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京华
筑梦教育管理 促进内涵发展
■邹京华
让黑人儿童能够与白人儿童同席而坐、携手并行,这是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总书记和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让每个教职工重拾教育信心,让每位师生加大朝着目标不断前行的决心,让教育回归本真,助人人成人成才,办“我们家门口的优质学校”,这是我——一个刚担任“一把手”职务的普通学校校长的教育梦想。
曾几何时,学校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生源流失、质量下滑,导致教师对学校教育失去了信心。不能革故就难以鼎新!只有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学校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光有梦想还不行,更需要有追逐梦想的行动。几经摸索探研,我校确立了“以人文关怀来凝聚人心,以师资建设来提升实力,以质量提升来树立品牌,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来赢得信赖”的内涵发展之路。我的教育梦,在学校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内涵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清晰起来。
“扬长管理”是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尊重、信赖、赏识、关爱每一位教师,通过为教师提供优良的支持性环境,构建适应教师发展的机制与策略,从而满足教师身心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需求,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与和谐发展。
1.走一走,转一转
教师到校情况怎样?各个班级的管理情况怎样?卫生状况如何?我觉得这些都是基层学校校长每天应该全面了解和掌握的。了解和掌握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走一走,转一转。于是我要求自己克服家庭困难,每天提前到校,到各班教室、教师办公室走一走,了解老师和学生的到校情况,向师生问个好,交谈几句。如果发现问题就及时指出,并督促改正。这样一来,我与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关系融洽了。同时,我也及时准确地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2.听一听,讲一讲
老师们上课的情况怎么样?是不是很投入?哪些老师更扎实一些?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思想状况怎样?教学和生活上有哪些问题?对新领导班子有哪些意见和要求?还有,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怎样?家长对学校、对老师有什么意见和要求?等等。这些都是摆在我这个刚上任的校长面前切实需要了解的问题。要了解这些问题,就必须深入课堂去听一听教师、学生的心声。每天上午,我要求自己坚持听课2节,在其后的说课、评课环节中用心倾听老师的心声。当他们对学校某些工作不理解时,我会耐心地做解释和说明,使他们明白、理解,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当他们在某些问题上有思想顾虑时,我会深入地做思想工作,消除他们的顾虑。对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会将问题记下来,加以归纳整理、分析研究,然后指导改进。
3.议一议,谈一谈
多年的行政管理经历告诉我,校长的许多工作,特别是一些重大的举措,都非常有必要与教职工谈一谈、议一议,让双方达成共识。因为校长的举措是通过教职工来实现的,教职工们接受不了的事,是办不好或办不成的。例如,我会让老师议一议,如:“如何让今年的‘三八’妇女节过得有尊严,有温度?”“如何立足于区江汉区中部办好优质学校?”“如何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分层设置校本课程?”等等。通过老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我发现要保障这些举措的顺利实现还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同时我还会发现某一举措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要予以改进和完善,使学校工作成为教职工们的自觉行动。
4.学一学,思一思
在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对学校的领导就是对教育思想的领导”。如何实现这种领导?其一是自己读书和组织教师读书。读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内涵;读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读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生命价值;读书,也同样可以提升校长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其二是厚积而薄发。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静心梳理一下当天的工作内容,客观地评价一下当天的工作,每天在自己的脑海里过一次电影,然后一一记录下来,反思一下。这是我每天必做的工作,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是必须的。厚积薄发,我才能在实践中成长!其间,那成功的经验带来的喜悦不禁染上你的眉梢,那不可避免的失误带来的遗憾无声浸入你的内心……可不管哪种,对我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呢!
