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
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落马了,随后被发现他的博士学历和教授职称可信性存疑。在此之前,先落马的南京原市长季建业,也被曝出博士论文为江苏某大学一名教授代笔,而他本人连论文答辩都没参加。这些“学者型官员”,一下子底裤就露出来了。这让我想到了古代的官场,有没有发生官员学历注水的事情呢?
古代,有进士出身头衔,比现在有博士头衔还厉害,在官场,进士出身的人,自觉、别人也认为比其他出身的同级官员荣耀得多。官员的学历注水,就主要表现为科举考试中的舞弊。
一般来说,科考到了会试阶段,几乎是皇帝亲自抓考试,所以舞弊的难度相当大。明朝朱元璋是个绝顶聪明同时又多疑的皇帝,洪武三十年的会试,江南人士就考中52名,他怀疑其中一定有作弊的。查是没办法查的,他生气,将这些人全部革除,还将主考官脑袋砍了。这就是说,皇帝对科考非常重视,因为科考选拔上来的人要进入国家的管理层面,丝毫的舞弊作假,都是国家巨大的隐患。以至于皇帝对科考的重视都有些神经质地敏感了。
古代科考,舞弊多发生在乡试,因为乡试是在省区范围内由地方官主持,通过考试选拔本地才俊之士,因此,主持考试的地方官自主权比较大,有机会暗箱操作,徇私舞弊。通过乡试的读书人,就是举人,距离进士就一步之遥了。
清顺治十四年即丁酉年(1657年),全国连续爆出三起大的乡试舞弊案,把年仅20岁的顺治皇帝气坏了。
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这一年的十月,有人实名举报京城附近的顺天府刚刚结束的乡试存在严重的舞弊行为,有个名叫陆其贤的举人,通过贿赂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由这两个考官找人代替考试。举报信中说:北闱之弊,不止一事。这些家伙,把国家的法律不当回事,他们贿买文凭,以至于勾结考官,猥亵国家的名器。
举报人名叫任克溥,时任刑科右给事中。举报前,有人劝他:老任,好好当你的官,别得罪人了,您想想:你一年的俸禄是多少?能一下子出手阔绰,用三千两银子贿买乡试考官的主儿,是一般人吗?你这个举报,弄不好,妨碍人当官不说,还阻碍官员发财。再说,考试那么多人,其中夹杂几个假货,是很正常的。你何必出这个风头呢?再说,咱们大清国初立,那些出身山沟草莽、粗俗没文化的巴图鲁们,本身也不懂读书、不爱读书,不也长期掌权要,居中枢,人模狗样一辈子、两辈子吗?
但任克溥不听。
顺治皇帝得到举报,非常生气。下旨严训查明,结果大抵属实。遂下旨:官员买卖文凭,属于严重的贪赃枉法!科场为国家取材大典,关系最重。何况顺天府近在朕和朝廷眼皮底下,全国都在仰望观瞻,居然还发生这种恣意贪墨行私,贿买文凭,欺罔朝廷和天下的事情!将李振邺、张我朴等七人斩首,家产籍没,将他们的父母兄弟妻子等,都流放到尚阳堡(今辽宁开原县东四十里)去!
斩了这些人,顺治皇帝还不放心,又下旨将顺天府先前的乡试结果作废,他要亲自主持顺天府的乡试——重新考!复试的地点、时间和题目,都由皇帝决定。并严旨申明:那些先前报名,但这次不参加考试的,将他们的名字永远革除,永远不准再考,并且抓到京城来,严加审讯他们究竟有没有舞弊行为,如查实,严惩不贷。
次年正月十七日,天气很冷,参加考试的士子们由八旗兵押着,进入考场。顺治皇帝宣布考试结果,有八个人因文理不通,被革去举人。顺治皇帝处理了有关官员,有二十五名举子被流放。大学士、管吏部尚书事王永吉的侄儿王树德在案,但侄儿的事与王永吉一点关系都没有,王永吉为避嫌,自请处分,顺治皇帝就将他降了五级,调用。
同一年,江南、河南乡试也发生科场舞弊案,顺治皇帝下旨严查深究,处理结果是:河南乡试舞弊案,案情较轻,将主考黄锓、丁澎流放尚阳堡。
江南乡试科场舞弊案,还闹出了落榜士子的群体性事件,那些落榜者对科场舞弊非常愤恨,集体哭文庙、甚至殴打了官员。顺治皇帝先前就训喻江南主考官员:江南是人才荟萃的地方,不要闹出科场舞弊、贿买等丑闻来。现在,居然将皇帝的话不当回事,这还了得!将主考官先革职,都给我押解到京城来“严行详审”。
次年三月,顺治皇帝在瀛台亲自主持江南乡试的复试,选拔其中的真才实学者,对十四名文理不通的举子革去举人。两名主考官斩首,十七名同考官处以绞刑,八名作弊的士子流放更远的地方:宁古塔。
那些被流放的人中,有的有真才实学,也不乏名士。但终因科场舞弊的大背景,一辈子极少有得到宽宥的。至康熙皇帝巡视东北,那些遭到贬谪流放的才学之士的家属,都没有得到适当的赦免,有的仅仅是允许将早先死于戍所的死者的骸骨埋葬回去。
顺治皇帝治理科场舞弊案虽然有些苛严,打击面有些扩大化,但比起那种放任所谓的“学者型官员”学历注水的做法,还是更有利于净化官场风气的。
(选自《南方都市报》2014年3月25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