而且能进行疲劳因子的分析,因此在产业疲劳调查中应用最广泛。为了适应日本近年来产业结构和劳动方式等的变化,2002年该研究会对旧版进行了大幅修订,制定了新版《自觉症状调查表》。此表问世后在日本的产业现场中得到广泛应用(酒井一博等,2002)。国内学者张振祥对此量表作了引进介绍(2003),黄河、耿东以国内企业为例进行了应用性研究(2009)。随着日本社会过劳现象的日益普遍,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了“劳动者的疲劳蓄积度自己诊断调查表”。此量表也已引进我国,并在我国企业进行了探索性的实证调查(黄河等,2009)。此表虽然可以评价疲劳蓄积程度,但这只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自测表,还不是严格意义的科学量表。因此,开发科学、合理、有效的蓄积疲劳量表具有重要意义。
CFSI由日本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越河六郎、藤井亀教授经多年研究开发而成。从形式看,原型是1965年日本产业卫生学会产业疲劳研究会的“自觉症状调查”雏形,作成提问项目时还参考了1960年劳动科学研究所的“职场意见调查”等调查表。从1970年开始CFSI进入实用化,将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分类,第一次分类抽出6个特征因子。之后,经过约15年调查和资料的积累,1985年尝试第2次分析,第2次分析是对81个项目进行的因子分析,得到了新的项目分类,共8个特性区分。因子分析所用的资料是电机器械制造业,男子91个职场8888名,女子32个职场3009名,合计11897名的资料。因此,此量表经过长时间和广泛资料的积累,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越河六郎,藤井亀,1991)。
作为蓄积疲劳调查量表,CFSI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CFSI(蓄积性疲劳症候调查)是“自觉症状调查”法之一。工作或持续某项活动后,一般谁都会感到疲劳。不仅是很明显的疲劳感,而且还有肩膀酸痛、乏力、脑袋空白等表现,对“违和感”或“身心症状”变化的诉说也增多。CFSI就是询问这种疲劳感或身心违和感经验有无的“自觉症状调查”法之一。这点和《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相似,但又有不同,CFSI项目更多,不仅包括身体的,更有精神方面的内容。
其次,它强调“蓄积性疲劳”。之所以用“蓄积性疲劳症候”这个名称,因为量表中提问的形式主要放在“某个期间,一段时间的感觉,或不时感到的症状、违和感”等上,主要是强调这种经常性的状态。而《自觉症状调查表》只强调作业状态下的疲劳症状。
再次,开发CFSI时,主要考虑开展健康调查,从工作或职场和生活的关系角度,来探讨疲劳与健康的关系。工作或职场的健康调查,不是仅仅看有多少人生病,而是以现在工作着的人为对象,调查他们的健康状况。CFSI是从调查对象的职场条件、生活条件,或职务内容、性质等劳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有损健康的要因的有无进行探讨,从更广范围内,为健康的职场、健康的生活提供基础性资料。
与其他量表相比,它强调:(1)预防的观点。其他量表对疲劳起“事后反映”的作用,而CFSI更侧重“事前预防”,特别是精神健康管理,更需要从“预防”角度而不是治疗角度进行管理;(2)职场的健康管理。疲劳不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而从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等角度来综合考虑压力和精神健康等问题;(3)生活方式的和谐。除了劳动条件,还从生活时间、生活条件等方面,来分析劳动生活中有损健康的要因,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鉴于此,此量表在日本越来越受到注目,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CFSI调查问卷使用“CFSI—工作、生活和健康调查表”。调查表由“质问Ⅰ”和“质问Ⅱ”两部分构成。“质问Ⅰ”包括:A.记入者的事项。包括:性别、结婚、居住、年龄阶段、工作、所属部门等;B.工作和生活的样子。包括:昨天到今天的生活时间、到单位上班时间、在单位的拘束时间、下班离开单位时间、归宅时间、起床时间、出宅时间、通勤时间等。“质问Ⅱ”包括CFSI(蓄积性疲劳症状项目)81个调查项目。
图1 CFSI调查问卷例
