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军鼓在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中的作用及演奏法

2014-06-06 09:29:04李华宸
乐器 2014年4期
关键词:三连音拉威尔舞曲

文/李华宸

一直以来,小军鼓作为最为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在乐队中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波莱罗舞曲》这部作品,试图阐述小军鼓在此曲中不同的演奏技巧与处理方式,以及对乐曲的增润功用。

一、打击乐器小军鼓简介

小军鼓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4世纪。据史料考证,最早在管弦乐队采用小军鼓的是法国作曲家、古提琴演奏家马雷(Marin Marais)的歌剧作品《阿尔西厄尼》(Alcyone,1706)。尽管如此,在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和其他19世纪末的俄罗斯作家之前,小军鼓始终没有成为正式的管弦乐队乐器。

小军鼓在各类乐队中拥有与大鼓相同的重要性,常与大鼓同时使用。但小军鼓不像大鼓那样用来加强强拍,而是在弱拍上敲击细小的节奏,以调和音色,增强乐曲的节奏感。小军鼓的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还可以通过在鼓面上盖绒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来改变音色,烘托出不同气氛,表现力非常丰富。

小军鼓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音色清晰、明快,并伴有沙沙的声音,别具特色。双槌极迅速地交替敲击,发出颗粒清晰的音响,各种处理效果(如轻、重、缓、急的区别)可以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二、作品简介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是享誉世界的印象派作曲家,他也是德彪西的追随者。《波莱罗舞曲》是拉威尔一生中最后一部管弦乐作品(创作于1912年),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本曲有着非常浓厚的法国音乐特点,它结构简练,风格清新典雅,拉威尔非凡的配器技巧在本曲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音乐形象生动感人,让人们非常喜爱。《波莱罗舞曲》中,两个截然不同的主题在一个固定的由小鼓演奏的节奏音型下相互交织,在拉威尔的配器技巧下力度与色彩都不断地更新变化,让整个曲子在发展和色彩上都显得异常完美。

三、浅议小军鼓在《波莱罗舞曲》中的重要作用

1. 鲜明的节奏贯穿始终,起到骨干支撑作用

波莱罗是一种西班牙舞曲,在这样一个鲜明节奏贯穿始终的舞曲中,小军鼓起到了重要的骨干支撑作用。如图所示,在这个将近16分钟的作品中,小军鼓一直重复着同一个节奏型并且保持着同一个速度,所以在编曲配器时,拉威尔考虑到打击乐手的疲劳关系,写入了两只小军鼓,并且让两只小军鼓在乐队最强时同时演奏来增强力度、烘托气氛。小军鼓在本作品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2. 单一节奏型的力度变化,烘托作品的色彩美感

拉威尔在自己的自传中说道:“整曲中速度、和声还有节奏始终不变,这是一首慢速舞曲,但在其中充当连接部分的是小军鼓不断地给予强调。”

这个单一的节奏型真正的作用是连接和发展。这样的三连音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在行进,这样精妙的节奏型在曲中正是起到了推进的作用。这个节奏型给演奏者特别是小军鼓演奏者的感觉是,“根本停不下来”。四分音符给人稳定感,紧接着一个三连音让人感觉音乐又在继续进行。作为作曲家的高超和巧妙之处就在于打击乐小军鼓不断的力度变化,再加上配器手段的创新,各种乐器层层加入,音响逐渐丰富,层次布局合理巧妙,小军鼓明亮而具有穿透力的演奏将整首乐曲牢牢掌控在稳定统一的节奏中,起到了连接、稳定以及推动音乐发展,烘托音乐氛围的作用。

四、浅谈《波莱罗舞曲》中小军鼓的演奏法

1.掌握律动,稳定节奏

笔者认为,打击乐在这部作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连接和推进作用,想要在这部作品中演奏好小军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最重要的就是律动。律动是节奏的灵魂,对于打击乐手来说,在演奏任何一个乐曲时,最重要的就是让律动从始至终的存在。如果律动断了或者飘忽不定,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影响整个乐队,所以如何抓住律动便成为打击乐演奏者最核心的问题。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在《波莱罗舞曲》中抓住所谓的律动呢?律动并非速度,只凭借保持一定的速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整个曲子的风格。在拉威尔《波莱罗舞曲》中,它的律动就是在规定的速度下所演奏的正确的节奏。那么这样的律动我们该如何掌握?

首先,我们要找到这部作品的律动单位, 如图:

第一小节第一拍,节奏是八分音符与一个三连音组成的节奏型;第二拍,节奏是一样的;到了第三拍,节奏变为两个八分音符,直到这里,整个律动还是没有结束。再看第二小节,前两拍的节奏与第一小节的前两拍完全一样,可是到了最后一拍,节奏变为了两个连在一起的三连音。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完整的小节在《波莱罗舞曲》中不断地重复,而且是没有变化的重复,所以我们把它定义为律动单位。

找到了律动单位后我们就需要去掌握它,让自己的感觉与这个律动单位相吻合。比如,我们可以在听这部作品的时候更加注意一下小军鼓声部,这样可以让自己在原曲作品中找到律动的感觉,并且在实际排练过程中可以熟知各个声部的音响以便配合整个乐队。只要打击乐手掌握了律动,那么整曲的风格把握就成功了一半,当然另一半就要靠指挥来完成了。

