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如
新课改以其科学的发展观,提出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努力去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出适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的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呈现生命之色,呈现勃勃生机,让素质教育人文化与原生态,让生物学科实现绿色教育。笔者结合初中生物教学中对“绿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尝试,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绿色资源再生来自于全方位的教学设计
教学应该回归原生态,去除华丽聒噪,注重人文关怀。让绿色理念回归生物课堂,应从最基本的教学设计入手。生物教师在备课之初就要对全册生物教材进行全面了解,深入探究教法,对于学生本身的认知程度与接受能力等做统一的研究,学会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教学氛围,合理处理各种各类教学资源,让其一切为教学服务。整合形成可持续性发展和可再生的“绿色”教学资源,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延续的可贵进行思考,了解人是怎么出生的,又是怎么发育的。通过自然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他是学生的引路人,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并创造性的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
二、绿色资源探索来自于人性化的师生关系
若师生之间能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愉悦的情感氛围,那课堂气氛便会很自然地活跃积极起来,学生对于生物的抵触紧张心理也就不自觉地得以放松,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力、学习效率都会因为教师的关注而有所提升。
1.尊重与赏识
“绿色”理念视角下的初中生物课堂应该是清新自然,充满关怀暖意的,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的自尊、人格、思想等能充分被保护,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开启心智,开启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之门,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善待、积极赏识,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的劳动成果充分尊重,对生物科学的探究才能执着。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实验方式,培养学生体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自然奥秘,明确碳———氧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努力让生物课堂回归“绿色”。
2.激励与唤醒
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有了自己的思想,特立独行的作风愈加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更要注意到此时学生的心理动态与思想活动,但这个时期学生有一个更大的特点,那就是渴望被注意,渴望被认可,因此,教师若能抓住这个特点组织教学,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对其成功进行肯定认可,并鼓励进取,那生物课堂会一片平和,不仅仅会让学生轻松走向成功,绿色生物课堂的实施也会取得可喜的成绩。例如,教师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了解与生命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然后课上通过步步讲解总结,通过学习,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生命,浪费年华。最后升华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闭眼倾听阿炳的《二泉映月》,体味不一样的生命之音;讲述海伦·凯勒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故事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喜欢。诚然,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这些资源将会源源不断地、深刻激励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将其唤醒。
3.宽容与期待
期待是塑造学生取得成功的巨大动力。教师的期待是为学生前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启发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所期望的要求。学生在求知过程中需要自由,自由的思维和自由的观点,罗杰斯曾经说过:“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这就提醒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坎坷,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要一如既往地给予宽容与期待,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允许学生的暂时落后,并始终相信其日后必会进步与成功,引导学生尽自己的能力摘取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果实。
三、绿色满园来自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生物课堂绿色回归,需要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杜绝单一的教学模式和乏味的教学手段,课堂主要应以创造型、互动型的活动为主,努力营造出和谐积极的绿色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物教师应从实验探究、任务驱动、团队协作、积极评价等教学模式入手,实现生物课堂的“绿意盎然”,还生物课堂的生命之色。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幻灯片,把相关知识用图片等形式来展示出来,这样课堂气氛可以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欲望,轻松掌握了生态系统的知识,认识了自然知识,进而实现了生物教学本身的价值。
生物课堂应该还归本色,成为生命舒展之绿,成为灵性生发之地,让这种原生态的自然浸润学生美好的心灵,让永恒的生机靓丽生物学科,推动教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