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源
近年来,国务院和银监会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福建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结合辖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的症结所在,坚持“内外兼修、双向着力”,一方面推动银行业机构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推动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外部环境,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商业可持续开展。截至2013年年末,福建省小微企业贷款已连续五年实现“两个不低于”的目标,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达27.4%,综合金融服务覆盖率达67.9%,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五项创新”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内生动力
福建省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经济结构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截至2013年6月末,福建省小微工业企业共66243户,占全部工业企业的95.1%,对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达51.7%,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促进创新、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微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经营状况各不相同,对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征,传统的银行业组织体系、管理机制、服务模式、金融产品难以适应需求,银行业机构总体缺乏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内在动力。对此,福建银监局重点推进机构、机制、产品、服务、监管等“五项创新”,着力构建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机构创新。通过机构新设、引进、改造、延伸相结合,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一是推进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通过专业的机构、专职的队伍、创新的业务和高效的审批,降低小微企业贷款信息收集与风险甄别成本,提高决策效率,满足小微企业“小、频、快”的贷款需求。目前福建省已建立300余家小微企业专营机构,覆盖了各个县域。同时,针对福建省小微企业集群化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的特点,引导银行业机构以特色支行、专业支行方式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性。例如,民生银行在泉州设立总行级石材产业金融事业部,在连江县设立海洋支行,专为当地的石材、海洋产业的小微企业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福建海峡银行在科技园区设立科技支行,专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二是引进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在小微企业服务方面有着独到的技术和产品,股份制银行则是小微企业服务的生力军,针对辖区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数量较少的状况,福建银监局推进“引银入闽”工程,近年来引进广发银行、渣打银行、菲律宾首都银行、东亚银行等在闽设立机构,助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同时,推动中小银行机构向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和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延伸。三是推进小型社区类金融机构建设。相对于大型银行,小型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有其独特的定位优势、市场优势、决策优势和风控优势,与小微企业更加“门当户对”。福建银监局大力推动加快村镇银行组建步伐,2013年辖区共组建村镇银行22家,组建数量超过历年总和,目前村镇银行总数达41家,县域覆盖面达70%。同时,福建银监局积极稳妥推进社区支行建设,结合实际探索出“有限牌照、风险可控、成本可算、错时服务”的组建模式,为社区居民、小微企业提供贴身、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2013年共组建84家社区支行。
机制创新。良好的机制是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核心和关键,根据银监会部署,福建银监局推动辖区银行业机构建立起利率定价、独立核算、贷款审批、激励约束、人员培训、违约通报等小微企业业务“六项机制”和“四单制度”,并重点推进贷款审批机制创新。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等大型银行引进“淡马锡”小微企业业务模式,结合实际创立小微企业“信贷工厂”,按照流水线的作业方式明确各授信环节的操作标准和办理时限,大幅提升了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效率;福建海峡银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打分卡”技术,对不同的小微企业设立相应打分模型,输入参数可快速判断审批结果;兴业银行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小微企业的有效交易信息,推出“交易贷”产品,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免担保信用贷款。
产品创新。推动银行业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创新为手段,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资金需求,目前辖区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已经超过200种。针对金融服务的焦点、难点问题,强化两类产品的创新:一是贷款抵质押方式创新,缓解抵押难问题。近年来,辖区小微企业贷款抵质押物由传统的较为单一的不动产,拓展到机器设备等动产,商标、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应收账款等其他资产。如交通银行福建省分行针对电影电视、动漫、网络游戏、出版等领域,引入版权质押等担保方式。福建海峡银行针对纺织行业企业开发了“设备抵押超值贷”融资产品,以经编设备等为抵押物,提高了贷款可获得性。二是贷款还款方式创新,缓解“转贷”资金压力。针对部分企业在续贷中借助民间融资“搭桥”,加大融资成本和资金链断裂风险等问题,引导法人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出多个无还款续贷产品,如兴业银行“连连贷”、福建海峡银行“续贷通”、泉州银行“无间贷”,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延申贷”、“续贷宝”、“链接贷”等,在贷款到期前提前审查,符合条件的企业到期续贷时无需先偿还本金。2003年年末,各法人机构已累计发放无还款续贷391笔,金额近10亿元。
