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沈洁
【摘 要】新课标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很多数学课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这些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新课程理念貌合神离。为此我们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途径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合作学习被广泛地引入中学数学课堂,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领会与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走过场、片面追求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有些简单的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也要小组讨论,讨论中对学生的热热闹闹教师无可奈何,学生的随心所欲,使小组合作形式化。如何使合作学习更有效?本文结合实践,谈谈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新授课中的合作学习
每节新授课中,都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了重点,就相当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有的虽是重点但思考难度不大,学生能独立解决的就让学生独立解决,有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有困难,这时组织小组合作,不仅能较好地解决问题,而且对所学内容理解更透彻。
案例一:求平均数
在教学平均数时,出示两组学生投篮的信息,且两组学生的人数分别是3人和5人。让学生比较哪组的投篮成绩好,怎样比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后反馈,汇报时出现三种方法,一是一个一个的比,二是把各组的成绩加起来比总数,三是把各组的成绩加起来除以人数比平均成绩。在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好?为什么?再通过讨论汇报交流,达成共识,学生不仅说出第三种方法好,而且还说出为什么,从而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理解透彻。
二、数学实践课中的合作
观察为学生建立初步的表象,动手操作为学生形成概念提供丰富的感知。克鲁捷茨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操作的材料,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分析研究,揭开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引导培养探究性学习方式。
案例二:用火柴棒摆正方形。
七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火柴棒,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小组成员配合尽可能多地摆出正方形,并由一人专门负责记录火柴棒的根数和正方形的个数,最后再组内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最多的小组摆了10个正方形,用了31根火柴棒,我就以此为例提问:“这31根火柴棒你们是怎样得到的?”小组1发言人:“这31根火柴棒我们是这样得到的,第一个正方形用4根,其余的9个正方形每个用3根,所以,总共用了31根。用算式表示4+3×(10-1)=31。” 小组2发言人:“我们是这样想的。如果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需要4根,那么10个正方形需40根。可是除去第一个正方形,其余的正方形都少用1根。所以我们的算法是:4×10-9。”然后我又提问:“你们觉得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当正方形的个数为n个时,火柴棒的根数是多少?”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算式:①3n+1,②4+(n-1)×3,③4n-(n-1)……所以通过类似的小组合作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知识梳理时的合作学习
在整理复习的教学中,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自主联系新旧知识,把自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案例三:四边形的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四边形》中,我们学习了五种图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复习课开始,我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合作学习。其中第一组的复习主题是平行四边形,第二组复习主题是菱形,第三组矩形,第四组正方形,第五组等腰梯形。教师向学生出示小组活动的流程。
学习活动流程说明:
(1)每个小组成员应首先独立完成自己选择的练习题(如矩形一组的同学就复习矩形的内容),通过测量或比较,找出这些图形的特征,针对各个小组面临的学習任务,相互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在每个小组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设计小问题。
(2)共同讨论每个人自己选择的四边形的信息,解释所碰到的问题,检验自己的复习成果。同时还准备好如何向其他人讲解这个内容。
(3)计划讲解知识的方案:在第二轮分组中,每个人将被分配到新的小组中去。在新小组内,每个人要向新的小组成员讲解他们的“四边形”。
从以上案例可见,学生通过两次分组,两次小组合作,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提问,相互答疑进行互动,使学生真正掌握要复习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还体验了合作的乐趣。
总之,教师应善于抓住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