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化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2014-06-07 10:02马力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进程城市化曲线

马力

后工业化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

马力

未来单纯依靠工业化推动经济已经走向尽头,随着外需逐渐转向内需,城市化仍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本文首先利用logistic函数预测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水平,其次利用主成分法降低纬度并确定权重,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结果发现中国未来仍处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其城市化的拐点将在2017年出现;但同时中国各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良莠不齐,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质量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而经济潜力因子和环境因子应该被赋予更多的重视。

工业化 城市化 综合评价

一、引言

城市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伴随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也由当初的百分之几发展到2012年的53%,城市化进程可谓是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过程,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之一[1]。

城市化进程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但是具体到如何准确预测中国未来的城市化水平,指导投资决策,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政策制定者均未达成共识[2]。在经济学界,更多的是利用日益成熟的数量模型预计中国未来的城市化进程,而政策制定者更多的是基于区域协调发展而提出对未来城市化进程的见解。

二、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预测

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开始于1978年,并于1996年进入加速期。在世界范围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起步晚但发展快,基本符合国际城市化进程的基本规律。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Northam)对城市化进程的研究影响最广。他于1979年提出的城市化曲线可以概括为一条被拉平的S型曲线[3],并具有缓慢发展期、加速发展期和缓慢发展期三个阶段的明显特征。

城市化进程呈现一条被拉平的S型曲线的特征,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在城市化加速阶段需要人口、技术及产业结构方面的多重积累,因此加速期并不是城市化的最初始阶段。第二,在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之后,城市化进程进入缓慢发展阶段,甚至在70%的城市化率之后出现停滞或略有下降,并最终与一个国家的人口特征和产业结构特征及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匹配[4]。

对于城市化率呈现S型曲线规律的解释,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单从城市自身发展规律出发的城市发展阶段说、城市周期发展规律说等;另一类是从深层次探讨导致城市化进程发展变化的原因,包括在人口、产业结构基础上提出的人口转变说、产业结构变动说等。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城市化出现快速增长,其发展进程也逐渐呈现明显的S型曲线的特征。未来的城市化预测较多的使用logistic函数[5]。具体形式如下:

其中:Y为城市化水平;C为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起步早晚;r为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快慢;t为时间。在城市化进程轨迹上,模型表现为标准的S型曲线。根据谢文蕙,邓卫的研究[6],以1800年为基期拟合的世界城市化水平的Logistic曲线如下:

图1 模型拟合状况较好

在此,我们仍然以1978年为基期,采用1978~2012年以来城市化率的时间序列数据拟合,最终得到中国城市化的Logistic方程(见图1):

样本数N=35,模型R-square:0.9846; Adjusted R-square:0.9841;在5%的置信水平下,r的区间为[0.03961,0.05383]。需要说明的是积分常数C=71.12135,说明中国城市化率起步较晚,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其绝对值大小不具备实际意义,系数r=0.0463远大于世界平均水平0.01729,表明中国城市化速度较快。

现在关心的是中国城市化函数曲线的性质如何,以及曲线的拐点何时出现,如何捕捉函数的内涵信息,只有这样才可以对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做出准确的预测判断。基于此,首先对函数Y=分别求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当一阶微分>0表示城市化率是逐步提高的,城市化进程是大势所趋,令=0得到t=log(C)/r,根据凸(凹)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可知,二阶微分=0是函数曲线的拐点,曲线在此点前后表现为不同的性质。

从数学角度看,当S型曲线是上凹(下凸)时,即t<log(C)/r时,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状态。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加速状态至少有三种解释理由。第一,集聚效应效果最为明显,既包括原有产业因市场容量的扩大而产生的规模效应,也包括新生产业向城市的大量积聚。第二,知识外溢效应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赶超效应和后发优势,此时是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可以充分利用外部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第三,从国内资产价格看,此时城市中的资产价格处于上涨但绝对水平较低的阶段,这有利于城市化继续集聚新的产业和吸纳新的转移人口。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中国也经历了库兹涅茨的“建设周期”,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工业化也快速推进[7]。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良性互动。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这个加速区间。

在进入S型曲线的上凸(下凹)阶段,此时t>log(C)/r,城市化进程逐渐放缓,此时集聚效应的边际效益开始递减,而城市化中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加速上涨,使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边际成本不断递增,城市化进程进入瓶颈期。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城市水平接近55%的水平,人口的大规模涌入使城市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剧增。在经历资产价格上涨、城市环境恶化之后,城市化的进程开始降速。并逐步趋于平静。

把C=71.12135,r=0.0463代入方程t=log(C)/r,得到t=40,也就是说中国城市化进程在2017年时达到拐点,其后城市化进程加速度逐渐减弱。并在2028年基本完成,届时城市化率将达到68%左右。

