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海类高校大学语文特色教学探索

2014-06-05 09:26倪浓水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海洋特色

倪浓水

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这是毋庸置疑的。进行特色化教学是目前改革的趋势之一,其基本的路径。便是将大学语文和高校自己的特色相结合。如全国中医药高校的《大学语文》,在篇目编选上,适当选取与医学内容相关的文章,就很适合中医药类专业的学生学习。[1]又如一些公安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在教材编撰上也突出公安法律专业特色。[2]

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特色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必须从不同的教育对象出发,力求个性鲜明,富有特色。这不但关系到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从而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教育的人文精神的养成问题。”[3]

一围绕“海洋”,调整“大学语文”的教学宗旨

“大学语文”的开设宗旨,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传授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尤其是非文科类学生的人文素质。但是这种人文素质的具体内容组成,并不是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套用的,而应当是要根据实际需要,有侧重、有针对性地组织进行。所谓的“根据实际”,主要是两条,一条是根据各教学单位的具体校况,另一条是根据各受教者个体的具体素养。

涉海类高校是一种特色鲜明的个性化高等院校。它们开设的各专业,都与海洋有关系。如浙江海洋学院,它地处海岛,是全国所有海洋类高校中唯一一所身处海洋之中的海洋类高等院校;而且它处于东海之中,而东海又是全国海洋区域中海洋文化最为集中、海洋开发历史最为悠久、对外海洋交通最为发达的海域之一。因此,自1958年创办开始,浙江海洋学院(其前身为舟山水产学院、浙江水产学院)就立足于海洋,所有的专业开设都与海洋有关系。1998年开始重组后,虽然发展成了一所理学、农学、工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发展的省属高校,但是其海洋特色不但没有减退,反而更加鲜明。其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航海技术等专业,都在全国享有一定的著名度。

该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起初遵循的也是一般性素质教学的通识类课程道路。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大家渐渐意识到,这样的一般性“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无特色,教学方法无特色,学生听得乏味,教师教得没劲,必须转变观念,进行深入的改革。

正在这个时候,学校向人文学院和管理学院等文科二级学院提出要求,认为在专业开设、研究方向、教学宗旨等方面,应该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向“海洋”靠拢,尤其要突出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海洋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该校的人文学院,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建立了“海洋文化研究所”,后来又陆续成立了“舟山海洋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观音文化研究所”等。2010年,成为了浙江省文化厅颁牌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2012年,更成为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多年来一直全方位地开展了海洋民俗、海洋宗教、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海洋文化的研究。在教学上,开设了“中国海洋文化”、“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国海洋文学”等课程。其中“中国海洋文化”还成了省级精品课程。同时承担了“浙江海洋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海洋小说与文化”、《浙江海洋民间宗教研究》等省部级研究课题,出版发表了一大批研究专著和论文等成果。

正是基于上述的对于“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认识、学校的要求和人文学院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基础,从2010年开始,浙江海洋学院开始对于“大学语文”教学作出调整,要求围绕“海洋”这个中心,通过富有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海洋观认识,培养大学生的近海、亲海思想,要让学生们明白,中国不但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蓝色领土”;中国不但有灿烂的内陆文明,也有灿烂的海洋文明。

二《新编大学语文》与“海洋”

要进行富有“海洋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有自己特色化的教材。因为尽管有关“大学语文”的教材不下百种,但是都是属于普通型的“传统文化”“文学欣赏”这样的编排体系,没有一本教材与“海洋”有特殊关系。因此,2010年4月,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组织力量,着手编写富有“海洋”特色的《新编大学语文》。

在人文学院教授联席会议和大学语文教研室会议上讨论《新编大学语文》的编写方针和内容重点时,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围绕“海洋”,就要围绕“海洋”的一切方面来展开,因此有关海洋历史、海洋景观、海洋人文社会、海洋宗教、海洋交通、海防等等方面的内容,都要进入到《新编大学语文》中去,使之成为一本“海洋小百科”类型的教材。另外一种意见则认为,尽管是围绕“海洋”进行“大学语文”教学,但是这种围绕必须服从“大学语文”的根本属性,那就是“大学语文”本质上乃是文化课,而不是知识课,所以围绕“海洋”组织“大学语文”,并不是进行海洋知识的传授,而是要进行海洋意识、海洋思维、海洋精神等方面的文化启发,最终这种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并成为了“新编大学语文”的编写原则:“作为海洋学院的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发挥它独特的课程优势,运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海洋观念,培养他们对于海洋的深厚感情。……我们应该把海洋文化的宣传、海洋精神的传播渗透到海洋文学的熏陶中,让学生了解海洋文明,从情感上亲近海洋,从而达到热爱海洋、钟情海洋事业的教育目的。”

通过海洋文学的教学,熏陶学生的海洋情感,培养他们的海洋意识,这就是《新编大学语文》的编写原则,也是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特色”“大学语文”的教学原则。