“扬长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天性、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轻松舒展、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使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
1.“扬长课堂”强调“六个优化”
一是优化教学观念。要求全体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二是优化教学目标。要求全体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设计教案,开展课堂教学。三是优化课堂结构。根据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步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四是优化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要求全体教师要因课程、因学生、因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要灵活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灵活驾驭课堂。五是优化教学环境,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六是要优化练习设计,做到有写必批,有错必改,有改必评,加强分层练习,对那些落差比较大的班级采取跟踪和督查,以促进他们课堂教学效益逐步提高。
2.扬长教育理念引领探寻“扬长教学”模式
我校的“扬长教学”模式是以扬长教育理论为指导,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以及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在“明长、用长、扬长”中有机统一的过程。
我们探索出扬长教学模式流程是:
(1)导向激趣,明确目标:明长。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是学习活动的定向阶段。教师可启发引导,以旧引新,设疑激趣,呈现目标,引领学生思维入路,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探索目标。
(2)指导运用,选择尝试:用长。波利亚说得好: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因为这样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及学习能力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尝试、练习等探究活动,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策略,确定学习方法,参与自我探索。学生在教师有倾向的指导上能更好地建构知识模型。
(3)组织交流,共同研讨:练长。在此环节,教师要用心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学生相互合作,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质疑讨论过程中更好地展现自己。它要求教师敏锐地洞悉学生的思维活动,准确及时地掌握学生反映出来的情况,迅速恰当地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使学生准确理解新知,完善认知结构。
(4)点拨提示,归纳总结:显长。此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总结学习内容,揭示探索的结论。
(5)鼓励应用,迁移拓展:扬长。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归纳领悟出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充实、完善认知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教师的练习设计要有典型性、综合性,以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练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学校坚持扬长教育理念,践行“关注差异、多元发展”的扬长教育特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通过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常态化、班本课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完善“普及课程——提高课程——特需课程”的金字塔型的课程设置模式,努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个性特长得到明显提高。
“扬长课程”主要分为八大类:以围棋、国跳等为主要内容的益智类课程;以晨诵典、午习字、暮读书等为主要内容的养心类课程;以舞蹈、合唱、器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怡情类课程;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为主要内容的润德类课程;以武术、竹竿舞、田径等为主要内容的健身类课程;以科技环保、航模科模、菜圃种植、发明创造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类课程;以体育节、毕业典礼等为主要内容的庆典类课程;以为拓宽视野、感受自然、丰富体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远足类课程。
打造教师队伍,尊重教师是前提。今天的学校管理者,不能像过去那样只要关注教师的教学和他的教学能力。校长首先眼中要有教师,要关注他们的人生,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与生活品质。在工作实践中,学校管理者如果对教师给予人格的尊重,给予自由的教学空间,那么这样的管理的方式就会持之以恒地融入教师的管理理念,使教师也把他的学生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从而赋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进而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拥有高品位的教师,学校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校对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求是:培养能力,增强实力,开发潜力,努力培养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1.实施“三四五”工程,加强全员培训,提升教师品位
(1)树立三种意识。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为生服务意识、现代教育意识。
(2)发扬四种精神。每一位教师都要发扬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3)拥有五种能力。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教——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善于思——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善于研——能从教学实践出发参与课题研究;善于写——能总结教学经验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善于说——能具备一定的即兴演讲能力,能说课、评课。
2.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培养名优教师
进一步实施“名师工程”,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一方面拓宽培养渠道,与知名学校的特级教师、教研室的教研员联系,拜师学艺;另一方面自加压为,实行骨干教师开放制度;鼓励骨干教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文集,努力造就更多的骨干教师。
继续抓好“青蓝工程”。进一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用一师多徒和一徒多师的方法,帮助青年教师早日成才。指导教师在教育理论、区教学比武、区“教学模式教学展示”、学校“温馨约课、倾心研课、核心炼课三级课堂活动”的评选等教学实践、教育科研、教育创新、班级管理方面加强指导,使青年教师工作上能更快地出成绩,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构筑多元学习平台,融合自培、外培和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美国诗人狄金森曾说:“造一片首蓓,需要一粒种子和一群蜜蜂,如果没有,有梦就足够。”是啊!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我将秉承“用‘扬长教育’引领学校,助人人成人成才”的理念,为我的教育梦想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航空路小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