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恩宝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防止“四风”反弹
文 王恩宝
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项长期任务,解决作风问题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要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他同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问题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应该说涵盖作风建设的党的建设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相辅相成、互为条件、互为动力、互为支撑。从防止“四风”反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看,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其关键因素和切实保障。
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一,政治生态关系党的整体形象和工作大局。没有良好的政治生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就难以有序开展、高效推进,还会助长庸俗乃至病态的官场文化,甚至为腐败滋生提供土壤。
其二,政治生态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政治清明,则社会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心情舒畅;反之,则容易聚积不满和怨气,甚至引发种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其三,政治生态极大地关系到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引导人积极向上;一个坏的环境则可能使好人腐化堕落。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走为民务实清廉的正道,不入贪腐奢靡的歧途。总之,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党的建设尤其是作风建设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的良好发展空间和正能量宏观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抓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有力抓手,坚持从严治党,落实管党治党原则,严厉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破除各种官场旧习、陋习和潜规则,政治生态得到明显改善,从政环境焕然一新。但祛除顽疾,并非一日之功。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生态不健康、从政环境恶劣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大大小小的“圈圈”“摊摊”“群群”“山头”林立,或拉帮结派,或党同伐异。一些地方和部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招投标,表面上程序公开、全程监督,暗地里却是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一些人在上下级之间搞人身依附,四处找靠山、山头,甘愿当奴才;在同级之间搞恶性竞争,想方设法抹黑诬陷、打击陷害。还有一些人热衷于当“老好人”,把“不表态”当法宝,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搞成“表扬与自我表扬”,把“打哈哈”“和稀泥”当作护身符……这些不良的官场文化和现象,虽然只是个别情况,却乌烟瘴气、影响极坏。它推崇的是关系学、厚黑学和官场术,大行其道的是关系网、潜规则,讲私情而不讲党性、讲关系而不讲原则、讲利益而不讲责任,严重背离党性原则,有的甚至违背党纪国法,必须坚决加以惩治。
大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抓住以下重要路径和环节。
其一,要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领导干部如何率先垂范?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一个地方和部门,工作搞得好不好,固然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有良好的政治品格和道德修养。为此,领导干部一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是党员领导干部永葆政治本色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始终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永葆政治本色、夯实精神支柱。二要带头言行一致。古人云: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特殊的位置决定其一言一行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修养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关系到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成败。领导干部必须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切实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三要带头改进作风。“风成于上、俗成于下”。风清气正是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重要条件。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坚守正道、弘扬正气,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领导决策水平,有效拓展战略思维、全局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自觉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内化为从政信念、外化为过硬的能力本领,推进作风建设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赢得支持。四要带头勤奋敬业。“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风险更大、挑战更多、困难更为集中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任务,倾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领导干部必须敢于担当、直面困难,战胜挑战、化解矛盾,秉承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奋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持续发展。
其二,要有刚性的制度体系以及坚决的执行力作保障。制度建设是实现政治清明的根本途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完备、严密的制度设计制约权力的使用、规范从政行为,就一定能够有效打破关系网、抵制潜规则,为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有力保障。为此,一要筑牢确保长效的制度之笼。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无论是新修订的《党章》和相关的党内法规,还是各地出台的相关规定,都是在努力塑造制度权威、打造制度之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制度面前说一不二、纪律所向利剑高悬,释放出从严治党的正能量。所以,只有用制度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才能巩固作风建设的成果。二要强化执行力并完善制度体系。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制度规定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顾名思义,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实践的关键在于强力执行、整改落实,既要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切实解决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就是对已有相关制度进行梳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要予以重申,继续坚持、抓好落实;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该修改完善的必须修改完善,该制定新的必须制定新的。总之,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体现群众意愿,体现改进作风,体现提高效率,确保建章立制具有强有力的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
其三,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为政之要,贵在得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均在于用人。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应该说,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选拔任用高素质的领导干部是我们党和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所在。为此,一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二要全面有效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三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总之,只有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才能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从而防止“四风”反弹,从根本上压制歪风邪气,使党的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作者: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编/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