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普适性

2014-06-07 05:50马国强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6期
关键词:党性原则普适性昭通

□马国强

(昭通日报社,云南 昭通 657000)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普适性

□马国强

(昭通日报社,云南 昭通 657000)

党的十八大会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提并重,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云南《昭通日报》在解读十八大报告后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昭通10年来的发展成就。这组经过精心策划才推出的20篇新闻稿件在当地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普遍关注,同时也反映出该报社领导班子策划新闻的政治敏锐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一次有益的新闻实践尝试。

党报是党的思想武器、宣传工具和舆论阵地。党报的这一固有特色和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新闻实践中找到一个思想上的最高准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充分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普适性,在新闻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真正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适合当代中国国情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由于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中国人民在整体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并不是执政党强加的,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我们的新闻工作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是新时期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普适性的具体体现。

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党报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所在。恩格斯在《马克思和〈新莱茵报〉》一文中强调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机关报必须坚决贯彻党的政治纲领。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坚持“自己的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毛泽东同志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主要阐述为:一是传达党的意识,努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二是宣传工作必须符合当时党的政策和策略。在当前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闻报道应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构建社会和谐为主,在揭露、批评的同时不给国家和社会添乱;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做到负面消息正面引导;以歌颂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主,鼓舞人民的斗志,使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因此,必须坚决抵制和驳斥那种认为“坚持党性原则,新闻媒体就沦为了党的宣传工具”的错误观点。毛泽东经常告诫全党:我们要使人民认识到中国真实情况和动向。对典型报道的论述,毛泽东指出:“好事例及各地不好的事例,凡典型性的,都应该公开报道”。由此可见,片面理解党报的党性原则是不可取的,新闻媒体坚持党性原则实质上就是坚持了人民性,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的社会实践,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指导新闻实践中的普适性。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写到的:“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当前舆论监督具有指导性

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党报的权力,体现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的进程。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相关性利益凸显,群体性矛盾增多,新闻媒体要做到既当好“舆论的陪审团”,又不给政府添乱,必然需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把标尺来进行丈量。尽管舆论监督是体制内的监督,但如果把握不好,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和耸人听闻,引起负面效应,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增加问题的复杂性。

马克思在《新莱茵报》工作时,他指出:“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公众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眼睛。”党报的监督职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再现社会状况,二是评论权力组织和社会活动家的言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舆论监督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原则,对我们当代的新闻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舆论监督应该是尽量发现制度中的漏洞、体制中的弊端、法律中的瑕疵,通过个案反映普遍性的问题,对整个制度层进行反思,以更加理性的监督,更具建设性的导向引导受众对当前改革问题进行思考,最终达到完善社会制度、促进改革、推动社会发展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党报工作者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当前,宣传报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党报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展示党报工作者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胡锦涛同志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将为中国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报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依托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革命需求。毛泽东同志从总结党报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入手,先后两次提出“要政治家办报”的问题,其核心思想是指:办报的人,特别是新闻单位的领导者要有政治家的胸襟和见识,要能够从政治上总揽大局,抓住事情的要害,使新闻宣传紧密配合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为全党和全国各族的大局服务。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对当时以及后来党的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特别是新闻单位的领导者加强政治修养,提高政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报思想是对毛泽东党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以中国当时的社会政治局面为出发点,以“安定团结、发展经济”为宏观理念,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该时期各方面工作的思想路线对党报及其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报思想是在充分理解吸收前两代领导人思想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对局面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观点的再理解、再认识与再阐述。

三代领导人对党报思想的阐述都毫无例外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普适性,体现了党报要宣传党的方针路线、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政治主张。作为党报工作者,只有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发挥党报的真正作用,才能成为一名富有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肩负重任,才能体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党性原则普适性昭通
一种普适性的加权热带气旋风场重构方法
一种普适性LED屏智能参数配置系统设计
音乐教学中的普适性审美特征阐释
列宁报刊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微
唱响主旋律 党性最鲜明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正面报道工作
思政课教师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意义
小人物笔记与普适性关怀——评匡瓢的中短篇小说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