服务创新。引导银行业机构根据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传统的融资服务基础上,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一是着力提供多方位服务。引导银行业机构运用信息、人才等优势,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如民生银行引导和帮助小微企业组建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共同组建担保基金,搭建起交流、共享、协作平台。二是着力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帮助小微企业成长为目标,积极满足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不同成长阶段的金融服务需求。如兴业银行和兴业证券、鼎晖创投等机构合作推出的“芝麻开花”项目,综合应用传统银行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服务工具,提供“债权+股权+上市”三位一体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实现银行与企业“同发展、共成长”。三是着力提供个性化服务。引导银行业机构在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方面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如有的村镇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和企业主的经营生产和生活特点,将营业时间延长至晚上八点至十点,提高了服务的便利性。endprint
监管创新。认真落实银监会小微企业贷款监管政策,重点从机构设立、资金来源、风险容忍度等方面,对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强化正向激励。在机构准入方面,允许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一次性筹建多家支行,2013年泉州银行、民生银行等机构共批量筹建支行21家。在资金来源方面,支持辖区兴业银行、福建海峡银行及泉州银行等3家法人银行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累计金额达350亿元。在风险容忍度方面,允许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于全辖各项贷款不良率2个百分点。同时,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评选表彰活动,举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会,邀请省内外银行介绍先进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个体系”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外部环境
马凯副总理在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小微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看是缺钱,实质上是缺信息、缺信用。银监会尚福林主席也指出,当前小微企业的贷款难主要还是难在信息不对称。从辖区实际看,银行方面出现以下三个方面情况,第一是“不想贷”。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风险相对更高,同时成本也更高,一些银行觉得“贷小”不如“贷大”。第二是“不敢贷”。当前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如泉州市有8万多家小微企业,广泛分布在大街小巷、农村地区等,很多企业连背景资料都没有,银行不敢对其发放贷款。第三是“不能贷”。小微企业往往财务资料不全,也没有任何可供担保抵押的资产,很多企业难以达到贷款条件。
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福建银监局着力推动地方政府开展小微企业的信息体系、信用评价体系、担保体系以及贷款风险分担体系等“四个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外部环境。
打造小微企业信息体系。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对小微企业信息采集难度大、成本高问题,打造省、市、县银企信息共享“三个平台”,争取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在省级层面,指导福建省银行业协会上线了小微企业金融产品查询平台,覆盖辖区27家银行业机构的128个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进一步增强金融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在市级层面,协助泉州市政府以“金改”为契机,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建档工作,整合工商、税务、经贸等政府部门以及工商联、银行、中介机构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既有财务指标等“硬信息”,也有人才技术等“软信息”,为银行授信提供有力信息支撑。在县级层面,指导龙岩连城县政府试点建设县域金融与企业信息服务平台,银行可以通过该平台网站持续跟踪小微企业的财务、税务、法律、公共收费等各类信息。同时,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宣传推广,深入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引导银行业机构深入工业园区、软件园等小微企业聚集的地区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打造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是贷款的重要依据,目前小微企业仍缺少系统性权威性的信用评价体系,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工作主要还是由各家银行各自完成,在缺乏统一性的同时,还因重复劳动间接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对此,福建银监局计划以“小微企业信息平台”为基础,推动建立“信用评价分类”体系,成立具有政府背景的信用评级公司或引入权威的第三方专业评级机构,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估活动,准确、及时地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为银行贷款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加强政银协作,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户”为主要载体的“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对信用户、信用村镇在金融服务方面给予优惠倾斜,推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截至2013年年末,全省已评定信用户118万户,信用村3669个,信用乡镇172个。
打造小微企业担保体系。当前以民营担保公司为主的担保体系存在经营不规范、过度追求盈利、抗风险能力弱等内在缺陷,近年来担保公司潜在风险问题逐步暴露。对此,一方面,要完善多种所有制、多层次的融资担保体系,推动设立以财政参股、不以盈利为目的,有政府背景的地方融资性担保公司,推动地方政府参股和控股部分担保公司,努力打造以市、县政策性担保为主,商业性担保为辅的融资担保体系,发挥为小微企业增信的作用。目前福建省政府已经组建了省级再担保公司,龙岩连城等县市已建立政府性的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银担合作业务。引导银行业机构针对暴露出的风险问题,研究改进融资担保贷款业务模式,严把银担合作准入门槛,切实筑牢“防火墙”。积极推动政府部门牵头解决担保链、担保圈的风险扩散外溢问题,协调地方政府对出现问题的担保公司,通过介入重组或增信化解风险。
打造小微企业风险分担体系。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相对较高,目前多由银行全部承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积极性,有必要由地方政府介入建立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福建银监局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福建省政府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极大支持,并积极参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建设。大力推广政银企风险共担的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福建省政府已投入1.6亿元财政资金进入“助保贷”业务担保基金池,与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机构开展合作,其中此项业务开展较早的建行福建省分行已累计为273户小微企业发放“助保贷”10亿元,其中98%的小微企业为首次获得银行贷款,共为企业减轻融资成本1030万元。
(作者系福建银监局局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