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湖北省中山医院药学部 湖北武汉 430030
贝前列素钠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疗效及血清TNF-α、sICAM-1的影响
周波
湖北省中山医院药学部 湖北武汉 430030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口服,qd。观察组:贝前列素钠,40μg,口服,tid。6个月后观察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sICAM-1。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sICAM-1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sICAM-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较好疗效,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sICAM-1的表达。
贝前列素;糖尿病;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是DM四大并发症之一,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炎症反应在As早期发挥重要作用[1]。贝前列素钠是首个口服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2,PGI2)衍生物,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管收缩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贝前列素钠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有一定疗效[2],但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报道甚少。本研究观察贝前列素钠对老年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的影响,为探讨其抗As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确诊的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6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5~70岁的T2DM患者;②0.4<踝臂指数(ABI)<0.9,经超声证实有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③病程>5年并可坚持服药。排除标准:①有心肝肾功能损害、严重出血倾向、恶性肿瘤、老年痴呆及不能配合检查者;②近3月有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急性感染病史者;③近3月静脉输注和服用过前列腺环素类药物者[3]。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67.5±3.4)岁,DM病程(11.5±5.9)年,BMI(23.6±2.5)kg/m2,糖化血红蛋白(10.6±2.8)%。观察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67.3± 3.5)岁,DM病程(11.2±5.7)年,BMI(23.4±2.3)kg/m2,糖化血红蛋白(10.2±2.6)%。两组性别、年龄、DM病程、BMI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格列美脲片(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7672,2mg/片):2片/d,1次/日,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4132,250 mg/粒):起始量为0.25g(1粒),每日2次,餐前服用。约一周后,如病情控制不满意,可加至一日3次,每次0.25(1粒),逐渐加至每日1.8g(7粒),分次口服。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1~7.0 mmol/L水平。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石药集团欧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635)75mg,1次/日,口服6个月。观察组:给予贝前列素钠片(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080087),40μg,3次/日,口服6个月。
1.3 指标检测
ABI:采用欧姆龙科林Bp-203RPEⅡ(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每位患者进行两次测量,以平均值作为结果进行分析。无痛行走距离:按照美国《6min步行试验指南》中进行,运动前后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使用血清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5ml, 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血清TNF-α、sICAM-1: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ICAM-1试剂盒购自美国Bender Medsystems公司,血清TNF-α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
1.4 疗效判定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无痛行走距离增加≥100米,ABI增加≥0.2;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无痛行走距离增加50~100米,ABI增加0.1~0.2;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无痛行走距离、ABI均无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统计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48.7%)明显高于对照组(22.5%),无效率(18.8%)明显低于对照组(40.0%),总有效率(81.2%)显著高于对照组(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sICAM-1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sICAM-1均略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sICAM-1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sICAM-1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sICAM-1比较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患者死亡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出现,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颜面潮红,持续数天后自然缓解。
DM己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DM是外周血管病变的高危人群,下肢血管病变是T2DM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8%~10%的T2DM确诊时已有明显的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且随年龄、病程的增长而增多。
本研究观察贝前列素钠对老年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疗效,结果发现:观察组显效率(48.7%)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18.8%)明显低于对照组(40.0%),给予贝前列素钠的观察组总有效率(81.2%)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张荣怀[5]等的报道一致,均提示早期口服贝前列素钠,可明显缓解老年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下肢缺血症状,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炎性反应增强和内皮功能损伤是As早期的主要病理机制[6]。炎症细胞及促炎介质(细胞因子、白介素等)在As形成过程的初始阶段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TNF-α和sICAM-1均是敏感的炎症反应性指标,能够反映As等许多慢性炎症特征[7-8]。本研究结果显示,口服贝前列素钠6个月后患者血清TNF-α和sICAM-1均明显降低,提示贝前列素钠能减轻老年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炎症反应,有利于延缓As的发展。分析贝前列素钠的作用机制:通过减少DM状态下TNF-α的水平,发挥一定的抗氧化及细胞保护作用;通过降低患者血清sICAM-1含量,进而抑制白细胞的黏附、渗出,延缓炎症进展;2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颜面潮红,与贝前列素钠扩张血管作用有关,可以耐受。总之,贝前列素钠对老年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较好疗效,能明显抑制TNF-α、sICAM-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但两种促炎介质之间的关系及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Chen T,KusunokiM,Sato D,et al.Clinical effect of addition of beraprost sodium to pioglitazone treatment on the blood glucos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llitus[J].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13,121(10):624-627.
[2]周仑,王昭昭,黄葵,等.贝前列素钠对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1745-1748.
[3]赵德福,孙侃,常向云,等.血清sVAP-1、sICAM-1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1,51(45):87-88.
[4]黄文权,张亮,李青,等.贝前列素联合维生素E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 96-97,100.
R587.2
A
1009-6019(2014)10-02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