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2014-06-11 22:51孙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兴趣教学方法

孙敏

摘 要:从教育部2000年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至今,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已经步入第十四个年头。笔者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合理设计教学结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一同切磋和探讨。

关键词:兴趣 教学方法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08-02

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信息技术作为各学科学习、生活的常用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参与社会竞争,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了努力实现上述目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

1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主动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发展信息技术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1.1 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论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适当利用提问来创设“愤”、“悱”的情境,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从被动转为主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例如,在介绍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先播放一段有关“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视频,然后问学生:“信息技术的作用有哪些?你们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信息技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学习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师的总结概括中,学生愈发体会到信息技术的神奇之处,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1.2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在教学中,及时地将学生学习的结果反馈给他们,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例如,将学生用“画图工具”绘制的图画、用“Word”输入并编辑作文、制作课程表,利用班级QQ群或论坛展示出来,让学生和家长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把获奖的优秀作品张贴在学校宣传橱窗里展示,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到自己劳动的成果,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及时的强化,激起进一步好好学习的愿望。

1.3 适当地开展学习竞赛

适当地在学生中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比如进行指法练习时,让学生通过趣味软件练习指法输入,比赛字符输入的速度、正确率,通过软件里的成绩查询比比成绩的高低。诸如此类的比赛可以激励学生的好胜心,鼓舞他们学习的进取心,以促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2 精心设计教学结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课堂的“内涵和外延”,是教师设计教学时要考虑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完成教学,即理论课、上机课、考核和评价、课外学习。

2.1 理论课

信息技术教学中,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可以进行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传授。但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找出其中的“亮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出“1+2=?”这么一道题,问学生算式的结果。学生都笑了起来,意思是这么简单的题目还要问,但接下来笔者又问:“有谁知道计算机是怎么算这道题目的呢?”这下学生兴趣大增,于是笔者把人与计算机联系起来,用打比方的方法(将人的眼、耳比作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将人的大脑比作计算机的CPU,将人的嘴巴、手比作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介绍了计算机计算这道题的过程,这样就将抽象的理论变为学生熟悉的事物,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理论课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可改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偏见。比如通过辅助教学光盘,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知识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看到计算机和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作用;通过白板课件学习基本概念、完成习题等,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2 上机课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上机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较大。因此,教师应注重讲练结合,每节课都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在上机课的前5~10分钟,教师通过演示、讲解或布置任务,让学生明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之后就可以结合辅助软件让学生自己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时教师要勤于辅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

在对学生的辅导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水平的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作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的过程中,对能力强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向美术技能方面深入学习,对一般学生则要求加强基础练习;教学用“Word”编辑文档时,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学会基本的文字处理应用即可,基础好的学生则要求能够制作出图文并茂、美观新颖的电子作品。

学生大都喜欢上机课,计算机的神奇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点,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在“画图”教学中,教师先示范教学,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利用学过的工具组合创作、创新。

2.3 考核和评价

信息技术的考核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在评定成绩时应灵活、因人而异,主要看学生在操作技能上的进步和提高,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一个让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优秀的标准。对于一次考核未达标的还可再进行一次,对于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感到学知识、学技能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从而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2.4 课外学习

由于目前信息技术课课时不多,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许多对计算机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并不满足于每周有限的课堂学习。基于家庭普及计算机的现状,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看书或实际操作来自学,一方面扩展了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网上冲浪”已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上网了解信息、掌握信息,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正确引导和网络道德方面的教育。

结合每年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活动,笔者所在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制作兴趣班。一些对计算机制作感兴趣或能力强的学生被组织起来,由专任教师辅导,定期开展活动,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信息技术课内容大多为应用性知识。记忆、理解、深化都需要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尝试,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在教师或相关信息及指令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性或发现性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画图”中的直线工具后,笔者让学生用这种工具画出五角星,不久就有学生告诉笔者,他用“多边形”工具来画五角星更简单方便。其实“多边形”工具还没教,但这个学生通过大胆实践,更好地完成了任务。笔者高兴地让他向全班学生介绍了这种方法,肯定了他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当然也向学生强调了大胆实践的同时还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则。民主、自由、和谐的氛围,消除了学生的拘谨情绪,使学生敢于开拓、敢于置疑,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学生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在教师的“任务驱动”下,合作学习可以把学生从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使每个人都能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相互切磋、集思广益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快乐,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协调能力,这也是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南京市九龙小学,江苏 南京 210035)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Z].2013-03-18.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兴趣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