围绕这个原则,《新编大学语文》在大量的作品中精心遴选,最终组成九个单元,分别突出“海洋”的九个方面:

第一单元是“一叶扁舟”,主要选文有张华《博物志》中的《浮槎去来》、美国现代女诗人狄金森的诗歌《它是个这样小的小船》和克莱恩的小说《海上扁舟》(节选)。显然,这些选文突出的是海洋宇宙观的角度,也就是人在海洋中的位置。这里的“海”,可以称之为“哲学的海”。第二单元为“沧海之水”,选文有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美国诗人丁尼生的《越过海滩》和普希金的《致大海》,突出的是“象征的海”。第三单元为“弄潮儿向涛头立”,选文有《山海经》三则、高尔基的《海燕》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节选)等,反映“人在海中”这个“在场人”“搏击海洋”的精神。endprint

其他单元则分别从“感性的海”、“审美的海”、“爱情的海”、“思考的海”以及“与海和谐共处”等角度选取了许多经典性的海洋文学作品,作为对学生进行“海洋观”教育的最佳载体。

在上述的选文中,既有《博物志》、《山海经》等这样古代的海洋笔记材料,也有邓刚《迷人的海》这样的现代书写;既有普希金《致大海》这样的抒情杰作,也有海明威《老人与海》这样的鸿篇佳构,古今中外,尽囊其中。教师们通过对于这些作品的讲授,可以让学生们很好地明白中国古今海洋意识的演变,也可以让学生们清楚地比较中外海洋思维的各自特点和差异。

三凭借“大学语文”平台,让学生徜徉在“海洋”之中

浙江海洋学院的“海洋特色”“大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认识“海洋”、体验“海洋”、审美“海洋”等等“近海”“亲海”的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从而间接地为国家的海洋战略服务。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海洋”在中华文明中的历史地位

浙江海洋学院的《新编大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古代有关海洋的笔记小说和散文、诗歌等。在对这些作品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审美赏析的同时,教学的重点是告诉学生,在中国早期的文化构建中,无论是华夏文化、东夷文化和苗蛮文化的“三源合成说”,还是华夏文化、东夷文化、苗蛮文化和古越文化的“四源合成说”,都体现出内陆文明和海洋文明共同发展的姿势,而《山海经》“山”“海”并列的结构,也印证了这一点。这样对于“海洋”,学生们就有了一个根本性的文化自觉和认同。

2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体验海洋”的重大意义

中国早期的海洋文学,其基本立场,都是一个“观”和“望”的“遥望视角”,也就是站在海边,眺望大海,想象大海,所以许多作品,都以“观”“望”“登”为题,如曹操《观沧海》,沈约《登碣石》,刘珽峻《登郁洲山望海》,祖《望海》,虞世基《奉和望海》,吴筠《登北固山望海》,独孤及《观海》等等,都可以证明这一点。甚至到了航海业非常发达的明代,仍然“观海文学”大流行,如毛纪《观海》,周瑞昌《观海》,王思任《观海》,俞安期《望海》,任万里《观海》,仇禄《观海》等,而反映和描述“身行”海洋、体验海洋这样“在场”姿势的作品不多,但在《老人与海》等这样的外国海洋文学中,“身行”海洋、体验海洋则是它们最显著的特点。而在开发海洋、建设蓝色中国这样的时代背景中,需要的正是“身行”海洋、体验海洋,而不仅仅是站在海边观赏海洋。这是“近海”“亲海”教学的重点所在之一。

3引导学生诗意地审美海洋,从而培育他们对于海洋的深切情愫

中国的海洋文学,正因为大多采取的是站在海边的“遥望视角”,因此在里面出现的海洋,基本上都不是现实海洋、实际海洋,而往往是意象性、象征性海洋,对海洋的想象支持着作品“海洋世界”的叙事向度。所以这个“海洋世界”是变异的,也是主观的。

总而言之,海洋文学作品的“海洋”,是一种虚拟性为主的海洋,一种主要具备审美价值的海洋。“审美海洋”同时也就成了一种文学欣赏。精心地分析这种审美价值,而不是一味地从思想和文化上讲授,也是浙江海洋学院具有“海洋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目前,国家的战略重心越来越“外倾”,进军海洋,开发海洋,建设蓝色中国,甚至把中国定位为一个印度一样的“半岛型国家”,正在成为许多人的共识。因此,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近海、亲海教育,也正在成为国民教育的崭新内容之一。作为大学生通识类课程的“大学语文”,也必将在这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明强.结合专业特色建设中医药院校大学语文课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

[2]杨普照,尚路军.新疆公安《大学语文》课程教材特色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10).

[3]冯盈之.大学语文特色教材建设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1).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海洋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中医的特色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完美的特色党建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