CFSI由与身心症状、状态等有关的81个问题构成。如图1所示,每个问题是提问调查对象最近的症状或感受,不是某个特定时间点的症状,是询问“有时”或“几天”停滞着的症状、状态、不舒服感的有无等。将工作或生活场面的负荷内容,从“自己感觉的身心状态”开始评定尺度。关于身心症状、状态的主诉,因每个人的诸条件不同而多样,这里特别从负荷的侧面加以考虑。回答时,在符合的项目上画“○”。它区别于其他疲劳调查表,主要有以下特点:
(1)有关身心的症状,或感受有无的问题,尽量从日常性的内容中选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现。和《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相比,它只需区分症状或感受的有无,不需5分制判定,回答方式也简便易行。
(2)作为集团性的指标,使用“上班”、“工作”、“职场” 的“负荷状况”来评价。而《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只判断作业者个人情况。
(3)回答结果,用被分类为8个特性的项目群“平均主诉率”来归纳,用“基本雷达图”来表示,用“模式图”来表现。不仅可以看出平均主诉率的高低,也能得到职场健康的其他信息。而《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的回答结果分为5个特征群,一般用折线图表示疲劳变化趋势。
(4)从这个“模型图”上,精神的侧面、身体的侧面,以及职场的氛围、士气等的社会侧面的负荷也能判定。哪个侧面的负担是问题,从“负担的方向”能读取。而《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只有身体疲劳因子分析,没有精神方面和企业侧面。
(5)根据与“上班时间”或“生活时间构成”等的交叉统计,也能对职场、生活条件的检查提供依据。这个和“劳动生活时间调查”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分析疲劳形成的综合原因,为工作生活平衡提供依据。
(6)在推进积极的健康管理、保健指导时,能作为职场研究的有效工具被活用。此外,还能获得与提高生产效率有关的职场改善、劳务管理上的信息。
CFSI以至今积累的大量调查资料为基础,将分析结果进行8个特性的分类。各特性的名称,根据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的“项目群”的共同印象,或表现其特性的典型的项目命名。这8个特性分类如下:
(1)F1:“气力的减退”。这个项目群的回答较多时,可以考虑意志面上的衰减。主诉为“气力不足的状态”或者“感到精疲力尽”。 包括第(2)“没有耐性“、(8)“懒得动”、(22)“工作不知如何入手”及(36)、(43)、(56)、(65)、(66)、(68)等9个项目。
(2)F2-1:一般性疲劳感。这和“自觉症状调查表”(日本产业卫生学会产业疲劳研究会)等其他疲劳调查相关调查表中包含的相同项目很多。称为“一般性疲劳感”,更侧重于从身体侧面表现负荷。包括第(17)“动作笨拙,经常丢三落四”、(25)“有时感到全身脱力”、(28)“经常目眩”、及(40)、(41)、(53)、(58)、(59)、(60)、(67)等10个项目。
(3)F2-2:身体不适。这和F2-1的“一般性疲劳感”一样,作为“第二成分”被抽出的项目群。作为和身心负荷有关的“身体不适感”被表现。包括第(1)“最近没有食欲”、(11)“最近头很沉”、及(18)、(21)、(38)、(51)、(80)等7个项目。
(4)F3:焦躁的状态。从被分类的项目看,可以认为是一种“对负荷的反应模式”,也是不满的表现。有活力的职场对“焦躁状态”的主诉率也较高。包括第(3)“稍微有点小事就发起脾气来”、(7)“骄傲自满”、及(23)、(24)、(31)、(44)、(54)等7个项目。
(5)F4:劳动意欲的低下。这个特性项目群和一般所谓的“身心症状和状态”不同,包括对自己生活或职场的评价,或对于这些的态度。回答结果虽然表现劳动意欲和士气等,但“劳动意欲的低下”也可认为是对包括生活或劳动场面“负荷”的反应。也就是对社会性负荷事态的表现。劳动意欲常常容易被认作与个人的主体侧面有关,但现在变得与外在条件有关联也是事实。当工作过于劳累,过于单调,或工作不像工作时,这个“劳动意欲低下”的主诉率就会增高。包括第(6)“干的工作太单调”、(13)“对很多事不满”、及(33)、(34)、(37)、(39)、(48)、(57)、(63)、(73)、(76)、(77)、(78)等13个项目。
(6)F5-1:不安感。不安感是反映情绪面上“不安定”的项目群。主要是从精神侧面表现负荷。如职务的晋升不能如愿时,预想不如意时,交货期逼近时,这些情况下职场“不安感”的主诉率会增高。包括第(14)“有担心的事”、(16)“没有理由经常会感到不安”、及(19)、(45)、(46)、(50)、(55)、(64)、(69)、(72)、(74)等11个项目。