三、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以36个主要城市为例

在后工业化时期,市场化的发展除了关注其发展速度外,更多地关注城市化发展的质量。经济学学者们提出对城市化进程综合评价的多重指标及评级体系。然而,由于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化的进程,涉及人口的迁移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也蕴含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升级,甚至是政治制度及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因此,对于城市化综合水平的评价需要设计多方面的指标体系。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大量相互关联的指标之间很可能存在相关性从而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在此情况下,若删减部分指标,则可能导致对城市化进程的评价片面而失去科学性。主成分分析法可以通过对多个变量之间的降维产生新的变量以体现对原有变量的影响,在解决变量之间相关性问题的基础上保留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尽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1978年进入加速期,但国内学者对于城市化进程的综合评级并不一致。对于城市化指标的统计数据集中在《中国统计年鉴》及《城市统计年鉴》等。在此,我们选取了36个城市的14个指标,以比较它们的城市化水平,数据均来源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对于地区生产总值等总量值取人均数:

这样就构成了36个样本,14个变量的矩阵:

表1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数据处理选用SPSS软件。为消除量纲影响首先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计算样本相关矩阵的基础上求其特征值,并根据特征值的大小顺序排列。根据SPSS软件操作结果可知,前4个特征根累计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87%,前4个主成分已经可以代替上文所选择的14个指标。

根据规则在所有主成分中选取前t个进行分析,使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5%(表1粗字体所示),我们把初始载荷矩阵中的第i列向量除以第i个特征根的开方以后,就得到第i个主成分Fi的系数向量μi(见表2)。

表2 主成分系数向量表

表3 全国36个主要城市综合得分排行

计算样品的各主成分得分Fi=X。由此做出如下线性组合(原始数据向量Xi的标准化向量仍记为Xi),得到主成分Fi的表达式:

表2中每一个系数表示主成分与对应变量的相关系数,其最大值代表了该值具有最大的影响力,可用其共性命名,故可根据表中的系数解释各主成分的经济意义。F1在地方生产总值、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了经济总量的因素,命名为经济因子。F2在第三产业比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贸易依存度和普通高校在校生等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主要反映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因素,命名为增长潜力因素。F3在邮政局数、固定电话数、医院卫生院数和公共电车运营车辆等指标有较大载荷,命名为生活便利因素,F4在工业废水排放量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指标上有较大的载荷,反应环境的治理状况,命名为环境因子。

以方差贡献率ai作为权重,把中国36个主要城市经过标准化的数据(X1,X2,…,X16)代入以上线性模型,可计算各样品的总得分比较总得分的大小,对样本进行排序。从而获得中国36个主要城市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深圳是综合评价中得分最高的城市。得分最低的是重庆。总体来看,位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得分比较高,其次是中部及东北地区的城市,最后是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城市。说明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及产业结构的相互促进,在经济发展的地区,产业结构率先升级,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规模就越大,从而体现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但是各个地区内部的城市之间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

经济增长潜力因素和环境因子是未来城市发展需要重点关注方面。古典的经济增长理论早就验证过,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潜力更多的来自于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教育是提高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普通高校在校人数可以充分体现这一指标,一些中西部城市在这一指标的得分明显偏低。同时,贸易依存度的大小反映了该地区的开发及与世界经济相互融合的程度,较高的贸易依存度也反映出该地区较高的经济自由度及较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北京、上海和武汉在这一指标上的得分较高,但各城市之间的差距仍较大,未来这些城市具有较好的综合发展的潜力。环境因子应该被予以更多的重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需要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和谐统一,但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在一些自然资源匮乏的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的急剧恶化,使得居民生活便利度下降明显,城市综合水平得分较低。

总体看,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未来二三十年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很多经济学者通过不同的模型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而且,现在的众多城市发展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很大的挑战,如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土地城市化严重快于人口的城市化,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1]韩本毅.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展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8-22.

[2]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Northam M R.Urban Geography[Z].Michigan:John Wiley Sons,1975.

[4]焦秀琦.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J].城市规划,1987(2):34-38.

[5]蒙荫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S型曲线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4(2):61-64.

[6]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7]王建军,吴志强.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J].地理学报,2009(2):177-188.

Research on China’s Urbanization in the Period of Post-industrialization

MA Li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Beijing 100070)

Urbanization is the main symbol of a country’s modernization.China has been in a high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long as 30 ye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ill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The remarkable increase relies on industrialism and export trade,which benefits from prosper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demand and low price of energy in the meanwhile.Nevertheless,industrialism can no longer motiv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vidually on the account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sluggishness,spurt in energy price and tight energy restriction.Therefore China has to tend to internal demand instead of external demand in the context of above situation.For the future,urbanization could be the vital impetus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However,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uneven from districts,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n urgent need.

Post-industrialism;Urbanization;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062.9

A

1000-7636(2014)08-0033-05

责任编辑:董洪敏

2014-03-2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70。

猜你喜欢
进程城市化曲线
未来访谈:出版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幸福曲线
沿平坦凸曲线Hilbert变换的L2有界性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梦寐以求的S曲线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Linux僵死进程的产生与避免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