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静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成为后代诗人难于逾越的高峰。宋人生在唐人之后,就像站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以及杜牧、李商隐、韩愈等无数巍峨的雄峰之下,徒有“以手捂膺坐长叹”的份儿。要想突破困境,只好另辟新路。于是宋代的诗人就走上了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宋诗不同唐诗之独立风格的形成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北宋初年,尚未形成独特的时代文化,诗人们多是被动地接受唐诗的影响。风靡诗坛几十年的就是真宗年间以杨亿、刘筠和钱惟演为代表、师法李商隐的西昆体。西昆体得名于杨亿编著的《西昆酬唱集》。西昆派主要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均为皇家馆阁名臣,他们都有良好的词章修养和圆熟的作诗技巧,其诗取材广博,辞藻华美,诗风整饰,对仗工稳,并善于运用隐喻性较强的典故。虽然,西昆体本就孕育于馆阁唱和之中,相对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而言在艺术上有了进步,但仍有缺乏表达作者真情实感的弊病,更未能在唐诗之外开辟新的境界。
此外,在宋初诗坛上还有两个松散的诗人群体,一个是以王禹偁为代表的白体派,一个是以魏野、林逋为代表的晚唐体。
王禹偁是宋代最早提出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诗人,创作了不少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但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上取得的成就还远不能与西昆派抗衡。
而晚唐体是学晚唐(实为中唐)诗人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种诗体,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等,流于小巧琐碎。
总之,宋初的诗风沿袭晚唐,华靡而浅薄,积弊很深。从北宋初年,有识之士在要求改革政治的同时,也主张改革诗文。而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开创一个诗歌新时代的是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等人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其中,欧阳修的贡献最大。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除在文章上被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也在诗词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欧阳修的诗从李白、杜甫、韩愈三家变化而来,特别继承了韩诗“以文为诗”的特点,以散文写诗,以议论入诗,既丰厚有力,又明浅通达。他的诗如《凌溪大石》《紫石砚屏歌》等,形象奇特,明显地仿效了韩愈的《赤藤杖歌》,但又少了韩诗中太多的奇文怪字,因此不像韩诗那样艰涩拗口。且看他的《明妃曲》其二:“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於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该诗描写曲折深入,语言晓畅流动,又参入议论,代表了他的诗歌特色。
进一步拓展宋诗,使宋诗呈现出一派绚丽景致的是苏轼(号东坡)。苏轼是全能的天才。林语堂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诗词文章兼善,甚至在书法绘画方面都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在诗史上,苏轼与黄庭坚是诗风从唐变宋的杰出代表。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在创作上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作为苏轼门人的他,虽赢得了与苏轼并称“苏黄”的崇高地位,实际成就远不及他的老师。
苏轼在宋代诗人中允称大家。他对古体、近体都驾驭自如,尤以古体和七言写得最好,表现了自己非凡的才华。总结起来,苏轼的诗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苏轼走出唐人的藩篱,将以前诗人从未表现过的天地万物、嬉笑怒骂,皆形诸笔端。他一生坎坷,但生性豁达。且看《出狱次前韵二首》其一: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斗少年鸡。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堪笑睢阳老従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他的一位好友惧内,苏轼在诗中调侃道: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第二,继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之后,苏轼更大规模地拓展韩愈“以文为诗”的道路,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甚至将街谈巷议,鄙词俚语,皆点化入诗,彻底改变了北宋之初诗人们沿袭唐人的风气。如《赠龙光长老》:
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再如《走笔谢吕行甫惠子鱼》:
卧沙细肋吾方厌,通印长鱼谁肯分。
好事东平贵公子,贵人不与与苏君。
第三,苏轼善于将陈旧平凡的题目写出新意,把人人熟悉的东西,人人共有的感觉写得异常新鲜。如《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第四,苏轼的诗比喻新奇,出奇制胜。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五,苏轼以大量的议论入诗,或机智深刻,或妙趣横生。历来为人称道的是《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各种体裁的诗都写得很好,尤其是七言古诗波澜壮阔,变幻莫测。五言古诗和七律也词清味腴,流离婉转。总之,苏轼的诗,为宋诗展开了一幅绚丽美妙的画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