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喻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色组合,渲染气氛,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较好地揭示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及发展线索;化难为简,易于学生理解;展示动态地图,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和掌握;录相展示、情境再现,图示小结、聚合思维,促其当堂巩固;展示习题,便于思考讨论,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 信息技术 案例说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68-01
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四章第六节《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章节,也是世界史教学的重点部分,但由于课文内容知识点多、头绪繁,加上课时紧等客观因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较难完成教学目标。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很多问题便能迎韧而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图色组合,渲染气氛
为了从一开始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利用Photoshop制作一张组合画面:骷髅、坦克、将士出征前亲人的送别场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配以黑色背景,以渲染世界大战的凝重;画面中部课题中的“和”字可凸显红色,以营造战争的残酷特征。这样设计,能够让学生很快形成这样一种感觉:战争冷酷无情,我们应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同时这也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一战真的会是这样一部血淋淋的惨痛历史吗?
2 层次分明,提纲挈领
较好地揭示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及发展线索是本课的重点,利用Authorware可以设计出简洁明快、交互性极强的操作菜单。本课主菜单分为“引入”、“新课”、“小结”、“练习”及“退出”五步,分别点击便进入相应子菜单,一目了然。如点击“新课”,进入一级子菜单:“原因”、“经过”、“结果”。点击“原因”又可进入二级子菜单:“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操作简便,易于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知识结构体系。
3 图片时政,激趣导入
精心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导言是敲响动人心弦的第一锤。本课以热点时政“北约轰炸南联盟”为切入点,将学生熟知的两个人物:克林顿和米诺舍维奇放在一起,配上F117隐形轰炸机,并以南联盟遭轰炸正在燃烧的建筑物为背衬图示,利用Photoshop技术组合为一幅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指认后,教师进一步指出:南联盟位于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地区历来是帝国主义国家必争之地,早在近一个世纪以前,该地区便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进而引发了一战。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灵活多样的特点,把新课内容和学生已知的经验、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具体而亲切,一下子就进入了预定的教学活动轨道。
4 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一战爆发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而战争爆发的根源更是难中之难。为化难为简,易于学生理解,我设计出两份表格:《美德钢煤产量增长示意表》、《英法美德比较表》。前者利用Excel设计出柱型动态图表,直观演示1870-1913年美德两国工业增长速度之快;后者通过多方面的详细比较,揭示出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进而谋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矛盾加剧,最终引燃世界大战。这样设计变抽象化、概念化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5 动态地图,生动形象
讲述历史,尤其是战争史当然不能忽视历史地图的运用。传统的手画版图、教学挂图、投影地图等或因粗略或因难以显示动态变化进程,而显得呆板以致难以达到教学效果,Authorware强大的动画制作功能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课选用了两幅欧洲动态形势图:一幅在讲解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时用,通过每对矛盾两个国家所处地域的闪亮及动态对抗箭头进行展示;另一幅在讲述一战经过时用,动态展示参战双方的各成员国、东西两条战线及主要战役地点。这样处理,能够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把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易于理解和掌握。
6 录相展示、情境再现
设置历史情境教学,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手段。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教学录相的应用是历史情境教学的首选方案。如能将录像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固化于教学课件内部,实时播放,可省去很多麻烦。本课适时选用“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日德兰海战”、“美国参战”等录相片段,图文声像并茂,避免了枯燥的讲授,使课堂教学紧凑,以此减轻学生压抑、紧张、被动的心理,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7 图示小结、聚合思维
通过信息、视觉、图像化方式进行教学的图示法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优势显而易见。而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动态图示则更能发挥图示教学法的优势,本课小结的设计便采用了这一方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通过连续点击,完整揭示本课知识结构体系,这既可以使课堂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又可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实时检测,促其当堂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8 思考讨论、发散思维
练习是学生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的最系统、最经常的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好的习题,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犹如画龙点睛之笔,既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结尾由计算机屏幕直接给出这样一道开放式的讨论习题:请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一个多世纪以来巴尔干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的内外因素。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阐发自己的看法,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既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德育教育,凸显了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
总之,在实际应用中,不是说每一节课的教学都要使用信息技术,也并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使用。如何恰当的巧妙地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契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
(河北省迁安市杨店子高级中学,河北 迁安 064402)
参考文献:
[1]张天宝.鼓励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09(02).
[2]张步云.创设历史课堂的参与平台[J].甘肃教育,2009(10).
[3]赵家骏.创建与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库的新突破[J].中国远程教育,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