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自峰,肖熔灿,胡言弼,方志辉
(1.湖北麻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438300;2.湖北罗田县第二人民医院;3.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创伤外科)
三七总皂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M eta分析
喻自峰1,肖熔灿2,胡言弼2,方志辉3
(1.湖北麻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438300;2.湖北罗田县第二人民医院;3.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创伤外科)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使用三七总皂苷(商品名:血塞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查找所有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比较血塞通和安慰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8月31日。同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6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11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总有效率:使用血塞通可以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OR=5.06,95%CI(2.77,9.23),P<0.01];②周围神经传导速度:血塞通可以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MD=5.32,95%CI(4.28,6.36),P<0.01]基于系统评价结果,采用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评价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结果显示,证据水平不高。结论血塞通可以提高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的总有效率,安全性高。
糖尿病神经病变;人参皂甙类;Meta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达90%以上。血塞通注射液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三七总皂苷,药理研究表明,血塞通对DPN有治疗作用。目前国内已有较多关于血塞通辅助治疗DFN的临床报道,但结论并不一致,且样本量较小,因此,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血塞通对D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今后研究指出方向。
1.1 纳入标准 ①文献类型:所有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使用血塞通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用分配隐藏或盲法。②研究对象: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年龄、病例来源、病程不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情况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种族及性别不限。③干预措施:试验组经静脉注射血塞通,对照组使用安慰剂。两组其他处理措施相同。④结局指标主要指标是总有效率,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
1.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重要资料报告不全;③无法获取全文;④同一个机构的2个研究报道了相似的随访区间及相同的目标结果时,纳入质量更好或信息更全面的报道,并联系第一作者澄清分歧。
1.3 检索策略 文献检索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使用计算机互联网以“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Blood plug pass/xuesaitong”为关键词检索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塞通”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8月31日,检索未限制研究类型,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
1.4 文献质量及证据等级评估
1.4.1 纳入研究风险偏倚评估 每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均由两位评价员按照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5.1版)[1]进行独立评价,若有分歧通过第3位评价员介入并通过讨论达成一致,决定最终是否纳入该文献。标准包括:①随机方法是否正确;②分配方案隐藏是否完善;③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研究结果测量者是否采用盲法;④结局数据的完整性;⑤无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⑥无其他偏倚来源。针对上述6条采用“是”(低度偏倚)、“否”(高度偏倚)和“不清楚”(偏倚情况不确定或缺乏相关信息)的评价。完全满足上述标准,偏倚的可能性最小;部分满足上述标准则发生偏倚的可能性中度;完全不满足上述标准,发生偏倚的可能性高度。1.4.2 证据质量评估 基于系统评价的结果,应用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2-4]评价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证据质量分级如下:①高质量(或A):可以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值;②中等质量(或B):对效应估计值有中等程度的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两者大不相同的可能性;③低质量(或C):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④极低质量(或D):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虽然基于RCT得出的证据一开始被定为高质量,但我们对该类证据的信心可能会因为下面五个因素而降低:①研究的局限性;②研究结果的不一致;③间接证据;④结果不精确;⑤发表偏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
2.1 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共查到相关文献132篇,全部为中文,经过阅读文章,最终纳入15个研究共计1123例患者[5-19]。
2.2 质量评价结果 根据Cochrane协助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纳入的15个研究基线具有可比性,但均有不同水平的偏倚。14个研究[5-15,17-19]均提及“随机”。15个研究[5-19]均未提及“双盲”。所有研究均未报道分配方案隐藏情况。所有研究均完整报道了研究结果,均无选择性报道结果。
2.3 总有效率 15篇研究[5-19]报道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各研究间异质性较高(P<0.01,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塞通可以对DFN辅助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图1)。
2.4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7篇研究[5,7,9,10,16,18-19]分别报道了试验组和对照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改变,其中6篇研究[5,9,10,16,18-19]报道了正中神经运动支传导速度,7篇研究[5,7,9,10,16,18-19]报道了腓总神经运动支传导速度,6篇研究[5,9,10,16,18-19]报道了正中神经感觉支传导速度,6篇研究[5,7,10,16,18-19]报道了腓总神经感觉支传导速度。各研究间异质性较高(P<0.01,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亚组合并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塞通可以影响周围神经传导速度(P<0.01,图2)。
2.5 其他指标 其他检测指标,许多文献中提到了除总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以外的术其他指标,由于数据不足故无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合并分析,但提到的2篇文献[8,12]结果,只是比较了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使用血塞通后传导速度改变较对照组有效,但未进行运动及感觉神经分类;1篇文献[9]显示血塞通可以改善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1篇文献[7]显示血塞通可以降低血黏度为,红细胞比容为,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1篇文献[11]显示血塞通可以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
