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茶马古道 看美丽古镇

2014-06-04 09:50沈海滨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盐井茶马丽江

沈海滨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理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茶、马,指的是贩茶换马。川藏茶马古道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全长近四千余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前不久,笔者采风踏上茶马古道,充分领略了这条千年古道各个驿站古镇的风采。

望鱼古镇

第一次知道望鱼古镇是在央视《国家地理论坛》的“雨都雅安”专辑,作者以细腻的摄影手法将望鱼的古老、乡趣展示得极富感染力。从此望鱼便成为心头挥之不去的地方。望鱼古镇是昔日茶马古道进出成都的重要驿站。因为主要建筑坐落在一突兀于山腰的巨石上,弃车拾级而上。当我登上这百多级的台阶时,不禁惊叹望鱼古镇的奇特了,原来新旧就在这方寸之间和谐共生,错落有致,丝毫没有混杂凌乱的感觉。古镇很小,小得一支烟的功夫便可从头走到尾。街道两侧都是极为平常百姓家的房子,清一色的老式木制结构吊脚楼、小青瓦木板房,房屋全都是木制的,见不到沙石和土墙,除了墙基外甚少用石料,屋顶一律是黑色的瓦片。同所有的古村一样,细节的精美无处不在,木制的窗花都是各种动物,用作支撑梁柱的石礅有四面的,有八面的,每一面都雕刻如饰品。

雨城气候多雨潮湿,岁月的痕迹连同那些青苔布满了各个角落,幽暗的绿色占据着视野。青石铺旧的老街和已经倾斜了的房梁都无语地述说着古镇的历史。石板上先民脚步踏出的凹槽和挂在房檐下的草鞋,把古镇的艰辛从远古延续到今天。小小的望鱼古镇是一段正在消失的历史碎片,那些挂在房檐的大红灯笼显得十分矫情,无法掩盖古镇的衰败,还原古镇昔时的喧哗。静静地走进古镇,呼吸来自山野的气息,这一段小小的碎片,也许会波澜不惊地让你想起远方的故乡……

沙溪古镇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鎮,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沙溪作为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许是上苍对沙溪情有独钟,唐代以后,与沙溪坝一山之隔,位于沙溪西部的弥沙发现了盐井,盐井的开采,为沙溪的发展推波助澜,古镇作为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一跃成为茶马古道的盐都,成为西藏、滇西北地区食盐供给的集散地。

当小镇酣梦似醒未醒的时分,我轻轻地溜出了客栈的大门,双脚悄然踱入寺登街的阡陌巷道。忽然间,一阵扑面而至的寒风从脸上刮过,又尽情地肆虐着身后这座极边之城的荒凉。破败的房屋、残落的土墙、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条。我下意识地竖了竖风衣的领子,将围脖缠上一圈,耳畔竟然响起亘古的马帮声音,只一瞬间便随着风儿消失殆尽。那一刻,我投入的情意远比马蹄的声音还要悠远:一个人,独自站在四方街的古戏台下,伸着冷冷的指尖,触摸这条千年的古道,感受脚下的小石子彼此依偎着,石与石之间私语着这里的繁华没落和沧海桑田。

随着清晨东方升起的第一缕曙光,街角那块早已光滑如玉的卸马石重又把我拉回现代的文明中来。这个曾经繁荣的古镇能够得以幸存至今,是因为它被新时代的大马路抛弃了,或者说绕过了。当滇藏茶马古道上很多马帮文化的遗迹基本都被时间抹去的时候,它却因为偏僻和闭塞默默无闻地存在着。与丽江、大理相比,它现在是小了许多,更落后了许多,但它比束河更为单纯宁静,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存在丝毫不逊色于茶马古道上的其他遗迹!

束河古镇

久闻束河古镇没有被完全开发,基本还保持着当地传承的少数民族原生态本色,很是向往。

束河镇在纳西古语中称“绍坞”,又叫龙泉村,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走在束河街上。眼前之景与我想象的有些不同,不宽的石板路倒也青幽古朴,但小街道路两侧的房屋虽然是当地的老式建筑,一眼看去却全是商铺,有些还挂上了稀稀拉拉的红色灯笼。由于是上午,游人并不太多,店主们也懒散地闲坐在铺子里发呆或做着自己的事情。走到商业街尽头,经过茶马广场,沿途会观赏到一些酷似丽江古城的景观,但相比之下,这里轻轻流淌的渠水更加通透清澈,有如山泉般甘洌洁净,却又曲折优美地蜿蜒于树畔舍旁。街巷间垂柳依依,青石板板,绿荫之中红顶酒吧绰绰影影,隐约其内,其景其情,莫不像一位质本纯丽却又饰初妆的少女, 倒也别有一番情韵。

