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利 杨积堂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使命、“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新论断,证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已成为当前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好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就需要正确认识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明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健全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一、 健全协商民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和政治文明发展需要,总结中华民族在国家治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借鉴人类发展进程中关于国家治理的文明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对国家治理体系进行自我改革和完善,因此,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也被称之“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③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健全人民民主,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追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保障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重要方面。因此,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具体而言,就是要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求:“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6页。从而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一方面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另一方面也通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体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健全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方面的中国特色和优势。
第12卷第3期徐永利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健全协商民主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7月
二、 健全协商民主是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近些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造成的心理创伤和经济损失的弥漫,尤其是中国打破了西方世界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垄断而强劲崛起,再加之伊拉克、阿富汗、埃及、叙利亚、利比亚、泰国、乌克兰等国在所谓的民主进程中却战火不断、经济倒退、民众遭殃,引发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的冷静反思,甚至有人提出“在西方内部,民主常常与债台高筑、运作失灵等字眼联系在一起”,③参见《西方民主的病在哪儿?》,载《参考消息》2014年5月4日第3版,原载于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14年3月1日。同时也有学者从经济发展增速的角度,比较中国和美国在国家治理效率方面的差异,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提出“美国每30年生活水平翻一番,而中国过去30年间每10年生活水平翻一番。”从而提出中国模式比美国的民主效率更高,更能避免僵局。③正因为中国的崛起,西方的学者和政治家在重新审视西方自己的国家治理模式时,不再忽视中国。西班牙前首相费利佩·冈萨雷斯2012年访华后表示:“每一次访问中国,无论时隔多久,反映世界新局势有历史意义的现象都会令人感到惊讶:中国以异乎寻常的力量崛起,而我们欧盟找不到前进的新方向,在挣扎着不要沉沦。我们无力阻止这一进程,更不用说逆转了。” 参见张维为:《中国为何拒绝市场和民主原教旨主义》,载《参考消息》2014年5月19日第10版,原载于美国赫芬顿邮报5月5日。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之间的差异和优势,其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就是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独特优势,它与社会主义选举民主的完美结合,从而避免了西方分权制衡机制下选举民主的僵化弊端,凸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泛性和包容性。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明显优势,使得人民民主更加有效。而在对西方民主的反思中,美国民主原本被视为民主范例,而现在却被认为是政治僵局的代名词。由于该体制下的党派之争,以至于过去两年美国政府两度站在债务违约的悬崖边缘。以谋取选举优势为核心的选举民主鼓励偏好极端主义,政客们使尽浑身解数吸引“死忠”选民,抛弃了大量的普通选民和不太吸引人的问题。这些弊端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协商民主恰恰弥补了选举至上的僵化和偏颇,尽量照顾和包容各方面的利益和群体。因此,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高度重视协商民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9页。
三、 健全协商民主是国家治理体系中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依据,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呢?宪法第三条进一步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择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宪法中的上述规定,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的“选举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但是,选举民主并不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全部。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了“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就赋予广大公民有更加广泛的途径参与国家治理的权力,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就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制度和载体。尤其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都要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开展广泛协商,从而达到“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的目的。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8页。人民政协要积极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和社会协商,丰富协商民主的渠道和形式。为此,就需要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使协商民主制度化,切实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规范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等协商程序和协商内容,从而在健全协商民主的进程中,发展和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中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四、 健全协商民主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扩大共识促进和谐的有效保障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弥补了选举民主中多数决定原则下竞争制的赢家通吃的局限、少数人意见和利益被忽视的弊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广泛的、多层次的民主协商,有利于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扩大共识,促进社会和谐。
习近平同志曾在2005年7月28日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作报告时指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和合,就是指对立面的相互渗透和统一,而且,这种统一是处于最佳状态的统一,对立的双方没有离开对方而突出自己。”习近平:《赶在实处,走在前列》,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是这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正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文化理念中的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在承认差异、尊重个体的基础上进行平等协商、民主讨论,从而有助于凝聚各党派、团体、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共同价值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和国家治理效率的最大化。
健全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以“平等包容”、“和而不同”为其重要原则,“利益的矛盾关系往往使法治社会的公正一般只能做到程序上的形式公正, 而不能保证事实上的完全公正” 李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努力建设法治中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在协商民主的过程中,以权利平等为基础,以平等对话、平等讨论、相互理解和包容为前提,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异曲同工,用民主协商的方式构建平等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政治环境,以“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原则凝聚社会共识,以底线思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刘仁勇:《完善协商民主理论实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形成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理性民主,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讲民主,又讲集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