表1 GRADE证据总结表
2.6 GRADE证据总结表 见表1。
本文纳入了2012年8月前发表的RCT文献,并且对总有效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都进行了比较。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塞通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辅助治疗中能改善患者不适感觉及周围神经的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有限,结论尚应谨慎对待,尚需要有设计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应谨慎看待以上结果。建议今后此类研究应基于CONSORT标准[20]设计,以全面、系统、客观地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完善结局指标的特征性和客观性,采用可靠有效实验检查指征和公认的疗效评定方法,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观察报道,以提供更为客观真实的结论,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佳的证据。
图1 15篇研究的总有效率森林图
图2 15篇研究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森林图
[1] Higgins JPT,Green S.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version 5.1.0[K/OL].[2013-11-10].www.cochrane-handbook.org.
[2] 曾宪涛,冷卫东,李胜,等.如何正确理解及使用GRADE系统[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9):985-990.
[3] Higgins JP,Thompson SG,Deeks JJ,et al.Measuring inconsistency in meta-analyses[J].BMJ,2003,327 (7414):557-560.
[4] 曾宪涛,田国祥,牛玉明,等.GRADEprofiler软件的使用简介[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3(5):390-392.
[5] 孔文汇,孔斌,蔡晓青.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2,25(3):51.
[6] 杨丽军,邓文第.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02,22(2):53.
[7] 辛莉,童文新,张汝箐,等.血塞通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3):230.
[8] 王志宏,邵素英,沈绚梅.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3,23(7):48.
[9] 韩红帼.大剂量血塞通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8):20-21.
[10]刘群英,江丽琴.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15(1):54-55.
[11]罗鹏.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84-85.
[12]洋汪.血塞通与弥可保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05,20(5):229.
[13]陈芳,夏雪培.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2):1089.
[14]朱黎,李吉华.甲基维生素B12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病人合并慢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11):1732.
[15]刘兰霞.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41-42.
[16]姚春.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2):237-238.
[17]张永莉,庞静,李建瑞.凯时与血塞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7):45.
[18]钟玳,刘柳明,白慧华,等.血塞通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8,30 (9):1434-1436.
[19]彭杰,张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2):124-126.
[20]Schulz KF,Altman DG,Moher D,et al.CONSORT 2010 statement:updated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parallel group randomised trials[J].BMJ,2010,23(340):c332.
The effect of Panax notoginsenosid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a m eta-analysis
YU Zifeng*,XIAO Rongcan,HU Yanbi(*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acheng,Macheng 438300,China)
FANG Zhihui,Email:zemengzhou@126.com
Objective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anax notoginsenosides(brand name:Xuesaitong)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Methods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hina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CNKI),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full-text database(VIP)and Wanfang database were searched from their establishment to Auguest31,2012,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involving Xuesaitong injection vs.placebo in the treatment for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ere collected.The quality assessment and data extraction were conducted by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and the RevMan 5.1 softwarewas adopted for the meta-analysis.The GRADE system was used to rate the level of evidence and the 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Results15 studies involving 1123 patientswere included.The results ofmeta-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Xuesaitong inje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OR=5.06,95%CI(2.77,9.23),P<0.01]and faste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o[MD=5.32,95%CI(4.28,6.36),P<0.01],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GRADE system.ConclusionThe Xuesaitong injection could improve the totaleffective rate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with better safety.
Diabetic Neuropathies;Ginsenosides;Meta-analysis
R587.25
A
10.3969/J.issn.1672-6790.2014.04.013
2014-02-20)
喻自峰,主治医师,Email:yuzifeng1234@163.com
方志辉,主治医师,Email:zemengzho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