据说束河古镇有八景,即烟柳平桥、夜市萤火、龙门望月、雪山倒映、断碑敲音、鱼水亲人、西山红叶、石莲夜话。古年代,广场夜市人来人往、灯影憧憧,形成了一道风景,所以称为“夜市萤火”。踏上昔年木氏土司设计的石砌青龙古桥(烟柳平桥),放眼相望,只见青石灰瓦的纳西风格民舍筑于青龙河水波之中,恍然间,不觉忘却这是在海拔两千四百多米的云贵高原,而似是置身于俏雅江南的鱼米水乡。据说从这里开始,已经算是束河村真正的古城。沿溪向北而行,就看到龙泉山下古树参天,水流源头,一池日夜涌泉的晶莹碧水,汇成了九鼎龙潭(龙泉湖)。远处,玉龙雪山倒映其中(雪山倒映),清亮潭水中,鱼儿成群漫舞游弋(鱼水亲人),小湖旁便是“北泉寺”。据说潭旁矗立着一块半截古碑,用石块敲击便可以发出清脆的音响,所以称之为“断碑敲音”,但我没有找到。龙潭上端建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供奉着皮匠祖师孙膑,足见当年皮毛加工贸易之兴盛。东楼楼基直接入水,几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龙门望月),但院子里却是荒草凄凄,似乎并没有什么人专门照料管理。转眼远望,西山上的片片漆树已经泛红,令人赏目,那就是 “西山红叶”一景。往上走为聚宝山,我则顺着山边道路向西南游览。沿途是趋于古朴的原生态自然旧貌:高低不平的石板道或窄窄的碎石混土路,经年历久的木椽农舍,绿草野花在屋边墙角蓬蓬而生,路旁农家菜田被南瓜秧、辣椒枝、青菜叶切割得片片畦畦,三五芦花草鸡悠闲踱步啄食,显现出一派纳西田园牧歌的生活实貌,诗情画意,令人流连。

和順古镇

沿着西南丝绸古道,翻过巍峨的高黎贡山,就走进了和顺古镇了。进入和顺就像走进了一座文化迷宫。在古老的火山台地之上,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傍水而座,栉比鳞次,举手投足之间便可触摸到斑驳的岁月和丰厚的文化气息。无论是谁都会由衷地慨叹——在这极边之地方,居然藏匿着一个如此辉煌的村落,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和顺镇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四面火山环绕,山上名木古树郁郁葱葱,涛声阵阵;蜿蜒的大盈江水白练般镶嵌在广袤的稻浪、黄花之间,静谧而又耀眼;一泓绕村碧水,鱼翔浅底,河畔古柳如烟;湿地、龙潭、峡谷,鹭鸶、野鸭、老牛,梅花、茶花、稻花,活现了恬静的世外桃源。600多年来,以中原文化为主流的和顺,兼收并蓄,成为了中华文明与南亚、西方交融的窗口。通过几十代和顺人的艰辛努力,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育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富商大贾,保留下了大量文化艺术价值很高的古民居建筑群。

和顺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这里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可以欣赏到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倩影,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南亚建筑的元素。

当地朋友介绍说,这里曾是马帮重镇,过去的交通工具主要靠马,人们为了生活,既要用马驮运货物到远方做生意,又要抵御土匪抢劫,久而久之,形成了马帮。看着镇内保存完好的马帮古迹,我仿佛感受到几百年前一队马帮骑着马、挎着刀、驮着货即将出发的壮观场景……

盐井古镇

地处西藏芒康县和云南德钦县接壤之地的盐井古镇,是茶马古道进入西藏的第一站。历史上这里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成为古道上的一座重镇。盐井盐田这道人文景观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的人工原始晒盐风景线。盐井也是一个在西藏迄今唯一有天主教教堂和信徒的地方。纳西族和藏族的本土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教、藏族的藏传佛教和19世纪传入的天主教文化,和谐地共存在这个横断山的峡谷古镇里。

盐井山高谷深,沿江两岸三叠纪红色砂砾层出露有盐泉,据资料介绍,其含盐量高达30.7克/升。当地盐民将泉口扩大,就地势在泉口上层修建高1.8~2米的方形平顶木棚,顶盖10厘米厚的不透水红粘土层,四周略高,用以晒盐。将盐泉水提至盐田,经3~5天盐水自然蒸发,析出盐分,即为“藏巴盐”。盐井是商品集散地,周边18个地方的人都来此地做买卖。芒康有18个头人到这里买盐,运到拉萨。巴塘、理塘的人过去要从盐井经过去拉萨。因此,盐井被远近的人看作一个风水宝地。现在每天还有来自察瓦弄的大群马帮到此买货,每次来的马匹约100多匹。如今的盐井,纳西族、藏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和睦相处,东巴教、藏传佛教和天主教的和平共处,成为一个多元文化汇聚和谐共存的福地。

丽江古镇

我曾到过不少名城古镇,当我真正走进云南的丽江古镇,它的古老、神奇、美丽和浪漫,让我彻底震憾、深深折服,为之倾倒。丽江古镇,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原名叫大研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600余公里,它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沃野,这片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泊、宽阔的坝子……

丽江古镇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从圆木搭成的古老的城门进入古城,只见一条条街道依山顺水而建,四通八达,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融合了纳西、汉、白、彝、藏等多民族建筑的精华。虽说建城有800多年历史,经历过多次战争和自然灾害,但古城保存完好,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代表。这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广场,它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丽江古城就是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形成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古城街道均以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尘,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色彩斑澜,别有韵味,与整个城市相得益彰。街道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商铺和人家,所有的房屋都是土木结构,与汉族的许多古城一样,以青砖小瓦建成,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古城内仍然居住着6000多户居民,2.5万多人口,来丽江的中外游客接踵比肩,络绎不绝。

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古城的每个街道中间都有一条青石砌成的河渠,纵横交错。山上的泉水汇聚到黑龙潭,再源源地流到沿街的渠道,终年不煌。在渠道落差大的地方,还建有多个人工瀑布。河渠不仅为古城居民提供了生活用水,而且也为这座热带高原之城带来了湿润和凉爽,增加了古城的灵动。渠道两边是碧绿的垂柳,柔细的枝条,随风起舞,使古城更加阿娜多姿。

(编辑 刘霜)

猜你喜欢
盐井茶马丽江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The Four Coldest Places in the World
丽江三朵节
丽江的荒
茶马古道
叫一声丽江
骑行“茶马古道”
绽放的丽江
清末川边改土归流前期西藏东部盐井社会状况及周边环境考察
茶马古道