(7)F5-2:抑郁感(抑郁状态)。这个项目群和上面的F5-1“不安感”一样,作为第五成分被抽出。表现郁积的感情、气氛的停滞等。对于“不安感”以及“抑郁感”的回答,是本调查关于“心理性压力负担”评价判定最重要的手段。包括第(4)“活着却认为没有有趣的事”、(15)“有时想一个人呆着”、及(26)、(27)、(29)、(35)、(52)、(79)、(81)等9个项目。
(8)F6:慢性疲劳症状。作为因子成分,和上面的“一般性疲劳感”有关连。对这个特性主诉多的情况,可以认为从身体侧面表现了负荷。如出现“早上起床的时候经常感到疲劳”这种的情况,就是“慢性疲劳症候”了。一般来说,工作等很忙,被追赶等的状况,对这个特征的诉说会多些。包括第(9)“最近经常困得不行”、(12)“早晨起床的时候感到疲倦的情况很多”、及(30)、(32)、(42)、(70)、(71)、(75)等8个项目。
(1)调查对象。这个调查表是以一般的工作人员为前提开发的,农业从业者用的调查表,有另外开发的CFSI-A。另外,以自由职业者等为对象时,改变部分设问内容也能使用。
(2)调查规模。作为集团指标使用,以职场(部门)为单位来归纳结果。希望最小单位最少15-20名以上。
(3)一般说明。对于调查的说明,虽然根据进行调查的目的而定,但尽量要避免“劳动负担的调查”或“压力调查”等表现。可以说成“收集健康管理上的基础性资料”比较妥当。另外,调查问卷上要明确写上“不会对个人造成骚扰”。
(4)记入和回收。调查问卷的记入,带回家填写也是可以的。在职场一起填写的时候,要避免互相商量。因为CFSI的回答结果要和调查对象的工作状况连起来分析,所以调查日尽量要选不是节假日的后半周(周三、周四、周五)为好。回收时,若是带回家填写的调查,要保证2-3天的充裕时间,若是在职场填写的,记入后立即回收。回收时,原则上按个人密封后提交。如果要反复调查时,最低要有1周时间的间隔。
其一,各项目回答结果。关于询问身心症状和违和感有无的81个项目,每个项目要算出它的“诉说率”。“诉说率”就是关于各症状项目,在该当项目上画“○”的人的比例。对各质问的回答结果,是判定“特性项目”回答倾向的基础性资料。
其二,特性项目群的“平均主诉率”。关于一定的对象集团,按每个特性项目群归纳,算出“平均诉说率”。计算公式为:
其三,CFSI回答模型。对于对象集团,按8个特性按特性分别算出平均诉说率,将它的值放到“基本模型”中,并图示。这就是“CFSI回答模型”。
“基本模型”是考虑年龄、职业等得到的,基于男子37646例,女子23835例的各平均诉说率和70百分位值而设定[16]。8个特性的“模型基本值”如表1、表2所示,模型如图1所示。
最后,CFSI回答模型的判定。在“基本模型“上画出的CFSI回答模型按以下的框架,分为“主模型”和“副模型”来判定。
(1)主模型。主模型是显示对各特性“平均诉说率”的程度而表示的阶段区分。它又分为4种情况:I:各特性的平均诉说率,都在男女“基本平均诉说率”之下;Ⅱ:各特性的平均诉说率,大概都接近男女“基本平均诉说率”的前后位置;Ⅲ:各特性的平均诉说率,大概在男女“基本平均诉说率”和“70百分位值”的中间位置;Ⅳ:各特性的平均诉说率,大概在男女“70百分位值”的前后位置;Ⅴ:各特性的平均诉说率,几乎都超过了男女“70百分位值”。按以上的框架,将回答结果按I-Ⅴ分类成几个阶段。分类困难时,可以根据对象集团的“平均诉说率”描绘的面积来考虑。
(2)副模型。副模型以男女“基本模型”为基础,表现各特性平均诉说率的相对突出、歪斜的状况。它又分为4种情况:「0」:突出、歪斜的程度小,回答模型和“基本模型”几乎平行的情况;「f」:在“70百分位值”以内表现比较小的突出。模型判定时,在「f」后记录该当特性的编号;「F」:表现超过“70百分位值”的突出、歪斜。判定时,在「F」后记
录该当特性编号;「A」:特性别的“平均诉说率”都超过了模型“基本值”的Q3值(注:3/4位值),这意味着极端的“回答模型”。
其四精神侧面。在“基本模型”的特性配置中,图的左侧配置的特性项目有F5-2(抑郁感)、F5-1(不安感)以及F1(气力的减退),这三个主要表现精神侧面负荷的特性。
其五身体侧面。在图的右侧配置的特性项目有F2-1(一般性疲劳感)、F6(慢性疲劳症状)以及F2-2(身体不适)这三个主要表现身体侧面负荷的特性。
表1“CFSI模型基本值”—男子
表2“CFSI模型基本值”—女子
其六社会侧面。“基本模型”图的纵线上,配置了F3(焦躁的状态)和F4(劳动意欲的低下)这两个特性。这条线包含“职场的氛围”或“工作”的评价。可以认为是表现社会侧面负荷的特性。