第二,如何来控制稳定节奏

在这份看似简单的《波莱罗舞曲》乐谱中,打击乐分谱蕴含了很多的内容。想要在这部作品中担任好小军鼓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掌握住律动以及控制住节奏,虽然节奏很简单,但是,要想使全曲保持同一个节奏速度是需要多种因素配合的。比如在谱例1中,节奏型就是在三连音与八分音符中来回变化,对于打击乐演奏者来说,三连音是非常难演奏的一种节奏型,三连音最初的使用目的就是要推动音乐的进行,这种推动感是其他节奏型不可比拟的。所以,三连音在演奏时是非常容易“赶”的,不知不觉就会让演奏者把速度带快。在遇到这种节奏型时,演奏三连音就要非常小心。以略慢的速度演奏三连音会让乐队里的其他成员听起来舒服且不会赶。笔者认为,在演出排练前,可配合节拍器唱谱,以便自己的稳定性加强,只要唱出来是准的,那么用手打出来就相对是准确的了。

2. 控制力度,注重层次

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在结构上是非常大胆创新的,在C大调上用不同的乐器来反复演奏同一主题。音乐流动对于结构的持续便显得尤为重要。

整部作品从一开始就处于一个持续渐强的趋势,一直到最后,乐器分别的主旋律也是按照音响较弱的木管到音响较强的铜管的顺序来安排的。那么作为一个打击乐手,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环节呢?

在《波莱罗舞曲》中,力度上有着持续的渐强,比较难以掌握的是在保持一样的速度和节奏型的同时做持续的渐强,在保证节奏、速度不乱的情况下怎么才能做到持续的渐强呢?

这个渐强是持续的,即每一个音节要比前一个音节音响更大,但是在这么长的乐曲中想要保持这样的渐强力度非常不简单,所以笔者认为,在更换演奏主旋律的乐器时稍微渐强。这样,既做到了渐强又可以让节奏与速度更加稳定。

正如上文所言,本曲小军鼓演奏是由两个人不断切换完成的,那么如何平滑地切换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切换第二个人时把力度略微加强,等到第二只小军鼓进来时再突然弱一些,这样可以保证整曲力度的进行还有稳定性,让最后的齐奏不会那么突兀。

阅读总谱跟随节拍器反复视唱,将速度稳定下来并形成良好的内心节奏感,把渐强在乐谱上做出标记,时刻提醒自己什么时候应该渐强,在节奏控制好的前提下把渐强运用完美,这是我们作为打击乐演奏员应该具备的基本功。

总之,在这个作品中,作为灵魂的打击乐应该注意的东西太多,上文所述的例子只是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环节,当然还需要打击乐同仁继续深入研究。

3. 演奏精确,把握平衡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小军鼓声部看似简单,但其中又蕴含了许多重点、难点。

首先是稳定性练习。稳定性对于我们来说是从小一直练习到大的,任何一条基本功都可以说是练习了稳定性。在演奏本曲时,稳定性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应该在练习过程中更多的注意稳定性。比如,在每一条基本功中加入节拍器,因为速度对于打击乐演奏者来说是最重要的。好比两个鼓手,一个技术好另一个节奏稳,那么我们一定更觉得节奏稳的鼓手在乐队里面更好,所以作为一个打击乐演奏者,光有了好的技术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对速度稳定的练习上。

在这个作品中,对于三连音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全曲72的速度下,我们如果能保证三连音打得非常稳,那么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在练习三连音时,我们把节拍定在50至70,变换不同速度不断地练习演奏三连音,这样我们就能尽可能地保证不会赶。

其次是渐强渐弱的练习。在具备了稳定性的基础上,我们该着眼于技术。整曲没有太多技术难点,只有渐强一个力度变化,笔者认为在练习渐强时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是滚奏时的渐强渐弱。定好节拍器50至70的速度,8拍滚奏渐强接着8拍渐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滚奏时更不容易掌握渐强渐弱的幅度,这样的练习可以让我们更能掌握渐强渐弱的幅度以及巩固对拍子的概念。

第二是在单拍四分音符的渐强渐弱。同样的8拍,一遍渐强一遍渐弱。这个基本功是让我们的渐强渐弱找到了幅度上的分化,不论你是哪一种渐强方法,对于幅度上有了一个更立体的了解就是这个基本功的作用。

第三是三连音的渐强渐弱。还是8拍,每拍一个三连音,一遍渐强一遍渐弱。这个基本功是必须要掌握的,它结合了《波莱罗舞曲》中最重要的三连音以及渐强渐弱,练习后一定会感觉自己的三连音即使在渐强渐弱中都可以打得很准确。

五、总结

本文介绍了小军鼓的历史、乐器性能、音色特点以及拉威尔和他的《波莱罗舞曲》,分析阐述了小军鼓在这首作品中的地位以及重要作用,同时和大家分享了笔者在该作品演奏法方面的浅薄认识,并根据笔者的自身经验提供了几种练习方法。

要想演奏好一部作品,准确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除了具备良好的演奏技术以外,熟悉了解总谱,学习掌握一定的作曲、配器、和声和作品分析的知识会大大提高演奏者的综合能力,特别是通过演奏准确诠释作品的能力。当然,了解作品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对把握作品风格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只有更多地去欣赏、聆听大师的作品,不断探究分析演奏与作品的关系,才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美感。

猜你喜欢
三连音拉威尔舞曲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民族文汇(2022年16期)2022-05-18 20:16:41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艺术评鉴(2022年6期)2022-05-10 10:07:27
冬的舞曲
形象表现主义画家——大卫·拉威尔作品欣赏
少儿美术(2020年11期)2020-11-06 05:11:36
瑶族舞曲
钢琴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演奏分析
艺术研究(2018年1期)2018-08-31 11:19:36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黄河之声(2018年2期)2018-04-04 02:33:18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
新一代(2017年6期)2017-06-11 12:53:11
寂静中的斑斓——拉威尔《鹅妈妈组曲》之《睡美人的帕凡舞曲》配器分析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7
烂漫舞曲
风采童装(2016年7期)2016-09-21 11: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