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博传播中的信息失真现象

2014-06-05 17:25黄璀
今传媒 2014年5期
关键词:信息失真微博传播

收稿日期:2014-03-29

作者简介:黄璀,女,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文学与传媒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研究。

摘 要:近年来微博迅速发展,在推动公共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已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商家、媒体和网民等微博用户的某些不当传播行为极易造成信息失真,使得受众对新闻议题的关注发生转向、偏离,造成信息在理解上的误差和损耗,阻碍着社会共识的达成。本文通过对该现象产生原因的探寻,旨在找到降低信息失真的方法和措施,减少因信息失真带来的“对话”不畅,提升微博在公共事件上进行探讨、达成共识的效率,以推动公共事件的妥善解决。

关键词:微博;传播;信息失真;社会共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062-03

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往往带来传播模式的更新换代。自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就正式进入了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140字的微博文本可以传播新闻信息,可以进行社交分享,还可以阐发观点或者是宣泄情感。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1],庞大的网民规模,缺失的传播规则,也使得这种便捷的交流和沟通平台成为各种谣言、传言孳生的场所,各种观点、情绪相互冲撞撕咬,也对共识的达成产生阻碍。这其中与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失真现象密切相关。

一、信息失真的内涵

所谓信息失真,指的是“信息偏离了客观事物的真实状况与一定的衡量标准”[2]。在信息的反映过程、传输过程和理解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失真。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的是微博用户在对新闻信息的接收过程中发生的信息失真现象,信息接受者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对信息本意理解上的误差,致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偏离客观事物的真实状况,受众对新闻议题的关注发生转向、偏离,甚至造成对新闻事实本身的误解。

二、信息失真的原因

微博作为信息传播平台,准入门槛低,操作便捷,传播迅速,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发布的节点,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将更多的态度、观点、情绪汇集起来,成为民意的直观表达,网络舆论的形成也使得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商家等在进行决定某项决议或采取某种行动时,更注意倾听并进行反馈,这已然成为了微博时代中政府与民众、商家与消费者乃至不同阶层之间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信息失真造成的民意表达不畅,会降低这种“对话”的效率,甚至陷入困境。因此探讨信息失真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举措,降低误解所带来的沟通障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商家:营销策略导致的信息失真

微博传播具备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等特点,往往能够成为舆论的焦点,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本低、效果好、短时间内的聚集效应,也使得微博成为广大商家竞相争夺的营销平台。营销方式除了直接策划线上、线下活动外,还可以在热点新闻事件的微博评论中直接进行广告宣传,利用热点新闻事件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例如,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在2013年10月17日9︰35发布了一条“中风老人猝死银行 让儿代取钱屡遭拒”的微博,截止到18日10:30共产生了3814条评论,绝大多数的评论是围绕新闻事件阐明观点,但也有个别评论是借热点新闻进行自我宣传炒作,微博用户“@完善中的菲菲”就发布了一条微博:“学管理,学营销,领导力提升,建议大伙关注一下“@1001个管理故事”?,趣味管理故事,管理心得,语录分享。”这种宣传策略有时会淹没在几百、上千条的评论中,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有时也能产生良好的宣传效应,转移人们对新闻事件本身的关注。

2011年6月23日北京暴雨,在微博上引发了大量的关注,然而一条关于杜蕾斯的微博却转移了广大用户的目光。微博用户“@地空捣蛋”发布的一条微博:“北京今日暴雨,幸亏包里还有两只杜蕾斯”,大约5分钟后,“@杜蕾斯”官方微博发表评论“粉丝油菜花啊!大家赶紧学起来!!有杜蕾斯回家不湿鞋~”并转发,20分钟后,“杜蕾斯”已经占据新浪微博一小时热门榜第一名,当晚24︰00,这条微博转发量超过5.8万,成为了6月23日新浪微博转发排行榜第一名,而关于北京当日暴雨这一新闻事件则退居其身后,杜蕾斯成功地吸引了受众的眼球,而新闻事件本身的意义就失落在商家成功的宣传策略之下了。

(二)媒体:为博眼球导致的信息失真

媒体在对新闻事件的报道過程中,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减少因偏见、歧视造成的报道明显的倾向性,这对于受众更好地接收、理解和利用信息都是有利的。但激烈的媒体竞争有时会导致记者急功近利,通过夸大新闻事实、制造煽动性的标题或导语,以引起受众的关注。这种为博眼球造成对新闻信息的损害,会造成受众对信息本意的理解出现偏差,不利于事件在充分讨论基础上达成共识,促成良性发展。

