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园英
摘要:营造快乐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积累快乐素材,营造快乐氛围,运用快乐的教学方法,多提升教学策略等方式来营造快乐课堂。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快乐课堂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研究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玩”、“乐”是青少年的天性,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构建一个快乐和谐的政治课堂,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谈谈营造快乐课堂。
一、多渠道搜集“快乐”资料,备好每一课。
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知识准备要充足;多留意学生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多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多关注国家大事等。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并进行认真处理或筛选。生活中有许多“快乐”的资料,只要我们不辞辛劳,细心积累,定能在上课时“手到擒来”。
二、营造“和谐快乐”的教学气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快乐教学。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才会将“动中学,学中动”有机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把那种教师既当“导演”、又是“演员”,学生只是“观众”的课堂变为学生既当“导演”、又当“演员”,教师只充当主持人的角色。教师应用他丰富的感情,飞扬的激情,感染学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生动、快乐。
三、运用“快乐”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巧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剧场,激发学习情趣,激起学生的愉悦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探究、感悟、展示才能的空间。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让其他同学判断这些角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因势利导开展“竞选班长”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2、活用生动故事,引导“快乐”学习。可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挖掘生活中、教材中的各种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例如,《世界文化之旅》这课的教学时,我用一则幽默故事笑话“打架三次”,讲的是中国人请一餐饭要打三次架,让座、夹菜、付帐都要互相拉扯、谦让、激烈争夺,外国人看来这像打架。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這则笑话说明了什么”?学生听完笑话后,带者极大的兴趣很快浏览了课本内容,争着说出自己的看法,准确领会了教材的知识要点。整节课在欢快、轻松中度过。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快乐”学习兴趣。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采用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如在讲授《礼仪展风采》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的全过程,又将我们学校在去年运动会入场式中同学们身着校服英姿勃发的照片让学生传阅,接着对比性地播放了学生穿着乞丐装、露脐装,染发、佩戴手表的画面,然后请学生回答“1、上述图片中哪些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2、对我们来说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这使学生们自然认识到“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个人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与人成功交往的前提。”最后,我又请几名同学站在讲台上,让大家评评谁的姿态最合乎礼仪。在《陶冶高雅生活情趣》中播放一首《献给爱丽丝》的钢琴曲,学生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欣赏和感受生命的美好,陶冶了高雅的生活情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使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在快乐的享受中学懂、记牢、运用政治知识。
4、唤起学生的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与勇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火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还可进行“自信之星”、“进步之星”的评选活动给予学生鼓励。教师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四、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应注意几个问题
1、教师要知识渊博、有感染力、亲和力,有爱心和责任心,能广采百家语言之长,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兴致浓厚。能用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如讲到“宗教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时,选用恩格斯的名言:“假如牛能绘画的话,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把握好“快乐”的“度”。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正确引导好课堂中“快乐”的气氛,轻松驾驭课堂这架“快乐”马车。
3、要注重“快乐”素材的适用性。“快乐”教学以快乐为载体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快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要注意对“快乐”素材的适用性把握,与教材无关的不讲。
4、要加强“快乐”后的引导、小结,加以恰当的延伸,及时把“快乐”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同时,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把不愉快的情绪关在教室外,在学生面前多展示笑容,因为开心的人才会带来开心的课。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受学生的欢迎和尊重;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师能在乐中教,生能在乐中学,构建一个充满阳光、富有生机活力、富有愉悦体验的政治课堂,不亦乐乎!(作者单位:永定县高陂二中)
参考文献:
[1]窦学琴.快乐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14,27):109-110.
[2]汪伦梅.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创设快乐的课堂.新课程:教研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