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4-06-10 23:12杨海宁
课外语文·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参与体验合作

杨海宁

【摘要】语文课堂要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课堂交流,保证课堂有效互动呢?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课堂;兴趣;参与;体验;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端午日》一文时,我播放了关于传统节日及赛龙舟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传说,动感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我说:“同学们,文中是从哪些方面写赛龙舟场面的,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如果你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这一精彩场面,会产生哪些联想?有什么感受呢?这节课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乡土小说家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一起去感受茶峒人欢度这一传统节日的快乐吧!”然后,我让学生聆听课文的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读,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想象成赛龙舟中的人,自由畅想赛龙舟的情境和茶峒人赛龙舟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由此体会赛龙舟时紧张、激烈的场面。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浪线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画、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如何学好语文?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甜甜的泥土》一文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说说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不幸以及如何才能让王小亮幸福地成长?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充分展开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说:“让王小亮回到妈妈的身边。” 有的说:“让王小亮父母破镜重圆。” 有的说:“王小亮应该拿起法律武器控诉后母虐待的情况,用法律来改变困境。” 有的说:“王小亮应该正视现实,充满生活的信心。有妈妈的爱,老师的爱,传达室老头的爱……这些人类的爱会让他获得应有的爱和幸福的。”这一活动不仅外延了文章的内涵,还让学生由课堂走向课外,去接触、去面对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的感觉和表象,更要在这基础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而且让全班同学接受了一次人性的洗礼。

四、创设活动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在教学《威尼斯商人》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注释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鲍西亚那种崇尚正义、聪明机智、行事果断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夏洛克的冷酷狡诈、惟利是图、贪婪残忍在表演中也得以充分展示。

五、运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困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地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聿泼.心理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参与体验合作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