2013年2月22日,李双江之子李某某因涉嫌轮奸案被刑事拘留,自从事件经由媒体曝光以来,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李某某因其权贵子弟的身份背景和嚣张跋扈的行事风格,受到人们的口诛笔伐。案件本该沿着司法机关的相关程序,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完成侦查、起诉、庭审、判决等各个阶段,但由于媒体对案件过于密切频繁的关注,使得事件俨然变身为一台“娱乐大戏”,各种信息交融混杂,各种传言风生水起,各种侮辱谩骂和情绪对峙充斥在微博上,受众也就模糊了对事件本应该关注的焦点。其中,媒体报道中出现的立场偏执、事实不清等问题,更是搅浑了这一出“闹剧”。某媒体在报道中描述,李某某与另4个男子一道在五道口一酒吧内将一醉酒女孩带到湖北大厦一房间,轮流与女孩发生性关系。网友质疑“轮流发生性关系”的措词或暗示将不以强奸定罪,引发激烈争议。新浪微博将该词列为热点话题,有384003条相关讨论。而该消息来源北京警方表示从未有“轮流发生性关系”一说;6月27日媒体报道李某某代理律师薛振源辞去为李某某涉嫌强奸案的代理律师工作,微博认证用户“传媒老王”上传某纸媒版面照片,报道标题《李天一他妈的要求高 律师不干了》迅速引发网络围观,一小时内的评论量就超过2000条,网友纷纷调侃“神标题”。无论是网友纷纷吐槽“轮流发生性关系”,各种神造句、调侃催生这一2013年网络热词的诞生,还是由新闻标题引发网民对李某某母亲的冷嘲热讽,乃至于对记者在报道中的非理性因素的“交口称赞”,都转移了受众对案件本身的关注,容易引发舆论审判,影响司法公正。

(三)网民:宣泄情绪导致的信息失真

微博的匿名性使得很多微博用户在发表评论、转发微博时,往往会忽视对信息真实客观与否的把关,而更倾向于在传播的过程中附带情绪性意见。微博“总体上是一种社会情绪集中表达的地方,它整体的舆论场就带着浓厚的情绪色彩,排斥理性,排斥逻辑”[3]。微博在短时间内能够呈几何性爆炸式擴散,夹杂的各种情绪便更具有鼓动性和煽动性,打着反抗精英的鲜明标签,不顾客观事实一味对弱者同情支持,一方面能够获得最多的关注和最强势的转发,但另一方面却稀释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性,缺乏逻辑的主导,往往使事件偏离了其原本的发展轨迹,给妥善处置和解决带来障碍。

2013年7月20日,山东籍残疾人冀中星在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B出口外引爆“土炸弹”,造成巨大爆炸声和其本人受伤,所幸无他人伤亡。事发后人们发现,冀中星曾声称遭受不公平对待,甚至自己的致残也系当年被广东东莞“恶治安员”殴打所造成,他多次上访均无满意结果,媒体报道、披露后情况也无明显改善,遂采取了上述行为。在公共场合引爆炸弹涉嫌违法,但奇怪的是,冀中星的行为却没有引来多少唾骂和谴责,相反却获得很多支持,在腾讯网发起的“对冀中星的行为,你持什么态度”的网络调查中,有154699位网友投了“同情”,占到总投票数的96%,“谴责”的仅有4%[5]。支持者们更倾向于将冀中星描述成为一个弱者,一个因为受到不公平对待、维权无门才采取此种“大闹”方式以期引起各方关注的“可怜人”。显然,这种由情绪主导的“站队”使得大众容易模糊“犯罪”和“维权”之间的区别,美化暴力行为很有可能造成对暴力的本身的鼓励,从而引来更多的效仿者,对公共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2014年2月9日由广东东莞的扫黄行动而引发的微博舆论,也同样存在这种非理性的网络狂欢。2月9日上午,央视对东莞市部分酒店经营色情业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当日下午,东莞市共出动6525名警力对全市所有桑拿、沐足以及娱乐场所进行两轮检查,并针对节目曝光的12处涉黄场所进行清查整治,事件通过微博持续发酵,在舆论场中却出现了“东莞挺住”这样裹挟着诸多情绪和意味的热词,微博大V“@作业本”在9日发微博称:“平安东莞!!!天佑东莞!!!东莞挺住!!!东莞不哭!!!”得到近2万条点赞、3万6千多条转发和2万1千多条评论,“@吴主任”的“东莞挺住,今夜我们都是东莞人!”倡议也已转发超过1万次。截至2月10日11:00,新浪微博上“东莞挺住”的话题引来近30万网友参与讨论,居于热门话题榜首[6]。“东莞挺住”一词包含了对央视报道角色错位的揶揄、对“小姐”这一弱势群体的同情或者是惋惜于“东莞”作为“性都”图腾式存在的轰然坍塌等信息解读,这些情绪不断萌生、发酵,在微博上形成一种怪异的舆论氛围,也引发了持不同观点的人的相互攻击、辱骂,而原本存在于新闻报道中的肃清社会风气、弘扬法治精神的议题被忽略。非理性的情绪宣泄模糊了对事件是非对错的探讨,同时也对社会共识造成伤害,不利于事件的推进和发展。

