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新课改以来,历史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注重模式的构建。从这些年各地各校的实践来看,新模式的实施,对教学效率的提高的确有帮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就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及改进方法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导入新课环节的弱化
在新模式中,导入新课大多由直接出示目标所代替。这样做,学生可以在接受新知识之前就明确目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有所欠缺的。对初中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很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弱化了导入新课的这一环节,那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是比较困难的。
2.忽视对文本的深入阅读
现行模式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使用导学案教学,在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习、训练、探究。在这个过程中,看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体现了,探究活动也开展了,但现实情况是,这样做一方面导致了学生对导学案的依赖,另一方面学生不再深入研读课本,只重视导学案上提到的重点知识,对课本及其它教材如地图册、填充图册都很少关注,书上小字内容更是不太注意。加之教师讲解又少,学生就很难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到了考试时,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的欠缺直接造成较多的失分。
3.教学结果的无效
虽然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主,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可是真正的效果却没有预想中的理想。学生不能很好地审题,不会分析归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中考中,这些问题暴露无遗。江苏省南通的中考,几乎每年学生都反映历史学科难。但在我们拿到试卷,仔细评析后发现试卷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难,而是比较灵活,试卷在对历史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又特别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学生之所以答不好,一是由于对课本上内容掌握不牢,二是能力的欠缺和对现实热点问题的不关心。如2012年江苏南通中考有一道材料题,是关于红十四军的,这是地方史的内容,是近期的热点内容,电视、报纸、广播等多种媒体都有提及。但学生包括老师都关注不够,甚至于没有关注,因此部分学生拿到试卷后就会感到无从下手。
二、改进的对策及措施
1.精心设计导入
新颖、别出心裁地导入新课能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很快地进入情境、投入学习,并让学生会有新鲜感。历史教学中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无论是对上一课知识的回顾,还是对新内容的引入,都会有利于知识的全面构建。特别是历史背景的介绍,对所学内容往往起很大作用,没有这个介绍,学生对事件的发生就无法理解。
2.重视对文本的深入研读
教师要深入研读包括教材、教参在内的一系列文本,要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最好能把课本中分散的知识点整理出清晰的脉络,还要重难点突出,不仅能掌握教材的结构和体系,还要能超越教材,加入自己的教学智慧。除了对课本上的正文部门要认真阅读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和利用教材的小字部分、图片、小注及其它信息材料。通过关注小字部分,深化对正文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重视学生的学
主题要有一定深度,要有研究价值,要有现实意义,要能让学生感兴趣。一本书上介绍过日本课本上的一道思考题,题目大概是这样的:在中日历史上曾有过两次战争(1894年、1937年),这两次战争日本一胜一败。日本第一次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你觉得中日之间会发生第三次战争吗?发生战争的原因又会是什么?结果会怎样?日本要想取胜必须怎么做?和平是时代的主题,军国主义思想我们要批判,但是就题目自身来说,后几个问题完全是指向现实、指向未来的,学生当然会感兴趣。而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对相关历史比较熟悉,同时也要认真思考、探究才能做到。再看中国的教科书,对类似问题的设计大部分是问背景、意义、影响等,探究目标是指向过去,忽视了对于现实意义的探究。我们的练习设计其实就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即要重视现实性。
当然,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在教学中应及时发现,尽快解决。让我们共同努力,促进历史教学有特色、高效率,为历史课改的深入做出自己的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