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岭
(江苏农垦肿瘤医院 江苏盐城 224314)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王云岭
(江苏农垦肿瘤医院 江苏盐城 224314)
目的:观察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2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3例给予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组13例则给予保乳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以及乳房外形美容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皮瓣坏死、皮下积液、上肢水肿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攀升,目前,外科手术仍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保乳手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早日乳腺癌的首选方法。2008年至2013年我院共收治2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13例患者给予保乳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2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26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肿瘤0期5例,Ⅰ期10例,Ⅱ期11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46.5±2.5)岁;所有患者都符合保乳手术适应症[1]。将2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临床其它症状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13例患者给予改良根治手术,方法如下:根据患者肿块部位和乳房大小采用纵梭形或横梭形切口,于不低于肿瘤边缘3cm的地方切开皮肤,由内下至外上将胸大肌筋膜和乳腺进行分离,清扫腋下淋巴和肌间淋巴,清洗创面,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包扎。
治疗组13例患者给予保乳手术,方法如下:取仰卧位,外展上肢,梭形切除肿块及其周围2cm乳腺组织和胸肌筋膜,外上象限的肿瘤,切除肿块和腋窝淋巴结,其他象限的肿瘤,梭型切除,同时清扫腋下淋巴结。将切除标本快速病检,清洗创面,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包扎,乳腺切缘进行缝合的时候,确保乳房双侧乳头对称,外观平整[2]。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手术用时、住院天数、术中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两组患者乳房外形,外形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差[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2例皮瓣坏死,3例皮下积液,1例上肢水肿,2例上肢功能障碍;治疗组2例皮瓣坏死,2例皮下积液,0例上肢水肿,1例上肢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对乳房外形优良率比较
对照组13例患者中,3例评估乳房外形为优,6例为良,4例为差,优良率为69.2%;治疗组13例患者中,5例评估乳房外形为优,6例为良,2例为差,优良率为84.6%。两组患者乳房外形优良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临床逐渐将保乳手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中,与传统的改良根治术相比,保乳手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保留了乳房,极大地提升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值得注意的是,保乳手术具有一定手术适应症,只有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采取保乳手术治疗,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保乳手术适应症如下:①肿瘤直径低于3cm;②肿块距离乳头大于2cm;③乳腺癌分期为0期、Ⅰ期、Ⅱ期;④乳腺钼靶片,彩超检查显示单发周围型肿物;⑤肿块与乳房体积比最大不超过1/4,能保持乳房外形;⑥腋窝淋巴结单个或呈阴性,直径低于2cm。
我院对2008年至2013年2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13例给予保乳手术治疗,剩余13例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结果显示,保乳手术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以及乳房外形均优于改良根治术组患者,且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从这个角度上说,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钱秀珍.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9):88
[2]郑敏,林海舵,蒋正财,等.43例乳腺癌保乳手术探讨[J].中华乳腺病杂志.2008,2(2):214
[3]谢伟,陈贵俦,梁宏伟.乳腺癌保乳规范化综合治疗25例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9):678-679
R737.9
A
1009-6019(2014)07-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