三、信息失真的对策

微博是一个网络公共平台,每个人都拥有如何接收、理解、使用信息的权利,信息的传播也自有其一套规则,但笔者认为,微博的信息传播需要有一套内在的规则和范式,减少因信息失真带来的“对话”不畅,毕竟,目前的中国社会需要通过一个话语场域实现意见观点的交流和沟通,以期达成某种社会共识,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

微博需要加强管理和疏导。微博的管理目前还缺乏法律方面的规范,仅仅依靠用户的自律,是无法根本消弭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各种虚假信息、情绪性意见疯长的风险。尽管2012年3月16日,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微博网站全面实行实名制,这一举措被看作是对微博进行严格管控的结果,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虚假信息进行注册,身份认证也不是强制性的,这削弱了实名制在微博传播中能够起到的监管力度。除了进一步落实网络实名制,还需要加大惩治力度,完善事后追惩,对利用微博刻意策划新闻热点以谋取利益的不法分子以严重的惩处,以起到警示作用。

媒体的传播行为需要规范。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接收者往往通过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进行消化吸收,读取其中的意义,完成对事件的理解,并进行信息反馈,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并影响事件的后续发展。倘若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失偏颇,偏离真实客观的基本要求,那么对事件的讨论和争议就建立在一个不够完整或者不够牢固的事实基础上,这样的探讨和对话只会加深矛盾双方的分歧和对立,社会共识不能够达成反而会加深社会阶层的割裂和冲突,因此通过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加强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把关和筛选,提升媒体记者的职业道德伦理,是亟需完善的传播环节。此外,媒体还需要在信息发生失真时,通过议题设置、媒体评论等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使围绕事件的探讨回归理性和克制。

用户需要学习如何“对话”。本文所探讨的信息失真,是由于微博用户在对新闻信息的接收过程中对信息本意在理解上产生误差所导致,因此解决信息失真关键还是微博用户本身的接收行为需要规范化、合理化,这就需要提升用户“网络对话”的素养,例如对繁杂多元、鱼目混杂的信息需要有自我判断和筛选,不轻易被煽动性信息迷惑;讲究说理的逻辑性,克制情绪性意见,多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理解事件;提高自我约束意识,加强网络评论的自律性,对所发表的言论承担必要的责任等等。当然,受众网络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通过政府的鼓励示范,通过媒体的宣传教育,通过社会各界在具体事件讨论中的磨合与努力。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矛盾丛生,社会共识的达成必然是艰难的,但是打造一个对话畅通、高效的微博平台,相信对于很多存在争议的事件的最终解决都是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 网络传播时代下的“微传播”——微博传播的特性与现状[J].大众文艺,2014(1).

2 萧浩辉.决策科学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曹林.微博传播的十大特点以及对言论生态的影响[J].新闻记者,2011(9).

4 公众同情北京机场炸弹客[EB/OL].http://www.cn.wsj.com/gb /20130723/rlw091153.asp,2013.

5 如何评价冀中星的行为[EB/OL].http://view.news.qq.com/zt2013/ jzx/index.htm,2013.

6 央视曝光“莞式服务”:“东莞挺住”惹争议[EB/OL].http:// comments.caijing.com.cn/2014-02-10/113895850.html,2014.

猜你喜欢
信息失真微博传播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调查与分析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策略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
研究高校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会计核算体系改革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