综上所述,大体上可以分为“精神侧面的负荷”、“身体侧面的负荷”和“社会侧面的负荷”,但这也不是统一固定的。例如,有事例表明,F2-1诉说率高的职场,F1的诉说率也高。这种情况下,F1(气力衰退)诉说率高的原因与其说是精神侧面的负担,不如说是身体侧面的负担(F2-1)造成的精疲力竭。考虑特性和全体的关联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CFSI是日本学者越河六郎和藤井亀先生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长年研究开发,从调查对象的职场条件、生活条件等劳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影响疲劳和健康的要因进行探讨,从而为职场的健康管理提供基础性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它不仅能从预防角度,评价疲劳和蓄积性疲劳的程度,而且从群别特征看,不仅有生理因子,还有心理因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不仅对企业的职场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助于个人平衡工作和生活。基于这些特点,在日本蓄积性疲劳调查中,此表日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目前,我国过劳问题日益严重,过劳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缺乏科学、合适的量表也是问题之一。因此,适时引进、推广此类调查量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快翻译、引进,另一方面要在我国进行实证性应用研究。应用时要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情况“活用”量表,而不是盲目“套用”,项目内容可结合行业、职业特点作必要调整或补充。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制定符合我国实情的蓄积性疲劳量表,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图2 CFSI回答结果基本模型
1.孟续铎,肖鹏燕:《过劳研究在中国》,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10期,第53-56页。
2.李付俊,孟续铎:《中国过度劳动问题研究的新起点》,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11期,第13-16页。
3.杨学涵:《管理工效学》,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124页。
4.张振祥:《关于日本〈疲劳症状自评量表〉(2002)》,载《人类工效学》,2003年第3期,第60-62页.
5.黄河,耿东:《日本〈自觉症状调查表〉(2002版)在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应用性研究》,载《人类工效学》,2009年第3期,第26-28,60页。
6.黄河,耿东,丑纪岳:《疲劳蓄积度自测与过劳预防》,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年第8期,第35-37,74页。
7.越河六郎,藤井亀.労働と健康の調和-CFSIマニュアル[M].川崎:労働科学研究所,2002.
8.小木和孝.現代人と過労[M].東京:紀伊国屋書店,1983.
9.酒井一博.日本産業衛生学会産業疲労研究会「自覚症しらべ」の改訂作[J].2002,労働の科学,57(5):27-30.
10.井谷徹.新版「自覚症しらべ」の活用法.労働の科学,2002,57(5):37-40.
11.山本理江.新版「自覚症しらべ」の現場応用.労働の科学,2002,57(5):41-44.
12.越河六郎.CFSI(蓄積的疲労徴候インデックス)の妥当性と信頼性.労働科学,1991,67:145-157.
13.藤垣裕子,越河六郎.ソフトウェア開発作業における精神的負荷の分析.労働科学,1987,63:251-359.
14.越河六郎,藤井亀,平田敦子.労働負担の主観的評価法に関する研究(1)-CFSI(蓄積的疲労徴候インデックス)改訂の概要 [J].労働科学,1992,63:489-502.
15.越河六郎,藤井亀,平田敦子.労働負担の主観的評価法に関する研究(2)-CFSIの統計的分析 [J].労働科学,1993,69:1-9.
16.越河六郎,藤井亀,平田敦子.労働負担の主観的評価法に関する研究(3)-年齢段階と特性別平均訴え率[J].労働科学,1993,69:79-100.
17.三浦豊浦 他編集.現代労働衛生ハンドブック(増補編)[M].川崎:労働科学研究所出版所,1994:2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