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婷
【摘 要】目的:探讨胎头吸引器在助产术中的护理技巧。方法:从150例使用胎头吸引术助产的产妇中总结施行胎头吸引器的体会。结果:150例施行胎头吸引术助产的产妇一次吸引助产成功者有144例,占96%,2次及以上吸引成功者有6例,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胎头吸引术在进行操作之前,应及时清理胎头露出位置和方位。正确的放置和使用吸引器,才能确保吸引成功、母子安全。
【关键词】胎头吸引术;助产;体会
胎头吸引器是产科常用的一种助产技术,为了缩短第二产程,帮助产妇顺利完成经阴道分娩,其使用原理主要根据吸引器可以产生负压力,再借助特制的胎头吸引器吸住胎儿头的助产手术器械[ 1 ]。其使用方法简单易懂容易操作,在临床使用上应用广泛。但处理不当可给母婴造成损失,甚至产生严重并发症[2]。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实施胎头吸引助产术150例。其中孕周37周内6例,占4%,37~42周120例,占80%,42周以上24例,占16%;初产妇135例,占90%,经产妇15例,占10%;新生儿体重最轻的2000克,最重的4600g,其中以3000~4000g的最多,占50%以上;胎吸指征中,胎儿宫内窘迫15例,占10%;宫缩乏力致第二产程延长75例,占50%;胎方位不正18例,占12%;产前出血24例,占16%;骨盆出口轻度狭窄9例,占6%;重度妊高症6例,占4%;疤痕子宫3例,占2%。
2 操作方法
2.1 选用吸引器
根据胎头高低充分估计产道阻力大小,一般先露较高,达棘下2cm或3cm未拨露者选用弯型的吸引器,先露较低已拨露产道阻力不大者则选用直型吸引器。
2.2 决定负压强度
胎吸器内的负压强度,决定于抽出的空气量。根据临床实践,一般以抽气量100ml~150ml完成手术最为理想,抽气速度宜缓慢,一般不少于3分钟,使胎头在由小到大的负压下逐渐形成人工产率。
2.3 子宫收缩与牵引力
牵引力一般不能超过4000克,否则易漏气及滑脱,必须配合较强的产力,方能使胎头克服产道阻力顺利娩出。如果宫缩乏力,应静点催产素或催产素双合谷封闭增加产力。本组中有90例静点催产素,60例双合谷封闭。
2.4 牵引方法
牵引方法不当是胎头吸引器滑脱的主要原因之一[3]。所以牵引方法很关键,一是上翻,从宫缩开始至高峰期,胎吸器牵引方向沿产轴上翻,加速胎头在后盆腔内的倾势,并以此进一步扩张盆底及阴道后壁,为胎俯屈和下降准备条件。一是下屈,宫缩从高峰期下降时,胎头出现沿着产道纵轴开始回缩,吸引向下内方牵引,使胎头尽量俯屈,并在前盆腔内加速胎头倾势而下降,这样配合宫缩,反复几次上翻与下屈即可轻柔地娩出胎儿,这样较单纯地作直线牵引为好,下屈时的力量要比上翻时小。
2.5 助产与术者配合
当胎头双顶径出现在阴道口时,开始用力保护会阴,如果用力过早,势必增加阻力,用力方向也很重要,其目的是将会阴托起,使其可能松弛,而决不是用力堵住会阴,否则人为地增加阻力,影响成功率。
3 结果
本组150例胎吸中,除6例因選用吸引器不合适和子宫收缩与牵引力不宜漏气滑脱,造成两次或多次吸引次数外,其余144例均属一次吸引成功,成功率达96%,持续吸引时间均未超过10分钟。尤其是18例胎头位置不正者,均按照上翻下屈的手法一边牵引一边旋转,收到满意效果。
3.1 母体产道损伤情况
胎吸术前初产妇135例常规行会阴侧切术,术毕检查软产道,切口上延2~3cm6例,达侧穹窿的3例。经产妇15例未做会阴侧切。Ⅰ度裂伤9例,而且都是原来疤痕伤;Ⅱ度裂伤3例,未裂伤与阴道粘膜擦伤的3例,无一例Ⅲ度会阴裂伤,也无一例因软产道损伤而致产后出血者。
3.2 新生儿娩出时Apgar评分情况
150例中Apgar评分:8~10分129例;5~7分15例;1~4分6例;评1~4分者术前均有胎心不规律、羊水Ⅲ度粪染,胎儿娩出后重度窒息,经清理呼吸道、口腔咽喉部、口对口人工呼吸、脐静脉注射等抢救,均复苏,无一例新生儿死亡。
4 护理体会
4.1在第二产程中,有手术助产指征者,必须对产力、产道和胎儿三大要素认真分析,详细检查,充分估计头盆关系、胎方位先露高低、胎头双顶径达棘下2cm以下时方可上吸引器。
4.2 在牵引的过程中,由于产道是一个钩管道,因此要将胎儿从这个管道中牵引出就必须顺着产道的弯曲使用力量,也就是上翻。否则力量就会被耻骨联合或骶骨有阻力所抵消。牵引最好与子宫收缩同时进行,收缩结束后就停止牵引,并且协助胎头俯屈,即下屈,牵引的力量要平稳,并且模仿生理性阵缩那样逐渐增加强度,并随宫缩间歇逐渐放松。在整个牵引过程中要使胎头自然循着骨盆弯曲娩出,使产道阻力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吕丽,李慧玲,王清凤等.胎头吸引器助产术的临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3,12,34.
[2] 徐继凤,邱凤英.胎头吸引器助产的体会[J].河北医学,1999,4.[3] 尹旭辉.胎头负压吸引术助产吸引器滑脱45例分析 [J].中国医学创新,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