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于亚博
干部提拔中“打招呼”现象剖析
文 于亚博
“打招呼”,是指某些领导干部和个人不通过规定的办事程序,私下表达个人意志的一种做法。当前,一些地方每逢提拔干部时,条子满天飞,各种请托纷至沓来,通过关系“打招呼”盛行,甚至成为了一种风气。“打招呼”歪风,严重干扰用人秩序,败坏用人风气,助长跑官要官,已到了非刹不可的程度。
在一些地方,一些口碑不好,能力不强的干部为了达到提拔的目的上蹿下跳,到处活动;一些为人正直、公认有能力的干部为了不在竞争中出局,也只好求人、找人、托人。此时的官场,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挖空心思,广拉大网。一些干部信奉所谓的“工作硬拼不过关系硬、实绩多比不过条子多、干得好抵不过招呼好”,把“打招呼”当成灵丹妙药,甚至将“打招呼”看作是升迁的“必经之路”,总想着通过这条路,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于是绞尽脑汁想办法,千方百计拉关系,投亲靠友,各显其能。有的人甚至钱财铺路,四处“打点”,极力寻找能与主要领导说进话去的人,为自己的事说项。
2.五花八门,纷至沓来。每逢干部调整之际,主要领导和负责人事工作的领导就会接到方方面面的“招呼”。有的是为同学、同事、亲戚、战友,甚至同学的同学,同事的同事的升迁去留之事,或打电话,或写便条,或当面直言,或叩门密谈,或在检查工作时、汇报工作后,寻找机会“请多多关照”;有的利用原有感情、自身权威直接“打招呼”;有的牵头请吃,请上级领导亲临亲问,间接“打招呼”;有的在推荐考察前打“基础招呼”,或在讨论酝酿前打“意向招呼”,或在研究决策前打“定位招呼”,或着眼长远打“发展招呼”,或对结果不满意打“下步招呼”……真是多渠道、多形式、分层次、多用途。
3.金钱铺路,借机敛财。俗话说:“无利不起早。”一些领导干部或相关人员之所以乐意为个别人“打招呼”,是因为有利可图,往往是“替人办事、得人好处”,一个“招呼”的背后,常常隐藏着请托者与被请托者之间的利益链条或权钱交易。郴州市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樊甲生在谋求升迁的过程中,郴州市委原书记李大伦给予很多帮助,多次为其“打招呼”,为表示感谢,樊甲生先后9次送给李大伦人民币63.68万元,价值1.5万元人民币的“帝舵”牌手表1块,共计65.18万元。
在干部提拔任用中说情、“打招呼”,传递的是一种庸俗的官场“潜规则”,是地地道道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其危害甚大。
1.腐蚀党内的政治社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干部选拔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原则、标准和程序,干部怎么用,应由组织部门进行考察,并听取群众意见,最后由党委集体决定。而干部提拔中的“打招呼”,如果发生作用,就会使德才平平、投机取巧、难以服众的人得到提拔重用,而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就可能失去进步的机会,这会挫伤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损害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队伍风气和事业发展。
2.扭曲人民群众的是非观念。随着少数人片面扩大领导“打招呼”的作用,在群众中间产生了“领导的招呼就是尚方宝剑”“有了领导的条子,天大的事情也好办”的错误观念,把领导“打招呼”看成是办成一切事情的“万能钥匙”。受这种思想影响,人们的是非观念逐渐扭曲,容易使一些人误认为人情关系最管用,以致形成一种不比工作、不比实绩、不比奉献,一旦遇到问题就托人情找关系的歪风。
3.干扰了干部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不少地方和单位,领导“打招呼”都带有一定的指示性,不同程度地打乱了原来的计划。私底下“打招呼”,背地里卖人情,让用人决策者左右为难甚至违心用人、降格以求,致使非常严肃的干部提拔工作受到干扰。
干部提拔中的“打招呼”现象,既有社会心理原因,又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干部的个人因素。
1.社会影响。受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社会影响,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人情社会,由人情维系各种社会关系是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特征。人情从好处说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交情,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则是很多事情都要靠关系、拼人脉方能搞定。而这样的传统若遇到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极易演化成为在提拔干部时拉关系、走后门,权钱交易、腐败滋生。
2.个人因素。从主观上讲,个别请托者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缺失,不是靠一流的工作业绩得到提拔,而是一门心思、想方设法跑路子、拉关系、找靠山。一些“打招呼”者世界观出现了问题,把官场当市场,认为替人打个“招呼”,既可得到尊重甚至好处,又不防碍自己什么,卖个人情,无伤大雅。更有少数领导干部把官、权、势、利融为一体,搞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你为我办事,我为你办事,收人钱物,互惠互利。
3.机制问题。一些地方选人用人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干部调整还没有完全做到阳光化,主要领导一个人说了算,许多干部又跟他接触不上,这些干部只能通过请托“打招呼”进入视野。
4.心理作用。大家都存在这样的心理:你找我不找,我就有可能出局。找了人不一定能上,但不找人上的难度就更大,谁都不想在这个环节上吃亏,于是形成了一种恶性连锁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葡萄串效应——竞争者竞相托关系、“打招呼”。
干部提拔中的“打招呼”现象,并非不可医治的顽疾,只要高度重视,大胆对症下药,是可以制止的。
1.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直接决定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让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就一定要树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而好的用人导向哪里来?要靠严格科学、有效管用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有举荐干部的权力,但对举荐的干部应该负有责任,力求做到“谁举荐,谁负责”,尤其要让首提责任人为举荐承担主要责任。
2.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坚决刹住“打招呼”歪风,每个领导干部都有责任,要强化“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反腐倡廉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管住自己不“打招呼”,还要管住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打着本人的旗号“打招呼”。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让选人用人风气真正清朗起来、纯洁起来,让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组织上的公道、公平、公正。
3.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做到“零容忍”。干部提拔中的“打招呼”“递条子”,不仅“怕见人”,而且“见光死”。“谁再打招呼、递条子,就要曝光,让大家来监督。”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的一番话,可谓是一语击中要害。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对违反程序“打招呼”的绝不通融,对走歪门邪道的绝不放过,对破坏组织人事纪律的绝不姑息。对那些违反原则而出面“打招呼”和请托“打招呼”的人,要公开曝光,不仅不予提拔,而且要批评教育或经予纪律处分,让他们身败名裂,付出代价。
(责编/彭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