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菊
(三亚日报社,海南 三亚 572000)
一次成功的正能量传播
——《三亚日报》“谁来帮她圆看海梦”系列报道启示
□郭艳菊
(三亚日报社,海南 三亚 572000)
从2013年11月20日到29日,连续10天,《三亚日报》追踪报道了陕西西安肺癌晚期患者孙学荣在三亚圆梦看海的感人故事,盛大呈现了三亚人民接力奉献爱心的过程,传播了社会正能量,获得了社会各方的高度评价,这中间体现出来的媒体的良知和担当,堪称一次新闻传媒成功的爱心互动传播的典型范例。
西安肺癌晚期患者孙学荣命悬一线,生命的最后关头,念念不忘此生最大梦想就是“去三亚看看海”。但其赖以维持生命的中药液却无法带上飞机。其姐孙学英求助《三亚日报》,原本只想找一个煎药的地方,但《三亚日报》积极回应,在了解到她的家庭极度贫困,她姐妹三人行走不便时,当即决定利用媒体的力量号召三亚人民帮助孙氏姐妹,方便她们在三亚的圆梦之旅,体现了一个媒体的爱心和担当。
很多媒体在做爱心互动类报道时,往往不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和痛苦,只顾挖掘自己的新闻,消费苦难,给被采访对象造成伤害。此次《三亚日报》采访孙学荣,一切报道内容在征得病人的同意后进行,不对患者追问隐私,甚至不派摄影记者,文字记者变成陪护志愿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的情绪,保证了患者在三亚圆梦之旅的顺利进行。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极大信赖和感动,主动要求配备摄影记者,配合宣传。
该报道对此次正能量题材的完美呈现也可圈可点。第一次呈现病人的故事时,即打出独家策划的标志,在一版做显著导读,再在新闻版做大篇幅报道,吸引读者眼球。此后连续10天,紧扣三亚各界爱心奉献的进程,每天持续做大,引来更多关注,扩大了社会影响,营造了很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最后一天的跨版报道更是亮点频现,一版创新手段,“抠图”形成图片特写,突出患者含泪,表达对三亚依依不舍的表情,并配备患者手写的两封感谢信,一封感谢《三亚日报》,另一封感谢三亚人民,二、三跨版更配上本报评论员文章,用核心点评引导舆论导向,再次回顾在三亚的“圆梦”过程,并刊发部分献爱心者的访谈,使此次爱心事件的影响最大化,在高潮中完美结束。
从第一篇求助稿开始,《三亚日报》第一时间把纸媒内容搬上官方微博、微信,并直播爱心报名的情况,不断滚动发出消息,加强了传播影响,获得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与转发,是一次有益的报网互动的尝试,有效地把纸媒宣传的正能量传递到网络媒体,在年轻一代网友中进行了一次爱心传播和扩散。在此过程中,媒体不只是一个传播者,而变成了信息联络员、沟通员,甚至救助员。
《三亚日报》此次独家报道,是一次正能量的传播,一次独具匠心的策划,一次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作为,它超越了一般新闻报道,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爱心传播的新闻事件,为党报接地气探索了正确的方向和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