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现状

2014-06-10 19:48闫开龙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发展

闫开龙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人口,都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社会各界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克服了一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但是在新的环境中,传染性疾病也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最大敌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日益加重。一方面是人们在健康方面的知识匮乏,一方面我们相关组织的工作并没有做到实处。在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下,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健康促进工作,进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 发展

一、健康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的概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为健康做出的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首先,“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仅仅贯穿于人类生命的开始到终结整个过程,在横断面上也有它的动态性,“健康”与“疾病”同处于一条直线的两端,在特定条件下,健康和疾病共存,健康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其次,健康新概念揭示了人的健康状态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只有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主动协调人类集体与环境的关系,才能真正把握健康。最后,健康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全民族、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共同追求的目标,不仅要珍视个人的健康,更要对他人和社会的健康承担义务[1]。

(二)健康促进的概念

“健康促进”一词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在公共卫生文献中[2],不同的组织对其定义各有不同,1986年11月加拿大渥太华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通过了著名的《渥太华宣言》,宣言指出:“健康促进是指促进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

WHO对健康促进所做的定义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家庭,社会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3]。

健康促进这个概念涵盖了健康教育和生态学因素,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包括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建支持人类健康的环境、强化社区的行动、发展个人技能和调整卫生服务方向等五个领域[4][5]。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以疾病为中心,仅仅通过简单的信息和教育的手段。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得到增强,社会财富积累日益增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发达地区居民对健康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落后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更多的重视,无形之中已经将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事业导向新的历史阶段[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人类患病种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的霍乱、鼠疫等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十分复杂,包括生物学、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这个多种类、多层次的病因给防治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新的形势和挑战下,通过健康促进专家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和实践,已证实健康促进是一种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新方法[7]。

健康促进能够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进而做到一级预防,防止疾病的发生,降低国家的卫生投资和减轻国家的卫生负担[8]。健康促进是防治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引起疾病的最有利手段,是提高全民素质、降低巨额医疗费用的最有效措施,也是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9]。

健康促进是公民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二、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现状

(一)制度不健全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管理和相关制度等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健康促进工作主要由健康教育所(科)进行,具体工作由部分医疗机构中的一个科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宣传。缺乏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和相关法规,健康教育的职能与任务也无明确的界定与规划管理[10][11]。

(二)力量薄弱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大面积、多手段、长时间、大力度的深层次工作,同时也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专业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人员的经验不足、素质偏低,参加健康促进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流行病医生或临床医生,能开展的工作主要是再社区服务机构进行传染病、慢性病的宣传和简单的干预[12][13]。

(三)经费不足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经费不足,地区间健康教育发展经费不平衡,且差距较大。我国一类、二类城市社区人均健康教育经费分别为0.086元、0.009元,大约占其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0.9%-1.7%、0.1%(按最低标准计算),三类城市没有健康教育经费[14]。

(四)传播方式落后

基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传播方式和手段落后,部分贫困地区还没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这一概念。说明我们在宣传的方式、方法上还停留在小范围、单一的方式。

三、对策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要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明确提到: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保护人民健康。因此,从现实的意义来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来维护公民的健康,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立法不仅是对宪法的尊重和贯彻,更是对宪法精神与内容的具体化与良好的实践[15]。

(二)制定合理可行的公共健康政策

健康的公共政策是有别于单纯的卫生政策,它是对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涉及多个部门的政策[4]。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已证实,强有力的、有针对性的政策与有关规章制度将有效地促进行为的改变并能有效地维持这种改变。合理可行的公共政策能够创造有利于健康的政治环境,是保证健康促进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政府各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该把健康作为制定政策考虑的基本要素,卫生部门要积极参与、评估政策可能带来的健康后果[16]。

(三)完善机构设置与职能

在制定合理可行的公共政策后,并不意味着健康促进干预的效果必然产生,必须要有严格的执法保证,否则政策仍将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我国卫生部2004年底通过了《关于疾病预防体系建设若干规定》中明确了国家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责分别是:组织实施国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17]。

(四)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入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人才的培养是工作的关键,可以在医学类及体育类高等教育学校开设健康教育专业,同时把健康教育作为医学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18]。此外,可以开设短期强化培训班,对现有人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进行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在经费投入上,除了国家拿出更多的税收用于支持健康教育工作外,还可利用我国的巨大消费市场的优势,积极引进外资,争取合作项目。我国已与多个国际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国家政府等组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同国外的交往与合作,加快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步伐。

(五)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市场性,以人们的健康为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适应消费者对医疗卫生服务多层次的需要是健康教育部门发展的基本方向[19]。在此基础上,通过传单、电视媒体、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健康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发展健康事业。

四、总结

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是解决人们日益迫切的健康需求,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20]。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重大且艰巨的任务,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健康教育将从过去使公众知识、态度与行为改变(KABP)的单一模式转变到同时考虑倡导公共卫生政策,改善卫生服务于健康产品供应,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健康促进活动[2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情,需要我们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为我们以后健康的生活环境而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顾学琪.健康促进概述[J].江苏卫生保健.2002.4(3):114-115.

[2]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

[3] 张莉.国内外健康教育现状与展望[J].山西临床医药.1996.5(1):71.

[4] 张安玉.健康促进的理论和模式[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02).

[5] 何仲恺.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6] 陈伯玲,叶红等.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立法的必要性与路径选择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9.5(3):230-232.

[7] 王瑞平等.健康促进[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8-60.

[8] 吕东旭.论健康促进[J].大连大学学报.2008(06).

[9] 安力彬,吴昊.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1):4203-4204.

[10] 王俊儒.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1.20(1):65-66.

[11] 李立军,陈俊国等.国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与思索[J].重庆医学.2006.5.34(3):566-568.

[12] 唐立慧等.我国体育健康促进研究评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3):201-205.

[13] 汪洋,龙倩.三峡库区基层卫生人员业务素质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05.34(3):375.

[14] 王欢,韩亚利.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学术领域的发展及展望[J].实用全科医学.2006.4(2):206-207.

[15]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35.

[16] 王东旭,常春.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状分析[J].社会与医学.2009.22(3):25-26.

[17] 卫生部令《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第40号)[Z].2005.1.5.

[18] 王静.昆山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04).

[19] 许峰华,朱大方等.浙江省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07).

[20] 马连鹏.体育生活方式与健康促进[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8(59):11-13.

[21] 唐晓音,任学峰.我国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1.17(3):144-144.

猜你喜欢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健康中国战略下武术对学生的健康促进研究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健康促进对航海类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上海市某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